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鄭板橋的「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 手中之竹」這一創作經驗,說說藝術創作過程的三個階段是哪些?

時間 2021-06-02 00:37:28

1樓:Vivienne

藝術創作過程可分為藝術體驗、藝術構思和藝術表現三個重要階段。即清代著名畫家鄭板橋所精闢論述過的畫竹過程的三個階段:從「眼中之竹」———藝術體驗;到「胸中之竹」———藝術構思;再到「手中之竹」———藝術表現。

「眼中之竹」即指生活體驗階段的「生活之竹」,生活體驗是創作主體在長期積澱的審美經驗的基礎上,充分調動情感、想象、聯想等心理因素,對待特定的審美物件進行審視,體味和理解的過程。就是要在生活體驗中儲備材料和積累審美經驗,感悟和發現審美物件萌動創作慾望及生成創作動機,它是藝術創作的準備階段———藝術體驗。也是藝術創作的基礎和前提。

藝術構思是藝術創作的中心環節,也是鄭板橋所描述的「胸中之竹」。是藝術家在藝術體驗的基礎上,在特定創作動機的引導下,通過藝術思維,對生活素材進行概括、提煉、加工、虛構,在頭腦中孕育成主客體融合的藝術胎兒———完整的藝術意象過程。在這個階段都不可例外地一律表現出越來越清晰而又鮮明的「全馬在胸」、「胸有成竹」的特點,原因是任何乙個藝術構思的過程都是由淺入深,由粗略的輪廓到具體鮮明的藝術意象,由模糊籠統到具體精細,由反覆推敲到忽然「柳暗花明」地順利形成完整的藝術意象的。

藝術表現是指藝術家借助於一定的物質媒介,運用藝術語言和表現手段,將藝術構思活動中形成的藝術意象物態化,使之成為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可供鑑賞的藝術作品,其實質是一種審美表現活動。是鄭板橋所描述的「手中之竹」即指意象物化階段的「物化之竹」。藝術家的思維經歷了兩次認識上的飛躍,在藝術創作過程中,從生活到藝術意象,即從「眼中之竹」到「胸有成竹」,固然是藝術構思或藝術思維中的乙個重要的認識上的飛躍;而從「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即從藝術意象到藝術形象,又是一次重要的飛躍。

「物化之竹」包含著藝術創作主體對現實生活的審美認識和審美感情,而且在物化過程中更加需要藝術創作主體的藝術想象和藝術思維,催化藝術意象進一步具體化、明晰化和完善化。三個階段之間互相聯絡,互相作用,互相滲透,環環相扣,表現為連續不可分割的藝術整體。

2樓:Jane Zhang

鄭板橋因繪畫經驗提「胸無成竹」之論,而文同為「胸有成竹」之代表,兩者間有什麼異同之處嗎?

「胸有成竹」之論出自蘇軾的《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葉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於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

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與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

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

文同作竹前乃細細觀竹,做到心中有竹,待構思得當,起筆從之。

「胸中無竹」應是在蘇軾文論基礎上鄭板橋作個人理解所撰,《鄭板橋集題畫竹》中載:

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鄭板橋畫竹,胸無成竹。濃淡疏密,短長肥瘦,隨手寫去,自爾成局,其神理具足也。藐茲後學,何敢妄擬前賢?然有成竹無成竹,其實只是乙個道理。

故宮博物館藏鄭板橋作《石竹軸》跋曰:

與可之有成竹,所謂渭川千畝在胸耳;板橋之無竹,如雷霆霹靂,草木怒生,有莫知其然而然者,蓋大化之流行其道如是。與可之有,板橋之無,是一是二,解人會之。

鄭板橋更隨性寫意,不拘於創作形式,注重心中所想所感。

然而文鄭兩者繪畫經驗中亦有共通之處。其中畫前構思必不可少。文同自不必說,要有成竹在胸,「所謂渭川千畝在胸「,才能提筆作畫。

而鄭板橋作題畫詩,「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竹石圖》上海博物館鄭燮),四十年間不僅白晝勤學苦練,夜間還要構思畫面,憑此可睹畫前構思對其之重要。

當然首先其所構想之竹畫並非要寫實。而「以熟復寫生」,越熟練作畫亦要放棄精巧技法轉而追求古拙,亦是其所求之文人畫精髓。可能我們所見其寫意竹畫看似天真,實際是其四十年構思之結晶。

與此同時,文鄭之繪畫莫不都是已觀竹千萬遍,極其重視覺之體驗。文同作畫要「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而鄭板橋畫竹亦要「江館清秋,晨起看竹, 煙光日影露氣, 皆浮動於疎枝密葉之間。

胸中勃勃遂有畫意。「雖然胸中之竹, 不是眼中之竹,然觀竹亦乃重要之功課,而激其繪畫之慾。

文同與鄭板橋之竹畫造化自生,各具情態,可見時人所處社會環境之心情與感受。蘇軾稱文同「與可畫竹時,見竹不見人。豈徒不見人,嗒然遺其身。

其身與竹化,無窮出清新。莊周世無有,誰知此疑神。」而正是畫竹者在不同情景、心情、想法中作竹,竹畫能予人以新鮮之感。

而鄭板橋「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這一創作理論,強調胸中之竹與手中之竹之差異,又點題「意在筆先,定則也;趣在法外者,化機也」,不可不說其寫意畫蘊含其內心多少感觸。

實則按鄭板橋所言「有成竹無成竹,其實只是乙個道理」,因為兩者作畫都需對實際景物大量觀察,構思畫面,練習提高筆法,甚至融入情感去創作,差異不過是文同與鄭板橋在寫實寫意畫風體現不同而已。

引文參考:

周積寅《中國畫論輯要》p68-79

怎麼樣才能做到鐵板橋一樣的腰?

於震 剛開始不要過度嘗試,柔韌不夠太容易受傷,初期訓練先拉腹直肌 拉的差不多了可以訓練練跪後撐倒,第三步可以不做,用手去夠腳跟,如果第二步也夠不到那麼先鬆股直肌 這個動作一定要讓髖頂起來,下腰需要的不僅是腹部,大腿前側肯定會有,髖頂不起來下腰就不好看 鬆完股直肌還不行,就在腳跟那裡墊乙個泡沫軸。這個...

婚姻是兩個人的結合,還是兩個家庭的結合?

清心寡欲 兩者都有,主要看對方父母婚姻關係如何,家庭是否和睦,鄰里關係如何,門當戶對會減少很多矛盾。兩個人也要合拍,不然婚後磨合期會漫長。 丁力 看各自與家庭的經濟,情感等方面的聯絡緊密程度。千人千種,不具體說,怎麼判斷?大多數普通人本地結婚,都很難避免處理與相互原生家庭的問題。 怎能只是個看客 婚...

如何看待「中西結合」的月餅?

中西結合 代表著商家們在嘗試著新的事物,是在不斷探索和創新。且不說創新後的月餅到底好不好吃,能否比得上傳統口味的月餅,但如果不好吃的話,消費者會買單嗎?隨著時間的流逝,不好吃的新口味月餅會自然地被淘汰。因為商家是逐利的。所以不用憂慮這個。如果傳統的月餅很好吃,那自然也能傳承下去。如果傳統月餅已經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