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佛教徒迷信六祖壇經啊

時間 2021-06-03 03:53:10

1樓:Garfield Yu

以下出自蓮池大師《佛說阿彌陀經疏鈔》卷第四【疏】問。既六方諸佛。共讚西方。

云何六祖不隨佛贊。反似斥無。其故安在。

答。此有四意。一為門不同故。

二似毀實讚故。三不為初機故。四記錄有訛故。

【鈔】六祖壇經云。東方人造惡。念佛求生西方。

西方人造惡。念佛求生何國。又雲。

愚人願東願西。後人執此。遂疑六祖說無西方。

故為此辯。初為門不同者。復有二義。

一者且據理事二門。六祖所說。是以理奪事門。

若以事奪理門。則佛事門中。不捨一法。

安得撥無淨土。二者晉宋而下。競以禪觀相高。

直指單傳之意。幾於晦塞。於時達摩始唱。

諸祖繼興。惟欲大明此道。而此道無佛無眾生。

今西方者。正開示眾生趣向佛故。此道舉心即錯。

動念即乖。今西方者。正教人起心念佛故。

此道心境俱寂。今西方者。正以佛國為境。

發心求生故。是雖理無二致。而門庭施設不同。

隨時逐機。法自應爾。假使才弘直指。

復贊西方。則直指之意。終無繇明矣。

故六祖與淨土諸師。易地則皆然也。二似毀實讚者。

六祖東西之說。祇是勸人要須實心為善。空願無益。

何曾說無西方。喻如孔子生於東魯。今有人言。

齊人造惡。慕孔子求居魯邦。魯人造惡。

慕孔子求居何國。蓋謂為善是真學仲尼。何曾說無東魯。

六祖此言。正經中必以多善根。得生彼國之謂也。

惡得雲毀。三不為初機者。六祖自云。

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今初心下凡。以秋毫世智。

藐視西方。妄談般若。非徒無益。

而又害之。故壇經者。慎勿示之初機。

苟投非器。便落狂魔。誠可嘆惜。

四記錄有訛者。壇經又言西方去此十萬八千里。是錯以五天竺等為極樂也。

五天震旦。同為娑婆穢土。何須分別。

願東願西。而極樂自去此娑婆十萬億土。蓋壇經皆學人記錄。

寧保無訛。不然。則藉此之西域。

以喻彼之西方耳。古謂盡信書。不如無書者。

此也。況西方千佛所讚。今乃疑千佛之言。

信一祖之語。佛尚不足信。況於祖乎。

明智者。當為世人決疑起信。在在處處。

弘贊流通。即是代諸佛出廣長舌。即是報佛深恩。

如其違背聖言。故為魔說。其為罪也。

何可言盡。今以喻明。於此有人。

日出萬言。以謗萬佛。積滿千歲。

是人罪業。無量無邊。而復有人出一惡言。

撥無淨土。阻人念佛。是人罪業。

過於前人百千萬倍。乃至無算。何以故。

微塵諸佛。讚嘆西方。惟欲人人成佛。

汝獨生謗。即是遍謗微塵如來。陷害眾生。

常沈苦海。不得成佛。故罪如是。

其慎辭哉。

最好將蓮池大師要說的話整段看完,這樣才能懂得蓮池大師的苦心,他是勸那些沒有禪宗根器的人,不要去硬修禪宗,容易修偏修錯,還不如老老實實的念佛。而且他看似反駁《壇經》中說法的部分——今乃疑千佛之言。信一祖之語。

佛尚不足信。況於祖乎。這就很有禪宗的義趣,就如《金剛經》中所說——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所以蓮池大師不但通曉淨土,也同樣深諳禪宗之道,實際淨土跟禪宗本來就是相通的,佛教各宗各派的大祖師,最終說的理回歸到一處,其實都一樣,只是針對不同根器的眾生,說不同的法而已!

2樓:普波居士

這的這些東西是,蓮池大師的《佛說阿彌陀經疏鈔》中的,裡面還有其他思想。你應該標明。

這容易讓一些佛法愛好者糊塗了,亂說一氣。自性本覺、自性本寂是乙個意思,這是基礎知識,如果這都搞不清,還妄談什麼壇經。

本寂就是寂滅道場,諸佛涅槃心,如來清淨覺性。本覺、本寂都能分開說,顯然沒有善知識指導,自己盲修瞎煉,還誤導了別人。

另外,不是六祖理性,是六祖從般若方面來解釋的,目的是讓修行人離一切相,不要執著到法相上來修行。這是完全從禪宗角度來說的。其實淨土修行也要離相修行,無相念佛、念佛三昧都是離相修行,以清淨本心來念佛的。

這才能與佛感應道交,蒙佛接引。

3樓:齊天大聖

壇經本質上就是中中國人自己對佛教的一種誤解,它宣揚的是自性本覺,而佛教的宗旨卻是自性本寂,兩者完全天差地遠,以下是呂澂對慧能思想的評價

《禪學述原》:「

慧能復據以奪法統。然空談依教,究屬訛傳,誤解自覺、本覺、自性、菩提,展轉束縛,愈溺愈深,此以大乘教義校量,而可斷言者也。吾儕學佛,不可不先闢異端,以其訛傳有損人天眼目之危險也。

如從本覺著力,猶之磨磚作鏡,期明何世?求生心妄,來曾本覺,榨沙取油,寧可得乎?」

呂澂竟然用「異端」形容六祖慧能,可見近代佛學家對禪宗思想的輕蔑。

如果以六祖對八識理論的理解去比對大乘唯識宗,會發現錯的不止一星半點,只不過古人鮮有通達唯識學者,所以對六祖壇經才會迷信千年之久,其實以今人的學識解讀此經,和楞嚴經一樣,可謂漏洞百出,從宗旨到理論細節,沒有一處可以和佛教吻合,以下節選一段壇經對八識理論的理解,我們看看這種理解和唯識學差的有多遠

《六祖壇經》:「師言:大眾,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門。

外有五門,內有意門。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

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

這裡慧能把六識比喻成六門,六識之外別有一心,那六祖慧能必然是八識論者,此心應指第八識心,這也和禪宗傳承於楞伽經吻合。六祖把心比喻成地,把不生不滅的自性比喻成王,認為王居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換言之,不生不滅的自性唯在第八識心上,不在其他六識以及色身之上,這個理解嚴重錯誤,我們看看唯識宗的百法明門論是如何解讀不生不滅的無為法的

《百法明門論解》:「言無為者,是前四位真實之性」

百法明門論把一切法分成五位,分別是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應行法和無為法,前四位都是生滅的有為法,第五是無為法。這句話是說不生不滅之法是前四位生滅之法所顯示出的真實的特性,也就是指不生不滅之法應該存在於一切生滅之法上,並非六祖所理解的只有心上有不生不滅的自性。

他的這種理解,其實是和今天的蕭平實的理解是一樣的(第八識心的心體不生不滅),而蕭平實在佛教界也的確是被算為異端,和呂澂對六祖慧能的評價一樣

上座部佛教徒如何看待大乘佛教徒如實知見輪迴這件事?反之又如何呢?

普波居士 這就如同上學。我們上小學時懂得了2 1 1,看到中學生的1 2的題,認為他們有問題。等上了中學才知道了1 2 1。小學畢業生和中學畢業乃至大學畢業是絕對不一樣的,這個一定要知道。小乘就相當於小學生 大乘相當於大學生,但也是從小學公升上來的。小乘的涅槃是有餘涅槃,大乘是無餘涅槃。這是本質上的...

佛教徒如何看待吃雞里的殺戮?

綿綿若存諾諾久長 正常看待啊。話說遊戲裡的殺戮不是真正的殺戮,也僅僅是遊戲。而現實中的殺戮則不同,那是真正的生命。生命叫生命 有性,有形,有命才是生命。 hysteria 能夠在遊戲裡殺戮的佛教徒都是已經接受殺戮這一行為並且練出能殺戮他人的意識和操作的 那些真反對的早就落地成盒然後憤怒退遊了 普波居...

佛教徒如何看待半途脫離佛教信仰的修行者?

一笑而過 蒙邀 做為乙個佛學文化研究者,談一下看法 一旦某位修行僧放棄佛教,還俗或者改信其它教派。不論他之前有多少修為,積累多少功德,都會被視為犯下最嚴重惡行的人嗎?這裡除了還俗之外的其他情況,譬如放棄佛教或者改信其它教派,是比你說的具體其他戒律更為嚴重的,因為一切其他戒律的基礎就是皈依戒,也就是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