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一書中孫子的主導戰略思想是「先發制人」還是「後發制人」?

時間 2021-06-01 16:51:21

1樓:軒轅裔

孫子曰:「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看上去像「先發制人」;然,孫子又曰:「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看上去又像「後發制人」,那麼到底怎麼看呢?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製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應該說,不管是後發還是先發,只要條件上能夠致人就可以。

2樓:yangiri

如果打仗這事能靠一兩個原則就能拳打腳踢一切的話,我只能認為您是在和npc打了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道者,令民於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

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

主孰有道?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

將孰有能?

天地孰得?

法令孰行?

兵眾孰強?

士卒孰練?

賞罰孰明?

吾以此知勝負矣。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

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兵者,詭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

多算勝少算,而況於無算乎!

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總則裡沒看到先發制人也沒看到後發制人啊。。。。。

3樓:henry zen

有句話叫「先人有奪人之心,後人有待其衰」,孫子曰:「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先人還是後人都是根據當時的形勢而決定的,形勢有利於自己就先發制人,速決戰、殲滅戰。

形勢不利於自己就後發制人,持久戰、消耗戰,等待形勢轉變還是要打速決戰、殲滅戰。

一定要我說孫子本人的意思的話,我認為孫子沒有先後之分,先造成自己形勢強於敵人才是最重要的。孫子的戰略因敵我變化,兩者兼顧。

孫臏是孫武(孫子)的後代,孫子兵法這麼厲害,怎麼孫臏還要拜鬼谷子為師呢?

苦行孫 1 大學教授的孩子也要上學,而且未必是自己教 2 術業有專攻。孫武長於軍事,而鬼谷子長於縱橫學。孫臏跟他學的或許是是縱橫學。 偊褀 完全不一樣。在下不才十六歲不到就背會了孫子兵法。對孫臏也有一定了解。從兩個方面回答。第一,你祖上是魯班,不代表你木匠活也能幹的很好不用學吧。愛因斯坦和牛頓的後人...

孫子兵法的主要內涵是什麼?

微與之期 全篇都在講兩個字 實力 然後展開講硬實力和軟實力 天地道將法,智信仁勇嚴 最後總結 知己知彼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不窮。還是告訴你,想贏,看你實力。 道陰子 思想內涵是 無為 尊重軍事規律。孫武的兵法中,主要講軍事規律,講的是 全軍取勝 之道。說白了,就是發展儲存自己,消滅敵人的辦法。什麼...

蒙古帝國的擴張與孫子兵法矛盾嗎?

補缺 矛盾多了去了。孫子兵法是步兵作戰哲學,騎兵正規以後就形成新的作戰體系,需要新的作戰思想。胡服騎射的時候戰鬥邏輯已經和孫子兵法有很大的不同,騎兵的機動作戰符合孫子兵法的很少。然後孫子兵法是農耕民族的軍事理論,蒙古是游牧民族,不適應這套邏輯。游牧民族出來打劫,並不是非得劫城,可以城外劫農,搶一通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