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的知勝有五與五事七計的關係是什麼?

時間 2021-10-22 01:40:40

1樓:「已登出」

五事七計,出自第一篇

知勝有五,出自第三篇

知勝有五是對前面知識觀點的總結

孫子兵法前四篇,都在講戰略理念.

他倆都是說理念的!

知勝之道有五條

第一、三條出自第一篇計篇

第五條出自第三篇攻謀篇

孫子兵法,第一篇容易錯. 「計」篇理解錯了,後面不太好貫通.

有個專研宋本11家的專家以計來談過過諸葛亮,認為計字理解的不合格不如司馬懿. 這個說法比較小眾,但歷史如此. 三國盡歸司馬懿,司馬懿早年就在建立自己的權利威望.

對於計超諸不戰之法諸畢五丈原. 諸葛亮的人品才學比較贊.三國志裡打仗真的....

五事是計算敵我雙方力量對比

七計是計算比較的七個點

計是為了「知勝」 不是戰法而是不戰之法

計不是謀略,是計算核計的意思. 通過五事七計來計算,這一仗能不能打贏能不能不打.

孫子兵法講不戰之法、不敗之法、以多勝少之法. 認為天下不能智取,靠的是「 道、天、地、將、法」

打仗是和平,不是為了勝利!是為了解決問題,不忘初衷. 所以在反覆強調能不打就不打,即使能打得贏也要看能不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講究一戰而勝這一戰要解決問題!

戰爭很可怕,漢武大帝打了一輩子最後的罪己昭說打仗是「 糜費天下」. 孫子兵法是消極的風險偏好極低的哲學. 不認同為了夢想、政治家軍事家的過分自信,無勝算發起的戰爭是不符合不合格的「計」字.

蜀漢100w人,兵力9w 魏國500w人兵力60w. 穿秦嶺蜀道難無勝算主動發起戰爭向洛陽開戰. 歷史上沒有四川出發能統一的王朝.

國家的青壯年跟著賣命奉獻生命,什麼也幹不成犧牲人命.

前四篇都是在講戰略理念. 原則、要點. .五事七計可以計算知勝~

有一種觀點「最快的進步

是不退步(不敗),進步快沒有用會退步. 目標高,可能是中或低的結果沒有底線. 不敗是有底線,上不封頂...

2樓:大連王珏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高下、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

《孫子兵法》的五道應該是指,道天地將法。

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

《孫子兵法》的五事指智信仁勇嚴也。

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孫子兵法》的七計指的是道能得行強練明。

國學講究天地人,

把那些不隨時間變化的,叫做天。

把那些社團可以影響的,可以正反兩個方向發展的,叫做地。

把那些作為人類個體,可以影響和反饋的,叫做人。

五道指天,五事指地,七計指人。他們之間的關係,就是指天地人的關係。

如何理解《孫子兵法》將之五危中的廉潔 愛民?

蒼海輕舟 簡單說女人堆裡當領異的男人。做工人的女人沒有乙個不是仰慕自己上司的。上司對下級的愛是否應該平均一點!這樣工人才會無怨無悔的工作也不叫苦連天!會幸福感滿滿的去幹工作! 軒轅裔 廉潔 愛民在孫子看來,雖然是優點,但過頭了就不是優點,而是弱點。你廉潔,我就侮辱你 你愛民,我就煩勞你。這與其他的 ...

《五輪書》同《孫子兵法》各方面區別在哪?

軒轅裔 首先的,前者是拿來教人學習劍道的,後者是給你打仗的思路。這是最直觀的。其次,宮本武藏所謂的 適用於一切領域的兵法 在我看來不免膚淺而又自大,若不能在某一領域取得相應經驗 知識,即使掌握了一般性原理也是無用的,而宮本武藏的 適用於一切領域 這句話不免迴避了實踐這種必備的檢驗方法。最重要的一點是...

蒙古帝國的擴張與孫子兵法矛盾嗎?

補缺 矛盾多了去了。孫子兵法是步兵作戰哲學,騎兵正規以後就形成新的作戰體系,需要新的作戰思想。胡服騎射的時候戰鬥邏輯已經和孫子兵法有很大的不同,騎兵的機動作戰符合孫子兵法的很少。然後孫子兵法是農耕民族的軍事理論,蒙古是游牧民族,不適應這套邏輯。游牧民族出來打劫,並不是非得劫城,可以城外劫農,搶一通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