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為什麼沒有發展出如日語一樣的用片假名拼寫外來語的體系?

時間 2021-06-02 05:52:49

1樓:Zhihong

原因很簡單,我們沒有假名,所以就沒有辦法直接大量搬用英語單詞了。

日語的平假名,實際上就是草體漢字,本來專用於注音,後來和正體漢字配合靈活使用,方便書寫。

片假名是取一字的部件代表整個字,專用於轉寫外來語,以免張冠李戴指鹿為馬,歪曲詞義(e.g. 美利堅合眾國,沙地阿拉伯)。

假名的用法,就是假借用法。古已有之,沿用至今,不是日本人的發明。一字多用是正統古法,而不是異端。

現在用的許多字早已和本義無關,只是借用原來的讀音罷了。許多字是一字多義,也是假借挪用。一般人習以為常,認不得是通用字了。

漢語的音節比曰語、韓語多幾倍,如果要創造一套通用音節字就沒那麼容易,所以大家就只好安於現狀。

這才是偏好「意譯」的真相。

2樓:

現狀:漢字的表意功能強大,在書同文的大一統思想下尤為重要。除了少數字母縮寫的外來語,中文幾乎都用漢字書寫,是世界上最拒絕簡單轉寫外來語的語言之一。

阿拉伯數字和數理用希臘字母實際上是表意的。

表面上看用漢字音譯外來語顯得比假名麻煩,但深層次來看,漢字能傳達出拼音文字不能傳達的資訊以及時代的面貌。

1.當年不能與歐美抗衡時,給予了它們國名美麗、英雄、祥瑞、芬芳、道德的含義,展現了中文的美,這是拼音文字達不到的;

2.能夠音意兼譯而表意,更加本土化,以前的如"烏托邦"、"基因"。從文言文的意境美來說,很多翻譯都可謂傳神。還有很多大眾沒有意識到的外來詞也是如此:

"巧克力":"輕巧(的食物),(吃了)能夠有力",克:能夠

"坦克":"坦而克之" 坦:使……平坦

"華爾街":繁華的街道,爾:……的樣子

雖然現代社會不需要詞藻堆砌,但音意兼譯仍然存在,如ios12的漢化中finder被譯為"訪達"

3.縮寫對含義的破壞小,更容易被不同層次的大眾接受。比如NBA雖然比"美職籃"常用,但會英文的人初次見到也猜不出意思來。

3樓:林登萬

……咖啡這個詞原本就是日本人造的啊。日語裡面寫作珈琲(コーヒー)。明治維新到二戰這段時間,日本人造的漢字或者在使用的一直在反哺漢語啊,沒有引進這些單詞之前中國的主流翻譯界也是瞎幾把音譯的(比如說陳獨秀的德先生賽先生),然後意譯就成了主流譯法。

日本方面,造詞的主要是明治維新時期的一批儒學家,這批人死完之後,日本人的漢字水平就不行了,開始大規模使用音譯。

4樓:

瀉藥。沒有考證過但是日語大量使用片假名標記外來語是明治以後。(反例請參照北海道地名)這樣做也比較自然,因為畢竟假名是字母。

但就算北海道或者英公尺佛等早期出現的漢字標記其本質還是假名。而中文沒有發展出音譯外來語的體系,外來語意譯的趨勢比較強可能正是因為中文只有表意文字。音譯比意譯的好處是和原詞比較接近,對號入座容易一些,特別是人物地名等固有名詞,作為乙個西洋史愛好者深有感觸。

而意譯的優點是容易學習,記住意思。但是如果這個事物是經常接觸的,這個優勢就不明顯。作為中日雙母語我更喜歡音譯。

為什麼錫爾河歷史上沒有發展出像阿姆河一樣發達的城市?

小獅子ArslanKhan 其他答主已經寫得很完善了,所以我就附一張手繪醜圖作為補充 藍線 河流,棕線 山脈,綠底字 傳統牧區 可以看到,題主提到的布哈拉與撒馬爾罕,不在阿姆河沿岸,而是在澤拉夫尚河谷。這也是為什麼此地被稱為 河中地區 而不是某大河的沿岸。其次,就像 一號蠻夷 所說的一樣,錫爾河流域...

為什麼日語中有些詞發音和中文一樣?

薛氏養貓專家 日文很早就窺探中國,隋朝就開始吸收中國文化 一直到黑船事件才改向資本世界學習 前期很多基礎都是 抄 中國,所以漢字的好多發音接近中文發音外來語不算 剛好昨天在Quora回答了乙個類似的日語問題,今天終於可以用中文寫了,心情舒暢ing.首先說一下日語裡的漢字 kanji 分為兩種,一種是...

拜占庭為什麼沒有發展出近代科學?

Kalavros 我們所熟悉的公曆又叫額我略歷,由羅馬教宗額我略十三世在1582年頒布。然而早在十四世紀,東羅馬學者Nicephorus Gregoras就已經計算出了儒略曆的偏差,他的天文學研究成果成為了後來額我略歷的根基。那麼為什麼曆法改革沒有先發生在東羅馬呢?因為Gregoras以及其他支援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