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乙個人不願意知道真相,我們該不該強迫他知道?

時間 2021-05-30 03:46:05

1樓:黑色菠蘿

帕斯卡爾在《思想裡》說過(大意):面對一件事情,每個人都傾向於相信自己給出的理由。

乙個現象有很多種解釋,有所謂的真相,也有所謂的假象。那麼何者是真,何者是偽,就需要判斷了。可是,這絕不僅僅是一句話所能夠證明。

比如:我們現在知道三峽水庫給沿岸居民帶來了很多的問題,它並不像以前說的那樣好。可是,時間往前推幾十年,幾乎都是褒獎聲一片。

由此也可以看出,人的認識是有侷限性的,即使是全人類共同的認識也具有侷限性。曾經無比盛行的種族主義就是乙個很好的例子。要消除這樣的侷限性,需要的就是歷史的沉澱。

而歷史永遠是往前走,它不會走到乙個終點(只要地球沒毀滅)。那麼,就沒有絕對的真相了。既然真相都不存在,如何要求其他人去相信它呢?

2樓:袁榮

不願意知道真相,就是說,他知道自己知道的不是真相。可能他知道真相的全部,也可能知道真相的一部分。能對真相的迴避,說明他是乙個相當有控制力的人,大部分人會迫切地想知道真相的全部,而他不,他應該獲得尊重,因為他能控制自己的理性和感性。

3樓:阿庚

如果他們的思想是困在自己創造的小籠子裡,還沾沾自喜認為自己堅持的就是真相,那麼真的沒必要強迫他們知道。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4樓:JUN LIANG

「知道」並非是乙個可以主動選擇的狀態,乙個人無法選擇讓自己「知道」還是「不知道」。因此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其他兩個問題的轉化:1.

他是不願意知道真相,還是不願意質疑?2.他是否不相信你說的「真相」,也就是說他只是不願意相信你?

5樓:

你確定你知道的是真相嗎?

很多時候,只不過是你自己以為的真相。

挺多是你又問了身邊的朋友,大家都說這是真相——你便堅信了,這是真相。

同樣的,他知道的一定是謬誤嗎?

人們永遠只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事物,不相信自己所不相信的事物。

這看似是乙個迴圈且沒有意義的命題,但是,大多數人都是這麼做的

6樓:

補充點吧,我覺得這個「不願意」應當是當事人在正常情況下(意識清醒等)明確表態過或者有充分的證據(有關當事人的言行等)支援的。這樣應當尊重每個人的選擇,無論真相是什麼,即使在中國。

7樓:友卉子

這個世界總是充滿了各種自以為,傳遞資訊的自由和接收資訊的自由永遠在不同個體之間引發各類衝突和矛盾。

這個問題等同於該不該有善意的謊言。

都有乙個前提需要定義:到底什麼是善意,善意何從判斷。

同理,到底什麼事真相,真相何從判斷。

因為通常經過言語傳遞的真相都帶有了主觀情緒的渲染。

我竊以為出於尊重他人的角度,如果他不願意接收某些資訊,就不要強迫他人接收了。

8樓:於紅紅

分什麼事。

一般情況下,尊重Ta的意願,不想知道就算了。Ta不想知道,是機緣未到,即便你強行告知Ta真相,Ta也很可能不會採取你所希望看到的行動,或許還發生事與願違的情形。比如,Ta遷怒於無辜的人(這個無辜者也可能是你本人),故意讓事情走向反面。

這便是「好心辦壞事」。

特殊情況下,必須強行告知。比如Ta在失火的房屋中睡熟,但睡前曾告訴你,不許你叫醒Ta,要等Ta自然醒。因為危及Ta的生命,你只能果斷地選擇違背Ta的意願,在第一時間把Ta弄醒。

另外還要看文化背景。比如對於癌症病情的告知,在西方,醫生必須告知患者真相。而在中國,醫生都傾向於向患者隱瞞真相,只告訴其家人。

那麼,就約定俗成吧!對中中國人,選擇隱瞞,對西方人,選擇實說。

沒有絕對的規則,是否以實相告,取決於你的善意與人生經驗的結合。

9樓:吳趁偉

比如有人被告知乙個壞訊息時,可能說「我不聽我不聽」,這時候應該尊重他,不告訴他嗎?另外,不願知道真相的意願是可以被改變的啊,也許知道之後反而會為自己當初不願知道真相而慚愧、後悔。

不願意參加聚會,不願意湊熱鬧,喜歡乙個人呆著,害怕社交,這是 所謂的社交恐懼症麼?

天秀 不是,我覺得乙個人最舒服的就是前所未有的安全感,也最討厭突然的問候關心,有時候朋友叫你出去,一想到他挨個叫就覺得沒有必要回覆了,也是有點較真,現實也不允許我們太較真,但是還是不想做那大多數人,想活的獨特且不平庸,雖然沒人注意得到,但是原則底線性格都是每個人最獨特的地方,世界太大了,能相遇都是緣...

為什麼不願意乙個人吃飯?可以乙個人逛街或乙個人幹別的任何事,就是不願意乙個人吃飯是什麼心理?

syn 我也是,其他事情乙個人做感覺沒什麼,甚至上台答辯也沒問題。唯獨吃飯乙個人很難受,上了大學也不會乙個人在食堂吃飯,可能覺得吃飯是件很美妙的事情,是乙個需要和朋友家人分享快樂的過程,如果乙個人吃飯就只是單純吃飯。 以此類推 因為乙個人吃飯不能點很多菜,吃不完浪費,吃太少又太單調。能吃的受到了限制...

李煥英為什麼不願意換乙個人結婚?

卡諾恩 因為這是電影,放到現實生活中,應該就換人了。說什麼劇中的媽媽,覺得自己很幸福了,但劇中的女兒實在太糟糕了 劇中可以看出笨手笨腳,還不誠信,太不省心了 這都幸福,隨便換個人不是更幸福。另外劇中的母親已經談三年了,似乎也來不及了。話說這個時候應該跟廠長的兒子說清楚吧,最後害的人家那麼丟臉,社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