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唯心主義?

時間 2021-06-06 19:41:47

1樓:

如果講佛教的唯心,用這八個字概括會好一些,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首愣嚴經上說,佛性以清淨為體,妙淨明為相,性一切心為用,一般的談心,會涵蓋體相用三者,因為三者不能分開來談。

真如佛性有四分之說,相分,見分,自證分,證自證分。

按照佛教的說法,世間法等宇宙的一切現象,都在相分和見分共同作用下建立的。

在世間法相對而言,還有出世間法,也就是另外兩分,這才是佛教的根本,通過修行,了證清淨湛然如如不動的真如佛性,入常樂我淨涅磐四德。

2樓:Fabregas

佛教既非唯心主義也非唯物主義,而是唯識主義。

唯識就是唯心嗎?

選自聖嚴法師著《正信的佛教》

不。唯識論雖以精神為主,但不否定物質,也不否定客觀的現象,如要否定, 那就一空到底,連「識」也無從可唯了。

其實,若講哲學上的唯心論,除了唯物論,幾乎多可納入唯心論的範圍。比如培根、洛克、休謨等,算是主觀的唯心論,黑格爾算是客觀的唯心論,康德算是意志的唯心論,詹姆士算是經驗的唯心論,柏格森算是直覺的唯心論,羅素算是存疑的唯心論(這一唯心論的分類法見於太虛大師法相唯識學概論)。

總之,不論是那一種的唯心論,總要立出乙個標本,作為他們立論的基礎,有了乙個標本的偶像,就難免不犯以偏概全的錯誤;存疑的唯心論是比較開明的,但他們不能指出乙個究竟的歸路,仍不免令人有旁徨之感。

至於佛教的唯識論呢,雖講「三界唯識」,三界之內的萬事萬物,均由八識所變,一切的物象──器界,均是八識的相分──現行,但是並不否定自我而外的一切眾生,三界唯識,是說三界之內的一切現象,是由三界的眾生各自的八識共同所變,也就是三界眾生的共業所變,這裡所稱的八識,不僅是指的當下的心識,而是包括了無始以來的業力所薰的心識,由於業識的現行,便成了八識的相分,成了三界的現象,成了我們所處的世界。我們的世界,物質是由同界所有眾生的八識所變 ,眾生的相互為緣,也是由於同界眾生的八識互變。

唯識論的宇宙觀,稱為「賴耶緣起」,賴耶識是第八識的梵文音譯,意思是藏識,能夠含藏一切業種,當業種現行而感得的果報,便是唯識變現,這是從本體上著眼的。若從現象上著眼,便可稱為業感緣起,因為,八識所變的果報──現象, 實在是由於各自所造的業力而來。若從方法上著眼,不管是賴耶緣起也好,業感緣起也好,都不出乎「緣生」的原則,唯有眾緣和合,才有現象成立的可能。

所以佛教的基本原則,是緣生論。佛教的最終目的是乙個「空」字,因為不用標立任何形而上的偶像,所以不會落於以偏概全的泥沼,因為由緣生而歸結於性空──我固空了,法也空了,所以不會令人有旁徨莫措之感。一般的哲學家,我字都空不了,法 (形上的標本偶像)字,當然更加無從空起了,如果他們一旦真把他們自我執取的標本空去了,他們便會失去自己的立足之地而成為無依的遊魂!

所以,佛教的唯識論,絕不是哲學的唯心論能夠相擬相比的。

怎樣看待唯心主義?

平凡自由成人 當我們按照一般意義的語境來談論唯心唯物的時候,已經落入了客觀理性的範疇,幻想一種脫離主體脫離人的理性。因此,唯物主義才有如此巨大的優勢,顯得唯心主義或者說被打為唯心主義 與某種唯物主義衝突 的就是智障了一樣。從本質存在上,以虛無消亡物質外的一切,而無法建立新的存在以相容非理性。他們的信...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誰是廢柴?

只與同道辯長短 唯物主義 省省心吧,你沒什麼卵用,廢柴。唯心主義 什麼都是老子的一念之間,你們這群廢柴二元論 你們以為你們是廢柴?不,其實你們是狗屎而不自知。不過在我看來,你這個問題提的讓人不敢恭維,不同理論應該相互辯駁相互補充才能共同進步共同發展,如果互相低俗的詆毀,應該是剛入門的初級選手幹的事。...

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分對錯麼

開悟者 我是對錯主義者,心與物是分開的,我是存在的,人們面對選擇時都會做對自己有利的事,理性的思考。但當理解快樂與痛苦本質,自心與天道匯合時,就會從私心變成公心。這世間的真理,人人都希望快樂的生活,錯把對的顛倒,智慧型的不足,無可奈何。 到處找龍 你的整個生命時間,從始到終都是軀體死亡中的部分,並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