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論語當中,「任重道遠」的理解

時間 2021-09-14 17:31:51

1樓:水丞

這這這。。。不是字面上的意思麼?任重道遠就是任重道遠啊。。。還有什麼其他的意思?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理解起來有什麼困難的呢?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或許,「我欲仁斯仁至矣」的仁竟然又能讓人感到「任重而道遠」會讓人迷惑,這點稍後再說。

「仁」是什麼呢?為什麼能夠「我欲仁斯仁至矣」呢?再看孟子的講解或許就能夠理解了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簡而言之,當乙個人目睹他人受苦受難,心中生起的不忍的念頭就是惻隱之心。

但是惻隱之心只是「仁之端」,若不「擴而充之」,則只是仁之端而已。只有把它「擴而充之」之後才是仁。

舉個例子,看到引文中那個即將落井的小孩子,把他一把拉出,或許能夠算「擴而充之」了,或許就算是行仁了。

但是以後呢?能夠做到以後每一次都能「擴而充之」,每一次都能行仁麼?若是自己也有危險,也會受傷,面臨經濟困難,或者僅僅是只是會被人辱罵嘲諷,能夠克服心中的猶豫遲疑,遵循心中「不忍人」的念頭去做去行仁麼?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中庸》

所以行仁,需要智慧型,保護自己不受傷害;需要勇敢,讓自己在危險,乃至於面對嘲諷辱罵也能夠去踐行自己內心的要求。

放下屠刀,雖然此刻成佛,但是放下的屠刀可以再拿起來。同樣,「不忍人之心」也可以被自己忽視。

但是,若一輩子放下屠刀,死的時候就是佛。若一輩子行仁,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也應如是。

放下屠刀不難,行仁也不難,難的是堅持一輩子啊。

貪嗔痴當中的「痴」究竟如何理解?

陳剛 不同境界會有不同的說法。痴就是不覺。就是把虛妄的相當真,並深陷其中。再換個說法,就是執持有的虛妄相,亦或執持無得虛妄相,不得出離。 珂玎 比如有種光明的力量,可以讓人直觀地明白事物的本質,包括發現自己的各種情緒是如果影響自己的,讓自己體會到自己的煩惱的運作過程,甚至讓人明白宇宙成住壞空的過程,...

如何理解孔子論語的 知其不可而為之 與莊子的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

123 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這句話才是完整的,單拎出來第一句就是斷章取義,顯然孔子在莊子眼裡不是德者。生命在於折騰!折騰不動了也就老實了。 Ethan Crisp 孔子講的是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莊子的思想是 知其不可為而不為 儒家是溫熱的,而莊子是冷漠的。好比鄰家失火,自己有一桶水。...

《論語》中的」好信不好學,其弊也賊「怎麼理解?

波波 原文是一套話,學而篇的吧。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 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 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 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 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 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主要是強調要好學,學應該指學做人做事做君子,不單指現在講的學知識。論證了不同特質的人如果不好學的話,可能會產生的不良後果。好信可以理解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