心理諮詢師們,怎樣培養出強大的內心來面對來訪者不斷的「消極情緒」?

時間 2021-05-08 17:23:04

1樓:慧心榮德心理

這個提問也許暗含著題主的擔心,擔心自己面臨著別人的傾訴時會覺得很壓抑,我想這也許可以回到題主自身:是什麼讓你希望走上心理諮詢師的道路,是什麼吸引著你?你認為這份吸引足以抵消過程中可能的疲憊、壓抑、難受嗎?

另一方面,修改後的問題描述裡,「是不是很壓抑」、「是不是感覺很難受」等的問題也許是因人而異的,不同的人可能在面對這些情緒時會有不同的反應,感受到的情緒強烈程度也並不一致。

如果單純只是從「如何面對這些『消極情緒』」的維度而言:

1、諮詢室裡也並不都是「消極情緒」,會有共同成長的喜悅,會有進步的欣慰,會有輕鬆愉快的時刻,也會有自己真正能夠幫到另乙個人的滿足感和成就感……這些東西,也許可以抵消一部分的難受。

2、就像前面很多答主提到的反移情一樣,這些消極情緒也許是來訪者讓諮詢師理解自己的方式——通過把自己的不舒服的感受傳遞給諮詢師,諮詢師得以更具體的、更清晰、更深地理解來訪者所經歷的痛苦和困難,當我們能以這樣的視角來看待這些所謂「負面感受」時,它就成為了乙個可被我們利用的工具,也就不會這麼難以忍受。

4、另一方面,我們都很強調自我關照,就像飛機上的氧氣面罩提示語是「先照顧好自己再照顧您的小孩」一樣,只有諮詢師照顧好自己,才能好好照顧自己的來訪者。所以娛樂、放鬆、休閒、不給自己安排太多的工作,可能都是自我關照的、讓執業之路真正可持續的方式。

2樓:李金豈

內心和諧,自然不會被別人激發負面情緒。

消極情緒是別人的,不是自己的。我們在成長中,只要處理了自己的創傷,很多是時候是平靜的,穩定的,有力量的。

甚至可以在幫助別人轉化情緒的過程中,感受到喜悅和開心。

自己能走多遠,才能帶別人走多遠。

好的自我成長,就是你說的強大的內心。這種內心,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做真實、坦誠的自己。

3樓:Anna

沒有覺得很壓抑,接受多了有時會感覺難受,很難受以至於無法消化的情況比較少。因為我想不管是什麼,但凡來訪者在諮詢室裡直接表達或間接流露出來的,都是帶給諮詢師的禮物。

坦白講,我認為自己並不算是內心多強大的人。記得早前看過演員陳道明說的一番話,大意是:一些年輕後輩動不動就曬自己如何敬業,什麼手破了摔傷了冬天在水裡頭夏天穿著大皮襖,可那些都是作為演員應該要承受的。

為什麼?這是你的工作,吃這碗飯就得受這行的苦。心理諮詢乙個道理,如果說成天聽來訪者的負面情緒是一種挑戰,甚至代表付出了太多或是難得的專業水準,都是胡扯。

咱就是吃這碗飯的,這些不過是基本工作。

另外,簡明起見,我也常用「正負」來形容情緒,但實際上就像我非常不喜歡盲目鼓吹正能量的說法,我也不認為所謂的負面情緒就能夠被簡化為它們所表現出來的樣子,正如愛和恨本來就是一回事。這些情緒是那麼地強烈和生動,讓人無法無動於衷。而允許自己去感受它們則是理解面前鮮活的來訪者的基礎。

所以,缺乏感受的就需要積極發展自己的感受,嘗試更貼近來訪者;感受特別豐富的就需要注意覺察自己的感受,避免個人議題跟來訪者的混為一談。

補充一點:沒有感受也是一種感受,因為我們暫時還不知道在那片原本可以成為綠洲的荒漠上到底發生過怎樣的災難。

4樓:龍梓煊

從業心理工作十年,我有乙個個人的感觸:就算是專業受訓後的心理工作者,我們也是人,也是有自身成長議題,有自身情緒與自身侷限及盲區的普通人。

我們善於處理來訪者的情緒與困境,不是因為我們有多強大的內心,也不是因為我們有多像機械人,而是因為我們受過專業訓練,在進行心理工作過程中,能給對方提供乙個抱持的空間,乙個能得到支援和理解及同理的持續性陪伴。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也說了:我們是人,不是機械人,也不是聖人。我們也會有自己的情緒和需要面對的議題。

所以,我們也需要去處理我們自身的情緒和生命議題。當我們能處理好並真實面對我們自身的議題時,我們也就能很好地抱持他人。

因此:作為一名心理工作人,我們需要做個人分析體驗、需要有個人督導、團體督導及保持學習的狀態,這些都是必須並且重要的。因為通過這些,我們才能更好的面對自己,面對他人,保持敏感,保持中立,保持開放以及與來訪者進行工作。

而這樣就可以達到你的標題所說的:培養出強大的內心來面對來訪者的消極情緒了。

5樓:渡仁心理大仁君

Q:會談中,當來訪者給出負性反饋時,我們該怎麼辦?

A:基於諮詢聯盟(諮詢師與來訪者的關係建立),我們通常做出正面的肯定。肯定來訪者的負性反饋,

其實來訪者的負性反饋往往是很好的進行心理教育或深入探索的機會,不用害怕,不要與之辯論,諮詢師抓住這個機會很可能進一步深化諮詢聯盟。

6樓:許標-心理諮詢師

以下純個人觀點啊!剛入行時,也會認為做心理諮詢,接受來訪者負面情緒傾訴,不斷積累這些負面情緒需要不斷提公升自己,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不然積累多了會對自己和來訪者造成不利影響;到現在,心理諮詢經驗積累多了,不再認為需要提公升自己成為「強大的內心」來面對來訪者不斷的消極情緒。

這就像把來訪者的負面情緒比喻成洪水,以前的方法是修築堅固的水壩阻擋洪水——提公升自己作為諮詢師的承受能力。這是一種硬碰硬的方式。

現在,如果遇到被來訪者的負面情緒影響,不論是在諮詢中,還是諮詢結束後,都會作為一次很好的工作機會,把這種情緒感受作為工具,感受和分析這種情緒可以很好地認識自己和來訪者,以及促進諮詢的進展。有些時候,心理諮詢陷入僵局不知道怎麼進行下去的時候,反而是對這種負面情緒影響的覺察,能夠幫助心理諮詢找到突破口,可能成為取得很大進步的契機!

我覺得這就像「以柔克剛」,面對來訪者負面情緒時,不再是加固堤壩,把自己放在它的對立面,而是融入其中,更好的感受和理解它。

至少現在我做心理諮詢工作,並沒有什麼壓抑,也不再會把「負面情緒」真正看成「負面情緒」(由於暫時沒有更好的詞彙,交流時使用的還是「負面情緒」的描述,便於大家理解)——負面情緒也是一種資源,它會存在來訪者身上,對來訪者來說是具有保護意義的,只是不適用某些情境而已。

一些經驗之談,不一定適用所有的諮詢師!祝好!

7樓:乙隻修煉的熊

是不是可以理解為你不能很好的理解他們,所以才會認為是負面的,其實到達一定層次,對人的情緒就沒有好壞之分了只是表達的合適不,因為你都能理解到,自然不存在好壞

8樓:劉杍晨

諮詢師需要通過個人體驗來了解自己是如何面對這些負性情緒的,同時諮詢師也需要專業的督導來幫助自己(從另乙個維度空間)理解來訪者。 這樣才能更專業的來幫助到來訪者。

如果沒有自我體驗,我們不僅不能理解了自己,也就無法更好的理解來訪者。

補充:如榮格所說,我們是在人類的陰影面進行工作的,越能理解這些陰影的形成,就越能擴大意識的範圍,也能涵容下更多的人類心靈原型。 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將這些陰影進行轉化,並且承載它。

9樓:中華禮文化

負面情緒確實具有傳染性,它像是一股能量,可以流動。

我曾經也是一名心理諮詢師,後來放棄確實也有負面情緒影響這方面的原因。

事實上,心理諮詢師們都知道很多釋放負面情緒的方法。負面情緒只要被釋放了就沒事了。

怕的是,心理諮詢師自身的一些問題,被負面情緒所啟用。從而產生更多的負面情緒,惡性迴圈。

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即便是心理諮詢師,也有著很多以往遺留的問題。這些問題被暫時壓制或互相鉗制,達到目前的平衡。而接觸負面情緒,則很有可能啟用這些問題。

雖說心理諮詢師對於應對心理問題得心應手,但那都是別人的問題。而自己的問題,則就需要別人的幫助了。

當然,出現問題也並不是不好的,至少是乙個成長的契機。

負面情緒,作為作用於人的感受層面的存在,有時候確實給人遮住了一大片的感覺。

但就像煙霧彈一樣,雖然煙霧漫天,但是只要把煙霧彈排除了,煙霧也就消散了。

釋放負面情緒煙霧彈的就是心理諮詢師自身的問題了。

明白了機制才會不慌,才會從容不迫的應對之。

所以說,題主完全不必擔心。任何事情都有解決之道。

心理諮詢行業需要你這樣的熱血青年。加油麼麼噠。

想問一下心理諮詢師的前輩們,心理諮詢到底應該怎麼做?

看完題主的問題,我怎麼感覺講述的 故事 好熟悉,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們在同乙個平台遇見了同乙個 傾訴者 我是乙個正在接受心理諮詢系統培訓的心理學愛好者,我上次碰見了和你這個相似度極高的案例,我個人的做法是把有限的訪談內容形成個案概念化,記錄下來,然後找資料深入了解這方面的議題,做乙個初步思考,如果個案後...

心理諮詢師怎樣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

先插句題外話 在我的內心裡,我一直對 個人體驗 這個說法有著複雜的情緒。因為本質上來說,心理諮詢師找另一位心理諮詢師,跟來訪者找心理諮詢師沒有任何的區別。為何對來訪者稱為 心理諮詢 的談話,一放到心理諮詢師身上就被稱為 個人體驗 呢?回到正題,心理諮詢師解決自己心理問題的方式,在我看來有兩種,一種是...

假如心理諮詢師有病了,心理諮詢師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首先,心理諮詢師是乙個人,不是 神 其次,是人就會有生病的時候,生老病死 大多數人都逃不了的定律。最後,心理諮詢師生病的心情和大多數人的心情差不多,沒什麼區別的。 半個孩子 我覺得,心理諮詢師也是正常的人,生病的心情會怎樣?會焦慮,會擔心,恐懼抑或其他。這個和個人的心理狀態有關。同時作為心理諮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