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說的心能轉物,即同如來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6-02 10:51:40

1樓:實驗員C

心能轉物的意思。哎呀,就是神通自在啦。想變什麼就變什麼。

不被物理世界所束縛。可以變化我們現在的物理世界。變個樓房啊。

變個河流啊!變座金山吶!想要美女可以變幾個美女來啊。

想要金錢可以變出金錢來呀。上天啦,入地啦!就是這麼簡單啊!

前面那些扯來扯去扯來扯去,真不知道在說些什麼?

2樓:不是我說的

比如說所見的石頭,所見所得的屬性,這些相是如此嗎?是石頭原有?還是我們心所迷,取見相然後執著於此。這些取見相就成為現在的所見,以此為堅固相,實相。以為物就是如此。

迷悟者之所以不能是因為著於此相,相深著於心。所以就被物所轉。如果能破這些心所妄見相,則就能明諸法實相。

不見諸法實相,不是法性的問題。而是我們心的問題。就是金剛經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心取相而不得解脫。

何為取相呢?我有個比喻。法比喻為***至無量。

而我們自性猶如虛空。但無明,取相123456789,而以為這些為自己的真實相。而無明故只見***這些了,也執著為如此,以為自性就是這些。

也會有人發現9後面的數字,就以為可以得更多的法,但其實還是沒得自性。也有能夠去除相見的,去了1或者2也可能更多,所以不受這些苦。但依然不見自性。

明心見性。明白是心所取相的原因,不是法在障礙法,而令我們不得解脫。是自心的執迷,取於生則後死。

諸法實性一味解脫。見性,見自己的性猶如虛空。無有一法是自性。

諸法無我。

世尊。何謂大悲。佛言。

如來以三十二種大悲。救護眾生。何等三十二。

一切法無我。而眾生不信不解說有我生。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一切諸法無眾生。而眾生說有眾生。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一切法無壽命者。而眾生說有壽命者。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一切法無人。而眾生說有人。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一切法無所有。而眾生住於有見。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一切法無住。而眾生有住。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一切法無歸處。而眾生樂於歸處。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一切法非我所。而眾生著於我所。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一切法無所屬。而眾生計有所屬。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一切法無取相。而眾生有取相。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一切法無生。而眾生住於有生。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一切法無退生。而眾生住於退生。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一切法無垢。而眾生著垢。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一切法離染。而眾生有染。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一切法離嗔。而眾生有嗔。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一切法離痴。而眾生有痴。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一切法無所從來。而眾生著有所從來。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一切法無所去。而眾生著於有去。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一切法無起。而眾生計有所起。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一切法無戲論。而眾生著於戲論。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一切法空。而眾生墮於有見。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一切法無相。而眾生著於有相。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一切法無作。而眾生著於有作。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世間常共嗔恨諍競。如來於此而起大悲。世間邪見顛倒行於邪道。

欲令住於正道。如來於此而起大悲。世間饕餮無有厭足互相熬奪。

欲令眾生住於聖財信戒聞施慧等。如來於此而起大悲。眾生是產業妻子恩愛之僕。

於此危脆之物生堅固想。欲令眾生知悉無常。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眾生身為怨賊。貪著養育以為親友。欲為眾生作真知識。

令畢眾苦究竟涅槃。如來於此而起大悲。眾生好行欺誑邪命自活。

欲令行於正命。如來於此而起大悲。眾生樂著眾苦不淨居家。

欲令出於三界。如來於此而起大悲。一切諸法從因緣有。

而眾生於聖解脫生於懈怠。欲說精進令樂解脫。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眾生棄捨最上無礙智慧型。求于聲聞闢支佛道。欲引導之令發大心緣於佛法。

如來於此而起大悲。梵天。如來如是於諸眾生行此三十二種大悲。

是故如來名為行大悲者。若菩薩於眾生中。常能修集此大悲心。

則為入阿惟越致。為大福田威德具足。常能利益一切眾生。

說是大悲法門品時。三萬二千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八千菩薩得無生法忍。

3樓:秋沛

轉一下自己的老答案。

如何理解佛所說的「心能轉物」?

……這是個釣魚帖啊,大家要好好審題。

離經一字,允為魔說。

在大藏裡搜尋「心能轉物」 ,是找不到佛經裡有這個詞的。

楞嚴裡的原話是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失於本心。為物所轉。故於是中。觀大觀小。若能轉物。則同如來。

所以直接回答,佛沒說過「心能轉物」

4樓:「已登出」

其實就像打遊戲,如果你技術不好迷在其中,你就被遊戲所玩,對你各種虐;而你是個過來人打通過或者是個遊戲高手,那麼你可以很好的玩遊戲、虐遊戲。

人生就像一場遊戲,人世間各種規則,你沒有做成過就會覺得被各種規則虐,而如果你是個成事者,你可以很好的遵從規則而在束縛中自由自在,可以成就於一切事業。

總結:心迷被世間轉,心明能轉世間,所謂轉者,玩轉也。

5樓:唯讀楞嚴

若能轉物,則同如來。

轉物之功,須憑妙智,悟圓理,破法執,悟明心外無法,法法唯心,轉萬物為自己,則知天地與我同根,萬物皆吾一體,此由事法界,而悟入理法界也。繼起圓修,亡塵入性,以性融塵,則同如來。以妙明不生不滅之自性,合如來藏,而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理不礙事,事不礙理,一為無量,無量為一,而證入理事無礙法界也。

則同如來者,法身如來也。法身以理為身,圓融無礙,隨舉一法,體即法身。由理事無礙,然後身界無分,塵毛相即,小中現大,大中現小,而證入事事無礙法界,即同如來,稱性作用,一切自在矣!

昔僧問谷隱聰禪師:『若能轉物,即同如來。永珍是物,如何轉得?

』聰曰:『吃了飯,無些子意智。』若有意智,為物轉也。

又僧問韶國師:『如何是轉物,即同如來?』韶曰:

『汝喚甚麼作物?』曰:『恁麼則即同如來也?

』韶曰:『莫作野干鳴,擬同如來,即千里萬里。』

又此兩節文,若按相宗解釋,一切眾生,從無始一念妄動以來,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成阿賴識。此識有見、相二分,不知見、相二分,本來不離一心,以能見之見分,取所見之相分,如下文云:『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此為迷己為物,既迷為物,則失本心(將心認作物,不了是心,則非失似失矣。),由是心、物兩分,見分恆被相分所轉,逐物意移,故於相分中觀大觀小。若能轉物,即同如來者:

見、相二分,如蝸牛二角,出則成雙,收則歸一,現要轉物,相分即是物,必由見分去轉他,如何轉法?但要見分不取相分,不取無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則無物可轉矣!

如性宗金剛經雲:『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則同如來矣。

相既叵得,礙從何來?

---------圓瑛大師著述,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6樓:楊東究竟智慧型

心能轉物。

這個心不是意識心,而是真心,或者妙明真心,空性之心。

有人把這個心理解為意識心,那麼心能轉物,就成了神通的另一種表達,這是扯淡的。

這裡的物,就是相的意思。包含了一切物質和意識方面的相,包括色聲香味觸法,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等等。

這句話是說,安住於真心之中,就可以對所有的相了了分明(而不是陷入到任何一種相之中,讓真心被相所轉,即忘卻真心,迷失於相中,這就是「心被物轉,即是眾生」。),同時全體起用,讓所有的相為真心所用(即是轉相,即即相離相,離相即相),那麼這就是最究竟的如來(空性)智慧型了。

同「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即心,而生其心即能轉物。

同「無為而無不為」。無為即心,無不為即能轉物。等等。

7樓:nVIDIATITANv

心能轉物,即同如來指的就是

如果你能用原力隔空把物體轉動,那麼你就覺醒了原力,就獲得了和如來佛一樣的力量,佛教的本質就是教人如何修煉原力和如何應用原力,主要分為絕地武士派(正統佛教) ,禪宗派 (以原力加強肉體強度,強調近戰能力) 密宗派(以原力外放,附著在飛行道具上擊殺敵人,強調遠端攻擊能力)

如果乙個人聲稱自己是活佛,那就說明他一定是具有原力的,如果他不能隔空取物,那說明他就是假的

8樓:西風

佛有三不能:」眾生度不盡,定業不能轉,無緣不能度。」

若心能轉物,定業為何不能隨心而轉?譬如殺生害命,本質上只是分散了一堆原子罷了。既然心能轉物,恢復原狀必然可以起死回生。殺業都能轉,那有什麼業不能轉?

由此可見,「心能轉物」不合義理,「依義不依語」,切勿執取字面意思。

9樓:微妙香潔蓮

請先品味如下一則故事。

金碧峰禪定功夫很深,皇帝器之,賜給他乙個玉缽,他非常珍愛。某一天,他世壽已盡,閻王派兩個小鬼前去捉拿他。可是小鬼找他不到。

於是小鬼就問土地,土地說:他在坐禪,你找不到的。小鬼再問:

怎麼讓他出定。土地說:他十分珍愛那個玉缽,用玉缽可以讓他出定。

於是小鬼把玉缽弄得叮叮噹噹響,果然金碧峰掛著這個玉缽,一下子出定了。這一下,小鬼馬上用鎖鏈將金碧峰拿住。金碧峰說:

爾等小鬼,竟敢放肆捉拿本禪師,是何道理?小鬼說:我等奉閻王之命,有請你去閻王那裡一趟。

金碧峰一尋思:這個玉缽害了我。於是馬上對小鬼說:

原來如此,請稍候片刻,我尚有一件小事須辦完再去,如何?小鬼不知有詐,答應了。這樣金碧峰把那個玉缽用力一摔,碎成若干。

就在玉缽碎了的那一剎,金碧峰一下子又入了定,同時丟下一首偈子:若人欲拿金碧峰,除非鐵鍊鎖虛空,若能鎖得虛空住,再來拿我金碧峰。小鬼一下子傻了眼。

生死都不能拘住他,還有什麼能拘住他?也可以說是《了凡四訓》改造命運登峰造極的版本。猶如擒拿與反擒拿,不管你怎麼擒拿他,結果他總能反擒拿而解脫。

心力強大到能轉變任何境緣,境緣拘不住他,簡直和佛沒有什麼兩樣了。這樣理解吧。

10樓:平頭阿秋

簡單的說,心能轉物,是一種看待事物的方法,是一種認識論和世界觀。

比如,當你意識到自己煩惱時,心不被牽著走,能夠以智慧型的高度,看待這份煩惱,知道它是生滅變化的,是無常的,終會消散的,於是即時放下煩惱,當下清淨,這一剎那,轉煩惱為菩提,破涕為笑,見到真如清淨。

要知道,煩惱和菩提是一心的兩面,真如能生萬法,三界唯心所現。你也可以理解為,事物都有積極和消極的一面,要怎麼看待都是你的心的映現。當遇到不好的消極的事情時,能夠以樂觀的智慧型對待它,當得意的時候,也要提防以後的變化,即是心能轉物。

經云:「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自己清淨自己的心,也即是心能轉物。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福兮禍之所依,禍兮福之所伏。樂極生悲。

物極必反。否極泰來。也都是在說心能轉物的能力。

這是一種不偏不倚的、理性的智慧型。而這還不是究竟,究竟是念念在真如中。

如何正確理解佛家的心識?

華藏淨流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說明境界的搖動是由我們的內心引起的。心境一如,心生則法生,心搖則景從的道理。南無阿彌陀佛!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淨土觀自在 這個問題太大了 玄奘法師,去那爛陀取的最重要的一部論,瑜伽師地論 就是講什麼是 心識 的。你如果真的原因學,就學這部論吧,學個三五年,你也...

有個疑惑,佛家說萬物皆空。那信佛學的人會感到幸福嗎?如果感到了幸福,那是以怎樣的方式感到幸福的呢?

護法居士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瓶沙王詣尊者優陀夷所。稽首作禮。退坐一面。時瓶沙王白尊者優陀夷言。云何世尊所說諸受。優陀夷言。大王。世尊說三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瓶沙王白尊者優陀夷。莫作是言世尊說三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正應有二受。樂受苦受。若不苦不樂受。是則寂滅。如是三說。優...

如何增加對佛家人,事,物的恭敬心?

普波居士 要想增加對佛家人,事,物的恭敬心,就要以嚴持戒律來要求自己。持戒表信,相信佛給予的告誡,依佛教戒,信受奉行。對佛能生起大信心,對佛法有稀有難遭之想,恭敬心自然生起。 根本就不需要對任何人任何事抱以刻意的恭敬,特意的培養恭敬更無必要,除了增加虛偽毫無價值。對父母如果感情好,親切即可。對佛經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