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看書的時候是用方言還是普通話默念?

時間 2021-06-04 20:28:15

1樓:Kibou

大多數時候是方言,我是貴州人,所以是貴州方言。但是有時候也會無意識地切換到普通話的模式。這種狀態的切換很可能是因為遇到了方言無法表達的詞彙而無意識的轉換的。

也有可能在閱讀的一開始就隨機地使用了普通話。就比如此時此刻我的表達狀態,內心就是使用的普通話。

2樓:jerry

方言。除非不默念。

不過到對話部分,又會很自覺地切換成普通話。

你這個問題突然讓我發現我在閱讀模式和對話模式使用的預設語言竟然是不同的。

3樓:瑾槿

普通話,然後平常自己有心事心裡想一些事的時候心裡的聲音也是普通話。真是方言的話可以是我刻意為之,無意識情況下是普通話。

其實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這樣,畢竟我處在乙個方言的環境中。

平常的話,方言和普通話我可以隨意轉換,想說什麼說什麼,沒有什麼不習慣的。

4樓:慕斯森林

我通常都是自己在心裡默念普通話,而且那種優美的語段還會自帶感情,那種有人物對話的會自帶人物的口氣默讀

這應該是看個人習慣吧,用方言默讀也未嘗不可,只不過中國地大物博,方言眾多,總之各具特色吧

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

各自體味

5樓:

沒啥區別,就算你用方言讀肯定也是按照普通話的音調和詞彙來讀。漢語從古至今都是這樣,書面語和口語是分離的,不然你去吳語區粵語區等非官話區看看他們的古建築,或者當地出土文物或者古書上的漢字,跟官話區的一模一樣,就算是這些地區古代的讀書人,讀字大多也說的是「雅言「(古代普通話),就算用自己方言讀也大多是按照普通話(文言文)的常用字和語序詞彙來讀,不會跟你按方言來。

口語說方言,讀書用普通話,書面語和口語分離一直都是常態,現在的普通話和書面語相同才是異常。

6樓:小飛龍

我是普通話,學生時代保留下的習慣。

四川方言其實還好,硬要去讀應該也可以適應。

但是我想有些方言語法結構和普通話差別大的應該是只能用普通話才能讀吧。用方言豈不是得再組織一下?

7樓:早樹呀

當然是普通話啦

甚至有時候心裡自言自語也會不知不覺用普通話_(:з」∠)_

我比較習慣可能是因為方言是二級普通話吧~(河南)

8樓:

90前的大朋友們裡面,用方言讀書的情況應該很多吧。這麼多年來,我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幾乎都是用潮汕話的啊,讀書也一樣啊,考試寫作文照樣用潮汕話啊,數數字更是不會用普通話,容易搞錯的哈哈哈。就像我現在寫的這篇東西,也是用潮汕話默念寫出來的,誰能感覺到?

直接用方言讀書不是已經傳承了幾千年了嗎,用普通話讀書歷史也才70年,從北京話流行算起,也只有差不多100年多一點。

我覺得默念文字用普通話最主要的原因是:用方言發音讀書這種訓練很少人會做。90後生活的環境基本都是普通話壓倒一切,認字都是普通話,以至於經常看到字都不知道方言怎麼讀,就算會讀的一般也是從方言口語中學來的,特別是吳語閩語文白異讀很多經常拿不準讀哪個音,而普通話和粵語就簡單很多了。

漢語有統一的書面語,那用什麼方言又有什麼所謂?只不過發音不同罷了。大家不要混淆書面語和口語的概念啊,可以用書面語書寫大家都看得懂的白話文,可以用口語說方言交流,也可以用口語寫出那些看不懂的香港人粵語聊天,也可以用書面語發表正式演講。

網路時代文字交流比語音多很多,不管你頭腦裡什麼方言,交流協議都是漢語書面語,絲毫不妨礙溝通,即使是一些普通話或其他方言流行詞,只有在說到它的時候會轉讀一下。這樣一來,講粵語唔使驚,吳語儕弗礙緊個!

9樓:薈芳裡美姐兒

因為哈爾濱方言接近普通話,基本等於沒方言...

偶爾讀到一些特定詞語,腦子裡會突然想起本地方言,比如「布拉吉」、「馬達木」、「葛蘭」這種。其他的基本是無障礙切換。

一般來說中國的方言分為七大類:官話方言、吳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贛方言。

其中官話方言的使用率最高,分布地域也最廣,佔總人口數量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結論是真,這裡資料存疑,具體哪看的我也忘了)。

其中官話方言內部最一致,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北方人去了西南地區(個別地區除外)會很快容入其中,因為語言障礙小。西南地區雖然掛了乙個「南」字,但方言型別是屬於「官話」的。除了語調和特定的俚語,基本沒有特殊變化。

官話方言和普通話的語法結構基本一致,所以自然轉變的更快。

如果是吳語區,就相對困難。

舉個例子:

普通話你吃飯了嗎?

四川話你ci fán了嗎? 你吃飯沒得?(後面這句比較常用)

大部分吳語儂飯吃過了伐?

粵語nei食咗飯未?

四川話基本只是變個調,吳語不但變調,連語法(這句賓語前置)都和普通話不同。

粵語這句還好,只是變調誇張了一點,更多的時候它的音素和語法都超出了普通話的範圍(粵語讀音是沒法用普通話的音標標註的).....

omg....上班划水太難了。

用 乃 代替 你 是哪些地區的方言習慣?

沒有這樣的 習慣 只是現代一些受新式教育的人想寫方言卻不知乃就是你的音變,或以為漢字只能表普通話,又或者想刻意表現那發音,遂寫個了白字,根本不成習慣。 藝君 在漳州見過一些嗲嗲的女生或者裝嗲的女生會用乃這個字個人認為這是一種很欠打的行為類似的還有把人家說成倫家的估計題主遇到的也是這樣愛發嗲的美女吧。...

想要變得有才華,在看書的時候是應該有意識地去積累,還是單單看得多了,自然就懂了?有感覺了?

駑馬安步 有意識的積累少了幾分靈活和彈性,無意識的積累又過於碎片化,而有意識積累的資訊物件相比於無意識積累的資訊物件也只不過是更大一點的資訊碎片而已 而實際的積累過程是有意識和無意識相結合的 知道乙個典故,只有深入查尋其來龍去脈才能真正理解 學習一大門類,得慢慢來才能吃透。先不管它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

有哪些你誤以為是方言的普通話

泰坦 冬莧菜 湖南菜市場很多,外地就很少了,一直不知道怎麼跟別的地方解釋這種蔬菜。直到有天在度娘上看到冬葵的介紹。葵菜是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學名冬葵,民間稱冬寒菜 冬莧菜或滑菜。此菜中國各地有野生,幼苗或嫩莖葉可食用,也可入藥。葵菜是一種古老的蔬菜,中國早在漢代以前即已栽培供蔬食,現多野生,少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