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對論語的理解和程朱理學不一樣,他的理解正確嗎?

時間 2021-05-12 07:16:00

1樓:任平生

友是動詞。

這句話麻煩就麻煩在,按字面意思那個邏輯推下去,大家都沒幾個朋友了。

做動詞理解,不主動去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打個比方,你乙個大教授回鄉下養老,你不需要也不該主動去結交那些亂七八糟的人,但是如果人家主動對你笑臉相迎,那你也不該扳著個臉不是。

的確無所謂誰對誰錯,或者非要按孔子的本意是如何來理解,只是這個不能作為讀書偷懶的藉口。南懷瑾的業務能力,和他的名氣相比,說實話糟得有點離譜。不說完全沒有可取之處,但是明顯沒有踏踏實實讀過儒家經典的。

朱子的四書章句集注,另外三篇基本沒問題。唯獨對論語的很多解釋,用今天的眼光看是有些問題的。問題就出在朱子對聖人有些過分的尊重,幾乎到了一種無過的地步。

孔子的毛病當然不是我們這種水平的人能挑刺的,但朱子這樣級別的學問家其實是有那個能力的,但是出於這種過度的尊重,所以理解反而出了偏差。當然,個人覺得朱子錯都錯得有水平,甚至就不能叫錯。

2樓:楊婕的老公

他們兩邊都不正確。 格物致知的解釋成竹就沒說對,南懷瑾估計一樣也不對。有個二逼答主在另乙個回覆裡扯著嗓子說南懷瑾是從宗教角度解讀的不是學術,你們不能為難南懷瑾。

然而宗教角度也一樣自有學術體系和標準定義,由不得穿一件蜈蚣服就瞎BB的文盲胡說八道。南懷瑾講的佛教教義錯的一塌糊塗,看看他講的金剛經,什麼東西?

3樓:奕煊

對古人的智慧型,你有多深就能看到多深。

真的,沒必要咬文嚼字,無論是儒釋道哪家經典,都有乙個核心,只要核心沒錯就好。對字義的解析每個文人學者都有不同見解,多看背後的深意可能會更好。

4樓:劉國明

南師的理解是對的,其已得根本智,換句話說就是與佛菩薩聖賢悟到的是一樣的理。反觀朱子更像讀書人和學者,根本智反而不太圓滿。

5樓:yichong

個人淺見,供君一笑。南先生在《論語別裁》前言的最後一段提到:「本書定名為『別裁』,也正為這次的所有講解,都自別於正宗儒者經學之外,只是個人一得所見,不入學術預流,未足以論下學上達之事也」。

所以,沒有必要和學術性很強的程朱理學比較。那應該怎麼辦呢?南先生在前言中還提到:

「至於孔子學說與《論語》本書的價值。。。後起之秀,如篤學之,慎思之,明辨之,融會有得而見之於行事之間,必可得到自證。」至於哪種解釋更合適自己,唯有我們自己在平時做人做事中多加體會。

6樓:此心光明

個人理解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如果是研究學術問題,或許有標準答案。但如果目的是用讀書與生活實踐相互印證,使自已的經驗和處理問題的智慧型得以提高,則不一定有標準答案了,因為所處的角度不同,見仁見智也很正常。

南懷瑾先生三教九流都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在學問(特別是佛教)的實踐經驗和體證上,遠遠不是那些學者所能相提並論的。至於細節枝末,確有某些瑕疵,但難掩其光輝。

「無友不如己者」,解讀成「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從為人處事的角度,也未嘗不可。類似佛教裡的一種說法:每個人都是你的上師,都在以身說法,賢者為你講教,不賢者為你講戒。

擇其善者而學之,不善者以自警。

當然如果為了考試之類,只有標準答案是正確的。

7樓:山竹子

看心境各人理解不同,南懷瑾屬於已開悟的智者,程朱理學不評價。這句話,個人認為是不要和不忠信的人,也就是無法主宰自己的人交朋友

8樓:陌生人

還要看下南懷瑾是從修身,正心這方面去解讀論語的。別人是從哪方面解讀,你研究論語出發點又是什麼。目的不同,所得也就不同吧…

9樓:懶得呼氣

他們的理解肯定有一部分是正確的,不過他們理解的再正確或者是很多錯都跟你和我沒有任何關係,你得自己去修,這條路要自己去躬行,這才是正確的學習,不然人家說的天幻亂墜也不可能是你的知識

10樓:布他比妥

有一次翻過南懷瑾的論語,其中有很多不依注疏的解讀,這也就罷了。還有不少脫離古語語法、脫離文言字義的揣測。

當然南懷瑾的故事講得很好,對論語的講解不失大意。作為通俗青少讀本還是能翻翻的。不建議認真學論語的人常翻。

當然,和答者本人比,南懷瑾肯定是大師了……只是他明顯不是在以考究、注疏的態度解讀論語。

人家講講自己對論語的理解嘛,很正常,有很多疏漏也是難免的,畢竟論語很多小坑。現在誰還治經啊……翻一翻,就字面理解一下,講講自己的理解,已經可以稱大師了。

題主不必和他比。要是和兩楊、錢穆等先生的見解差太多,可以多想想。

11樓:淨土觀自在

提問題,要全面,經典也有上下文,它應該是乙個整體,否則,所有的文字,摘取出來都有問題。

《論語·學而第一》: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 又《論語·子罕第九》:子曰:「主忠信。

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釋義:1、孔子說: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沒有威嚴,即使讀書,也不會固守。做人重要的是誠實、守信用。不和自己志向不同的人做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2、孔子說: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沒有威嚴。即使學習做人的道理,也不能固守。

行事當以忠信為主。你能不友愛身邊不如你的人嗎?即使他們有了過錯,也不要害怕改正。

君子要擇善固執,忠於事,信於人。

古人用字,多一字,少一字,都不同。沒有的為什麼要加呢?

全文的翻譯很簡單。

孔子說,君子要自重,不自重就沒有威嚴,學的時候是沒有固定的形式的。重點是忠心,守信。沒有什麼朋友是不如自己的(不要小看朋友,總覺得自己聰明),如果有過要馬上悔改,不要害怕悔改。

整體就是:人要自尊自愛,雖然沒有固定模式,但重點是有忠有信,不要覺得你比朋友聰明,自私自利,如果以前有,導致朋友小看你了,要用心悔改,坦然面對過錯,這樣就是乙個讓人信任的,有威信的人。

還有意見嗎?

12樓:東木

讀不懂論語的,讀論語別裁是最好最正的啟發;自認讀得懂論語的,再讀論語別裁,可以較正自己的見解;對論語的理解自以為是的,就不要讀論語了,讀什麼都自以為是。

毋固毋意毋我毋必

13樓:尋道

無友不如己。———《論語學而》

關鍵之一要弄明白「友」的含義。

《說文解字》:同志曰

《禮記儒行》:「儒有合志同方,營道同術;並立則樂,相下不厭;久不相見,聞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義;同而進,不同而退。其交有如此者。

由上述的文字可知,「友」在古代典籍中的含義,與現代的含義差別很大。其核心在於「志同(道合)」。

就這一點來看,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對這章句的解釋就很粗糙、很有問題。

我個人是非常不推薦這本書的,太過雜亂,亦不嚴謹。真的想讀《論語》,可以看《論語注疏》、《論語集注》、《論語新解》、《論語譯註》;還有楊樹達先生的《論語疏證》,這本書好在羅列了很多先秦典籍相互印證;字詞的話可以查查漢典。

14樓:

大部分是正確的,南懷瑾先生從文化的角度闡述先秦思想的,應該比程朱理學靠譜些。當然,不排除個別搞笑的說法,也許他還有一些傳統名士的詼諧氣質吧。

15樓:「已登出」

如果是泛泛的來往,那麼確實每個人都有閃光點,都值得我們學習。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

但關鍵是「友」不是泛泛的來往,而是深入的交往,需要雙方彼此志同道合、靈魂相契。而和不如自己的人交友,則有近墨者黑之虞。這裡的「不如己」,不是財富、地位、名聲、年齡不如己,而且道德不如己。

拋開這句話不講,南氏之書,奇談怪論頗多,不值一哂。

16樓:湘林

我讀過《論語別裁》,南懷瑾先生深入淺出的解讀了《論語》,還原了原汁原味的論語本色。

朱熹說,存天理滅人欲。豈不知人欲也是屬於天理的一部分?

從生理學和心理學解釋人為什麼對前任念念不忘

人生一場空 如果是被欺騙和背叛的,總是會心有不甘,如果內心受到更大打擊以致於放下了這段情感,也就不會再思念前任了,只可能會想到他而已。需要時間和經歷。 有且僅有 其實這很容易明白的,女人都是感性動物,一直對前人念念不忘,從生理上來說是 習慣 從心理上來說是 遺憾 最重要的是貨比三家之後發現,還是前任...

不落因果和不昧因果的理解?

克制 我今天讀原本大學看到這個故事沒有理解 現在還是迷迷糊糊的 看回答不落因果是大修行人想幹什麼幹什麼,不用承擔結果不昧因果是 不。嗯。 曼諦悟思 禪 這裡的 昧 字,乍一看,很不好理解。昧在漢語裡,有這麼3個意思 一是糊塗,愚昧 蒙昧 二是隱藏,拾金不昧 三是違背,比如不要昧著良心做事。在這裡比較...

這樣理解 市場 和 交易 的方向對嗎

價值投資看人性 你理解的是沒錯 但是你沒有考慮在這個外界因素,所以你這樣很片面的,你要研究的話,就要考慮在這個大環境的背景下才可以處理這樣的問題的 不然你這樣去操作肯定是沒戲的 畢竟跌中於跌,高中還有高的 所以沒有必要去這樣理解,你說的這個是沒錯,但是核心的要點是你要把這個外界的考慮進去就好了! 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