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香氣沒有茶商說的那麼香,是泡法不對還是其他原因造成的?

時間 2021-08-12 18:26:25

1樓:勐海茶葉搬運工

這個原因可能有很多種啊

我只能以普洱為例

1.茶商忽悠你的,茶本來就沒那麼香

3.你用的水,對茶影響很大,自來水泡啥茶都不好喝。

4.你所在地區的氣壓是否正常,低氣壓時候,泡茶不出香,比如下雨天喝茶水味重。

5.假如是賣家所在地區和你所在地方相距甚遠,那麼茶得先醒醒。不然也影響味道。

2樓:大吉嶺紅茶

首先一點,好茶真的很香。

買的茶不香,要麼被騙了,剩下一只能說沒有泡好了。

談起泡茶,有三項決定性的關鍵因素:茶葉、水溫和浸泡時間。這三者有著密切的關聯性,沖泡時要互相調整搭配。

基本上,茶葉的顏色越淺(白、綠、黃),或大多是嫩芽,使用的水溫就要越低。但是也要控制在 85 攝氏度以上,否則香氣和層次都會不明顯。而茶顏色越深(紅、褐、黑),水溫要越高,高溫衝出來的滋味才會飽滿完整。

浸泡時間的調整有幾個簡單的原則,如茶葉的葉片越大、越捲、越緊實,茶葉放的量就要越少。或者水溫越低,衝入的水量越多時,

浸泡時間就要越長。反之浸泡時間就要越短。

所以泡茶時,一定要看茶葉的顏色,葉片大小的組合,聞著香氣的展現等,然後再配合喝茶的人數(或杯數),決定茶葉的用量水溫的調整與時間控制等,記住這些基本原則,不論碰到什麼情況都可以彈性運用。

另外,無論如何,茶葉一定不要久浸在水裡。

一來會減少茶葉的沖泡次數,無法讓茶葉適當的發揮品質。

二來茶葉本身所含的微量礦物質中的重金屬元素,在茶葉浸泡後容易釋放,喝多了對身體沒有好處。

3樓:明巖

如果是只憑人說,那是會有非常大的認知差的。如果說同一款茶,泡出來的香味不同,大體上可從幾個思路入手,主要是沖泡工夫,水,茶具,還有天氣及你所處地的溫濕度。

4樓:逍遙觀茶樓

這個問題短短乙個月這麼多答案了?

我很好奇的問一句,有疑惑的朋友看完這麼多答案真懂了嗎?

實踐中發現,其實還是照舊,因為茶葉品牌和茶商不會把問題歸到自己身上,最後消費者又回到了自我懷疑和肯定的迴圈中,不停的試茶找茶,研究沖泡技法、茶具、溫度、時間。

何必左顧而言其他,扯香型、扯沖泡溫度、扯手法、扯工藝......我有理由相信,這些問題繼續扯一百年一千年還會繼續存在,因為茶樹的生長環境在改變,茶樹的品種在不斷更新,茶樹也會不斷變異和進化,個人生活方式習慣也在不斷改變.....

跳出慣性圈子看一看,

簡單點說,這就是個消費者不滿意的問題。

除了茶葉類別不同,香氣標準不同外;「茶的香氣沒有茶商說的那麼香」的根由,也就是茶葉香氣不盡如人意的原因只有乙個,同一類茶葉只有乙個:

你所購買的茶葉品質不穩定!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在我這買茶葉,問我茶葉怎麼泡,我只六個字:「100度水,隨意泡。」

注:為什麼讓茶友100度水沖泡,主要是為了凸顯我家茶葉的香氣純正,沒有雜味,而不是100度水沖泡更加高香的意思。

原來我還擔心猴魁放多放少茶友的適應性問題,但現在我也很少提了,茶友又不傻,稍許主觀能動性還是有的。

在這幾年與消費者接觸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我對茶葉的認知越來越簡單.......

品質好茶的共性是什麼?最大的共性是消費者滿意。茶葉香氣口感的共性是什麼?最大的共性還是消費者滿意。

茶葉品質足夠好確實可以讓幾乎所有的消費者滿意。

喝的不滿意那只可能是我的問題,而不是消費者的問題,消費者永遠是對的。

而且茶葉品質過關,茶葉品質穩定的情況下,茶葉的香氣應該是與該茶葉傳說中的香氣所描述一致。

但是,這兩年各大茶區氣候極其不穩定、產量不穩定,沒有主控茶園與深厚技術實力的品牌或茶商不可能控制和穩定住茶葉的香氣口感變化。

所以才會有第一次購買與第二次購買香氣有差異,去年的香氣與今年的香氣有差異,上半年購買與下半年購買香氣有差異,甚至同乙個袋子裡也會香氣有差異(不同批次混拼).......

因為茶商每個批次的進貨量有限,品質也不是每個批次自己說了算(批發商品質最好的批次結束了,次優的批貨或者更次的批貨你拿不拿?)。

因為批次不穩定,假如各批次品質相差不大的話,調整水溫、沖泡手法、時間長短可能可以可以有限彌補。

而規模稍大的一些品牌出現香氣差異的可能性小一些,因為品牌習慣做批次拼配,雖然香氣口感降級,但對於品牌來說,穩定性是最重要的一環。

幾句話不就講清楚了。

綜上所述:

各大茶類的茶葉香氣肯定有差異,因為參照的各茶類國家標準不同。

同乙個茶類香氣不應該有差異,至少不應該與銷售方所描述的有差異,有差異的最主要原因即是茶葉品質不穩定。

5樓:禮小茶

是中國的國飲,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喝的飲料。可是,很多人在泡茶時卻未必得法,甚至長期堅持某種不正確的泡茶方法,這樣不僅不能泡出茶的鮮香並且還會使茶葉失去它的價值。

小辮子這裡總結了幾種在泡茶中的誤區,希望大家引以為戒!

1、習慣於泡濃茶

泡一杯濃度適中的茶水,一般需要5-8克左右的茶葉,白茶3-5克。有的人喜歡泡濃茶,茶水太濃,浸出過多的咖啡因和鞣酸,對胃腸刺激性太大。泡一杯茶以後可續水再泡3-4杯。

2、泡茶時間過長

茶葉浸泡1分鐘以內飲用最佳,有些只需幾秒或10幾秒就可出水,不宜久泡。因此時已有80%的咖啡因和60%的其他可溶性物質浸泡出來。時間太長,茶水就會有苦澀味。

放在暖水瓶或爐灶上長時間煮的茶水,易發生化學變化,不宜再飲用。

3、用保溫杯泡茶

沏茶宜用陶瓷壺、杯,不宜用保溫杯。因用保溫杯泡茶,茶水較長時間保持高溫,茶葉中一部分芳香油逸出,使香味減少。浸出的鞣酸和茶鹼過多,有苦澀味,因而也損失了部分營養成分。

4、扔掉泡過的茶葉

大多數人泡過茶後,把用過的茶葉扔掉。實際上這樣是不經濟的,可以把茶葉咀嚼後再將茶葉吐掉,因為茶葉中含有較多的胡蘿蔔素、粗纖維和其他營養物質。

5、用沸水泡茶

用沸騰的開水泡茶,要因茶而異。泡黑茶、紅茶、青茶或白茶中的貢眉、壽眉,可以用沸水沖泡,水溫高才能泡開茶葉,讓茶葉中的營養物質充分釋放。但如果是黃茶、綠茶,用沸水沖泡則會破壞很多營養物質。

例如維生素C、維生素P等,在水溫超過80℃時就會被破壞,還易溶出過多的鞣酸等物質,使茶帶有苦澀味。

禮小茶,是乙個專注茶與禮的品牌。一片茶葉,應該是鮮美而極致的。乙份好禮,必須是莊重而誠摯的。

所以無論是茶品的選擇與製作,還是以茶為禮注涵的態度與用心。唯有放眼高雅的等級,方能誕生絕佳的品味。

品牌釋義:禮小茶,以茶為禮

中國自古便是禮儀之邦,而茶文化穿越千年而來,其中蘊藏的人文精神元素與禮文化的輸出相得益彰。所以將品牌取名為禮小茶,寓意從「茶的文化」出發,專注茶葉品質;依託於「人的文化」,弘揚大師的匠心精神;達成「禮文化」,為珍貴之人獻上乙份臻選之禮。

SLOGAN:以茶入禮,以禮釋茶

禮小茶倡導的SLOGAN,蘊藏了品牌的文化內涵與追求,SLOGAN兩句話分別對應「茶」「禮」兩種文化,最終呈現「人」所要表達的理念,這既是品牌所倡導的核心價值,也是品牌發展遵循的文化理念。

6樓:栩栩

真正的香,是水含香。

茶的型別不同,品鑑不同,比如烏龍茶的香高揚容易喝到,普洱熟茶的香比較內斂需要訓練感官去體察。

另,茶香分為工藝香和品種香,要喝到茶的香,首先需要喝的學會品鑑不同茶的核心價值,然後是你買的這個茶製作工藝正確,原材料優秀。

7樓:Tony

泡法才是關鍵

茶具(蓋碗/壺)水溫 (高/低)時間 (長/短)都很重要。

再好的茶,不會泡都體現不出它最佳的滋味!

建議你問問老闆,那個茶適合怎麼泡。

8樓:泰恆昌

茶的香氣,沒有茶商說的那麼香。

原因有很多:

1.茶葉自身問題,所謂香氣很好只是茶商誇大出來的,其本身並不具備香氣。

2.泡法問題,水溫過低,沒有釋放出茶葉的香味。

3.儲存問題,茶葉開封後再空氣中裸露時間過長,導致香味丟失4.品茶人感官問題,就是有茶香,但由於個人感冒或者其他原因,沒有感受到

可以參考下

9樓:kisjew

茶的香味原本就不是特別濃烈的,一般紅茶也不要座杯泡。紅茶的話,選擇茶水分離,水滿後就可以把茶葉的濾杯取出了,一般第一泡味道不濃,第二第三盤味道最濃。喝茶這玩意兒,坑也大,還是買大牌的吧,也並不是貴的一定好,這玩意兒沒有統一標準,大多都是坑。

綠茶的話,本身香味就沒有紅茶濃,綠茶是座杯泡的,我基本不喝,很難說。要香味濃,估計花茶比較濃,還有白桃烏龍之類的。

10樓:逍遙茶話

茶葉的香氣成分屬於茶葉的揮發性成分,按其性質分類有:碳氫化合物、醇、酮、內酯、酸、酚、氧化合物、硫化合物、氨化合物等,至少有300種以上,茶葉香氣呈現及變化, 是乙個十分複雜的問題,即便是同一種香氣物質,不同濃度,嗅覺表現出來的香型都不一樣。茶樹品種、樹齡、生長環境、製茶工藝、儲藏方法等都會導致成品茶中香氣組成、香氣物質百分含量有較大差異。

茶葉香氣是決定茶葉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除了茶葉本身的品質原因之外,同一型別的成品茶葉香氣呈現,主要還是和沖泡的手法、器皿使用有直接的關係。前面說過茶葉的香氣成分屬於茶葉的揮發性成分,不同水溫下的沖泡手法會導致茶葉香氣當中的高低沸點物質的揮發不一,對於同一茶葉的型別的沖泡,沖泡的駕馭能力都會影響到茶湯的香氣呈現,比如普洱生茶,工藝適中的生茶,第一年、第二年沖泡大致香型呈現一般為鮮爽型花香、柔和型花香型,三年開始,香型會逐步轉變為甜醇型花香,果香型別,儲存環境當中的濕度、密封性也都會影響香氣的變化。針對沖泡環節主要在器皿選擇上面,陶類材質具有多種氣孔特性,具有一定的吸附香氣的功能,更多凸顯的是茶湯的細膩度,使用陶類器皿沖泡茶葉,香氣會稍微有點減弱。

瓷類器皿燒結緊度較高,吸附性不強,能夠極好的表現茶葉的本身味道,更能體現茶葉的香氣特點。沖泡方法這個也是其中乙個影響因素,比如出湯的時間快慢,綠茶類水溫適中的情況下,投茶量固定的情況,出湯時間如果較長,其香氣會下降,注水的手法都有影響,低衝的方式,注水茶葉攪動不大,高吊的方式,茶葉的攪動較大,對香氣的展示有較好提公升。同時,沖泡用水也會影響到茶湯的展示,從沖泡人用水的經驗來看,鹼性度較高的茶葉,大部分沖泡的時候香氣都不會好,而且茶湯的顏色也會偏深,一般情況都還是選用弱酸、弱鹼合適的天然水,茶葉的味道呈現更為準確。

因此,針對茶的香氣沒有茶商說的那麼香,這個問題本身也是有多方面的因素,需要綜合考慮茶葉的型別、儲存環境、沖泡手法、工藝等多種環節,如果是統一型別的茶葉,如果出現上述情況,大部分都還是沖泡、器皿、用水方面多做比較和練習

自己泡的茶不香嗎?

香啊,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不能把自己的習慣或者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強加到別人身上,從而讓別人去認可我們的觀點。這點就像我身邊的部分朋友,他也知道喝茶對身體有益,喝飲料對身體有害,但是人家就是喜歡那個味道。自己泡的茶當然不錯,但是您喝的茶嚴格來說屬於 代用茶 不是傳統意義上的 茶 話分兩頭講...

茶為什麼有那麼多種香氣,是怎麼形成的?

無言的小白 茶葉的香氣形成因素還是很多的,地理環境不一樣茶葉所含有的物質不一樣,物質不一樣肯定味道就有區別。製茶的工藝的也能讓茶香變幻莫測,每一道工序一樣,但是製茶人的經驗不一樣做出來的茶葉香氣也不會一樣。追求極致的手藝人製作出來的無論口感香氣肯定有很大區別。茶葉的生長環境也決定了茶葉品質,有蘭花香...

為什麼我泡的咖啡沒有香氣,只有苦味?

六月 磨得越細,苦味會更重些。65 的水溫確實太低了,如果確實沒有熱水,不妨試試低溫萃取,用冷水泡幾個小時,然後過濾來喝,酸度會更活躍,而且低溫萃取出來的苦味沒有這麼重。 莊再健 題主在問題中提到,水溫。一般來說,我們遵循的基本衝煮原則之一是 高溫出酸,低溫出苦。但是有很重要的一點是題主沒有提到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