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味的?

時間 2021-06-02 17:14:11

1樓:豪哥

話說變味吧,董仲舒開始吧,不過變得不是那麼厲害,,在宋明理學,陸王心學,就變得較厲害了,不過他們都是批判繼承,,也可以說是分枝吧,都是在儒學範疇內進行的,在百家爭鳴中各種流派紛繁複雜,各種思想都相互交融。

2樓:橘生淮南

私以為,儒家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

第乙個時期,從先秦到漢武帝時期,以董仲舒的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標誌。

第二個時期,從漢武帝到南宋二程和朱熹時期,以「程朱理學」的發展興盛為標誌。

第三個時期,從南宋到清末。以辛亥革命為標誌。

3樓:火澤

儒學從來沒有變味過。揣測一下題主這個問題的動機,大概是在為儒學在近代遭遇西方後全面的奔潰找原因。難能可貴的是,問題並沒有預設儒學從源頭就是糟粕的看法。

人的知識從來都是有限的,因此任何學說體系包括儒學在內都無法做到全面,這也就意味著其發展必有流弊產生。但是流弊無法否認儒學的獨到之處,其自有千古不可磨滅的價值。儒學從來沒有變味過。

儒學是參與存在的一種方式,而這些都是不世出之人才能做到的,二流及以下人物的思想難以避免流弊產生。沒有一流儒者的時代,儒學可能會呈現出流弊更多的一面,味道不太正宗也屬正常。

4樓:威廉綿羊

中國先秦哲學有個普遍問題:缺乏邏輯性,核心觀點很多都是腦補和迴圈論證,經不起推敲

儒家一開始就有嚴重問題,後面又搞自我禁錮,自然就餿了唄

5樓:滄桑短笛

儒家變味,無疑是從西漢董仲舒、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作為標誌的。「變味」主要體現在幾點。

一、從國者公器也變為家天下

「國者,公器也」體現的是公心和優勢生存的哲理。2000多年後孫中山先生提出的「天下為公」本質上是「國者,公器也」的繼承和發展。發展體現在注入了更具體的內容:

三民主義。儒家作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百家之一,孔孟雖然失敗,恢復周禮雖然不可行,但「國者,公器也」的原則還是遵守的。

劉邦建立的漢朝(史成西漢),有乙個致命的缺陷----沒有思想上層建築,進而沒有政治制度的創新。西漢初期的分封,更是歷史的倒退。「七王之亂」直接打臉倒退的分封制。

簡言之,劉邦建立的西漢在政治上、在文化上都缺乏合法性。以《鹽鐵論》為主要標誌,西漢經歷了長期的治國理念的糾結和探索。劉邦本身應該是深知這一點的。

「白馬之盟」是中國歷史上家天下的開始,同時也體現了劉邦對劉漢皇朝的合理性缺乏的深深擔憂。

二、從推優到比爛

漢武帝所尊崇的,本質上還是劉邦「家天下」的那一套。說白了,就是只要劉漢皇朝的統治權,犧牲中華的國家和社會發展。

三、儒家利益凌駕於國家、民族利益至上

先秦時期,比如著名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客觀上是崇優、推優。能臣是衡量人才的主要標準。至於品德優劣,則是碰運氣,或者叫拿結果說話。

及至明朝,嘉靖皇帝的「賢與不賢也由不得他們(士大夫)。賢時便用,不賢便黜」,徹底的撕下了所謂賢臣的真面目。「賢」雖然是乙個非常重要的品質,但客觀上不可考量,君子還是偽君子無法分辨,是不爭的事實。

反觀儒家,明知賢與不賢無法分辨,卻偏偏拿賢、品德說事。推出的「舉孝廉」,讓廟堂風氣、社會風氣更加汙穢不堪。「舉秀才,不知書。

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東漢末年的童謠),就形象的揭示了這一點。

四、儒家是趨臭的蒼蠅

道德無法衡量,賢與不賢不斷變化。2000多年歷史上一直在印證這一點。諸如「聖人不死、大盜不止」,蓋棺定論等等,在中華歷史上流傳了2000多年,可謂耳熟能詳,儒家不可能不知道。

但是,儒家始終在搞這一套,而且越發的變本加厲。比如貞節牌坊、沉豬籠、男女授受不清、裹小腳等等,依然是在虛幻的「道德」上做文章。

儒家是無心之失、還是故意為之,一目了然。

中華從西漢開始不斷衰落,儒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6樓:誠樸書童

儒家思想從來就沒有變味,它如日當空,風和日麗可見全貌,烏雲密布隱藏不現,其為烏雲一時遮擋,並不妨礙其普照大地,孕育萬物。

儒家思想講的什麼核心?

阿撒托斯樂隊總指 四個字 循規蹈矩 儒家思想,是西周大公爵,周文王之子,周公旦發起並經過近800年完善,最終由孔夫子總結完善而成的。孔子之後,儒家思想也在不斷完善。所以,儒家學說,不僅是一種思想,更是一種不斷完善的社會學理論體系。它的核心思想,就是循規蹈矩,每個人都有乙個屬於自己的位置。在這個體系中...

儒家思想在當代的意義是什麼?

創造未來 儒家思想在當代的意義和儒家最早出現的意義一致,都是為了落實並解決人遇到的一切問題。注意了!是一切問題!這是儒家的最原始的意義。但是孔子之後,儒家思想出現了分歧,特別是宋明理學把儒家的思想的內涵理解錯了。不是說宋明理學不對,因為宋明理學對儒家的體系和推廣做了很大貢獻。為什麼說理解錯了?舉個例...

有沒有什麼專門針對儒家思想的問題?

世界 好像沒有吧,只能說有法理不同的學說,比如法家 自由論。但,針對的,不太可能有市場,本來儒學有很多對的精華,你如果愣說是錯的也沒市場啊,那哪來針對思想的形成。 滿口仁義 三皇功績不足聖,五帝倫常難為師,何論旁末之八祖,先師至聖只一人。披靡四方皆跪化,左右通敵證聖名,結黨營私為已任,殺皇證道敢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