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梅葆玖先生?

時間 2021-06-01 03:04:35

1樓:蘆唯白

藝術上的成就不敢妄評。史家顧頡剛愛聽戲,晚年(2023年)曾在日記中提及數語,聊備一說:「梅蘭芳有子曰葆玖,唱旦角;有女曰葆玥,唱生角,皆其妻福芝芳所生。

又有女曰杜近芳,則其妾孟小冬生,攜以歸杜月笙,因襲其姓者也。三人中,技藝以杜近芳為最,葆玥嗓子尚爽朗,惟葆玖不成材,唱做俱呆板,簡直似木偶,一如譚小培為老譚之子然,真所謂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一嘆!」

2樓:

我對玖爺最大的印象就是在任何場合極力維護梅蘭芳先生的形象……聽說當年告過電影《霸王別姬》說是影射什麼的……

嗯只是聽說……

3樓:

梅葆玖先生的親筆簽名,至今我依然收藏著。我也不知道當今社會該用什麼標準去確定乙個人的地位,又或者說我們該用什麼理由或資格,去評說乙個將一生的精力都獻給了藝術傳承的人。

京劇在我們眾多80 90 00後,甚至多數人都不曾親自去酣暢淋漓的體會一場,更加不要說經典的傳承,我們只能說梅先生傳承了梅派的經典和戲曲最早期的藝術表演形式。因為,沒有人比他們家族更加懂得京劇在各個已經逝去的年代裡的表達形式。之於此刻,他們是過去的傳承者,是未來的傳播者,更是無可替代的。

梅葆玖先生跟父親相比,其實更加的辛苦,因為現在可所謂知音難覓,當代的大多數人對於戲曲藝術的了解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發展,相當一部分人開始鑽研外來的文化和專注於提公升自己祖國中各個領域文化技能,我們更加關注的是電視螢幕上的表演形式,對於這門戲曲藝術形式也就因此開始陌生,不再有老一輩的人跟孩子們絮絮叨叨戲曲裡花旦的扮相如何如何…而是孩子們在看動畫片的嘻嘻笑笑聲…這就是陌生的加深。總之,對於我們來說,先生還是走了,希望先生千古!唯有對他的祝福和對戲曲藝術的讚揚。

4樓:

14年時,在「百年清源」紀念活動上,曾與梅先生有一面之緣。

那次活動,梅先生是最受尊重的幾位首席嘉賓之一,當時梅先生已經是路都走不快了,需要我們攙扶著走到最前排的首席嘉賓席上。

老先生一直面露溫和,就像一位鄰家爺爺一樣,對我們幾個後輩那樣笑著,被我們攙到座上,低聲的感謝著我們。

梅先生的父親和吳老是幾十年的至交,兩家關係一向很近。當時梅先生還在感慨遺憾,吳老因身體原因不能到場,也見不到面了,不知何時還有機會。不想後來沒多日,吳老噩耗就傳來了。

我對京劇知之甚少,家裡只有媽媽稱得上喜好梅派。她少時混過戲團,也曾有過四處演出的經歷。受她影響,我雖自小對戲劇無感,倒也被動的聽了不少戲,也聽了不少老一輩戲劇藝術家的故事。

我們這些後輩,是沒資格「評價」前輩的。我們最多只能瞻仰高山,懷念逝水。

我素來不怎麼跟人合影,見到什麼大人物也想不起來合影。但我現在真的很後悔14年沒跟梅先生合個影,沒留個念想。

各個領域的那些大師們,乙個乙個的走了。錢、季、南、吳、藤澤、陳、梅,他們常常是走了才能再引起大家的注意,甚至總是會引起一些沒有意義的爭議。

當他們還在世的時候,大多數人是不會注意到他們的。那麼即使他們走了,也請少一些括噪,多留出幾分寧靜吧。

在世的那些大師還有那些呢?有心的人心裡都有數。

我不想說出他們的名字來,雖然就在心頭,也不想說。

因為有可能的話,我還想盡可能挨個面見呢。

我希望他們都能多活些時日,也給我們多留下一些東西。

梅先生千古。

5樓:石樵

我聽京劇的時間有七年了,越聽,越是喜歡,每每聽到自己欽敬的老藝術家逝去

,不由一陣默默,想到平日台上台下種種,此一去,只有音容笑貌,再無形跡,哀傷不能自已,先是學津老,又是梅先生,來的太快了,京劇鼎盛時期的再傳大家日漸凋零,所剩無幾了。

6樓:王瀟剛

有幸跟梅先生合過一張影,梅先生性格謙和一點沒有名家大師的架子,對普通戲迷合影的要求來者不拒,每次至少最後乙個人為止。藝術上就不說了,繼承了老梅先生又培養了眾多的後輩,真正的德藝雙馨老藝術家。老先生一路走好……

胡文閣是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梅保玖先生走到哪兒都帶著他?男旦真的會被當作「玩物」一樣給拋棄嗎?

南街空巷漸微涼 首先明確這樣乙個觀念 梅蘭芳曾說,梅派的藝術理念的 中正平和 那麼,既然胡文閣以梅派自居,扛著胡大旗的名號,不妨來看看胡的表演,到底達到了幾何 話先說到前面,對此人的評價總結一句話 完全達不到出師的水平,遑論繼承發揚?從電視上播出的戲碼,折子戲或是全本戲,晚會演出各類節目形式綜合來看...

如何評價玖月晞?

染苒 如何評價融梗天後玖月晞?染苒的回答 知乎 https www. 一直在 大家列舉的那些被抄襲作者的書基本都看過,相對來說還是更喜歡玖月希的作品,最愛你比北京美麗所以是不是抄襲還是融梗,因為不在意也就不想去驗證當然也無法為她辯解 九江 不知道如何評價我喜歡她的書喜歡她的作品 對於那些說她融梗的評...

如何評價朱光潛先生?

肖君瑾儀 孟實先生頭號迷妹。評價倒是不敢評價,但是看到大家都在說 十二封信 未免有點可悲。為了迎合大家喜好某寶現在清一色的 十二封信 談美 不是說這些書不好,只是和先生其他作品比起來確實有幾分迎合大眾了。文藝心理學 悲劇心理學 詩論 西方美學史 這些先生的扛鼎之作都鮮少看見了。有些甚至不出版了。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