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音韻和古漢語擬音的人學起方言來更容易嗎?

時間 2021-05-06 22:56:44

1樓:

容易很多,研究這些的,一般也會幾種經典方言,比如粵語,上海話,客家話

反過來說,母語方言越複雜,越容易上手音韻和擬音,這是先天優勢。溫州就出了個大師

2樓:

肯定會有幫助。

比如我在西南讀書,我稍微知道一點點音韻學知識。因為西南官話入聲派陽平(大部分),所以我會知道某個字西官和普通話的聲調為什麼「不符合轉換規律」。

但是要真正學習方言,必須有方言的環境,必須去張嘴說。

說多了自然會記住每個字的聲調,也就會說由字組成的句子,也會記住變調規律。

說多了自然會模仿每個字的發音。

當年學西官的時候我懂得比現在少多了,但我覺得自己當年說得比現在好,因為當年有那種語言環境。

但如果失去環境,就說不出來了……這時候無論你掌握了多少知識,說出來的話總是不倫不類的。

除非有環境再次激發你的語言天賦,有環境再次讓你模仿一段時間。

3樓:

不僅僅是學習更簡單

而且是理解方言用詞更簡單

比如閩南語

不好的,說「phai」,上聲調

但是你會發現普通話除了清入歸上聲的「迫phai機炮」,沒有第二個字在普通話讀phai上聲了。

然而你會中古漢語甚至是上古漢語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一件事上古漢語:海mh、否br

閩南語:海hai、否phai

中古漢語:海hi、否bri

否phai命mi就是命不幸

否phai子kia/痞子就是惡人

普通話:否phi極泰來

4樓:

容易肯定是更容易,因為他們可以用中古音,和方言與中古音的對應規則,一步步去推導乙個字的方言讀音,省去了每次都要差方言字典的時間。但是我覺得效用很有限。

絕大多數的語音知識和音系知識,都是隱性的。隱性在這裡的意思是你沒辦法輕易地自由控制。舉幾個例子,很多方言中n l不分,但是所有人都上過小學,都知道哪些字在普通話裡應該發n,哪些應該發l。

可是實際說起普通話來,特別是說快了,還是很難分清這兩個音。乙個更有名的二語習得負遷移的例子,是日語母語者對英語r l的區分問題。很多日本人,學了十幾年英語,這兩個音還是聽不出區別,也沒辦法在發音上做出準確區分。

這些r和l,可是都明明白白寫在單詞上的,但還是問題重重。

往往我們說,乙個人哪門方言說得好(呃。。或者是說哪一門語言,不僅限方言),不僅僅是指這個人知道所有的字該怎麼讀,更多時候,還要看你知不知道這個方言不同於普通話的詞彙與句型。比如說,粵語不說「怎麼」而說「點」,那你如果一定要用粵語發音的「怎麼」來代替,就會顯得不自然。

除此以外,方言說得好不好,有沒有外地口音,隱性語音音系知識的決定權也是很重要的。比如說,普通話要說得好,除了每個字你不能讀錯,發音要標準以外,像連讀變調啊,節奏韻律啊,重音的位置啊,哪幾個字和哪幾個字應該要放在一起念,一句話中哪些字要重讀,哪些要輕讀,怎麼重讀,怎麼輕讀,這些東西,往往更重要,也更難掌握。這種級別的熟練程度,這些隱性的東西,只能靠大量的聽說練習來獲得,沒有別的更巧妙的途徑。

5樓:百越閒人

當乙個懂得音韻學的人面對乙個方言時,如果這個人足夠訓練有素,那麼他(她)便會去總結這一方言音系和中古漢語的音韻地位之間的對映關係。當面對乙個語音層次單一,與中古漢語之間的對映關係明晰的方言(比如粵語)時,其學習速度無疑比一般人要快,一般無方言基礎的人可能會困惑的點,比如「官」「關」不同音之類的問題,也不可能困擾熟悉音韻學的人。

然而,在面對語音層次較多的方言——比如閩南語和溫州話時,即使是懂得音韻學,也得首先理清楚方言的語音層次,其次是各層次與古音的對應關係,最後還得去記背在不同場合下同乙個字該讀哪個層次的字音……這樣下來,可能花的時間不比一般學習者短太多。唯一的優勢大概是,音韻學愛好者或研究者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求助於已有的方言調查報告,憑藉其對音韻知識和國際音標的掌握,更快地摸清楚這個方言的整體面貌,而這比一般的學習者只能靠感覺模擬方言讀音與聲調要強的多。

最後,方言的習得和習得其他任何語言一樣,是需要實際語言環境的錘煉的。我本人認識一位湖北籍的音韻學愛好者,他本人沒有去過廣東,純靠文字記錄和有限的語音材料學會了粵語,發音也相當標準——唯一的問題是語速有點太慢了,而這就是缺乏實際語言環境鍛鍊的結果。但是不論如何,一般非粵語母語者是很難在同樣的條件下把粵語學到和他一樣好的地步的。

我想這也是音韻學愛好者、研究者們學習方言卻有優勢的乙個例證。

普通話和古漢語的差距有多大?古漢語的發音和那種方言比較接近?

阪泉君 閩縣,越州地,即古東甌,今建州亦其地,皆夷種,有五姓,謂林 黃是其裔。唐 開元錄 越州地,即古東甌,今建州亦其地,皆夷種,謂林 黃是其裔。宋 太平寰宇記 吳人之鬼,住居建康,小作冠帽,短製衣裳。自呼阿儂,語則阿傍。菰稗為飰,茗飲作漿,呷啜蓴羹,唼嗍蟹黃,手把豆蔻,口嚼梹榔。南北朝 洛陽伽藍記...

哪乙個上古漢語的擬音體系最準確 可靠?

誰最可靠大抵上是基於題主個人覺得到底哪種證據最可靠。各家能夠出版的東西,都有一定的基礎,否則出版商要虧本的。高本漢 董同龢 詩經押韻最可靠,而押韻是押類似的母音以及韻尾。王力 王力的韻部歸納最可靠,古人寫形聲字的諧聲證據不可靠 王 1957 郭錫良 孫玉文 同上,但諧聲證據可靠。郭錫良的殷商音初探 ...

從上古漢語到中古漢語,聲母和韻母的演變有哪些能讓外行和初學者匪夷所思的地方?

般若波羅蜜多 上古的復子音聲母中的或者 r 應該是有的 我甚至認為存在著 和 r 的對立 相信直至南北朝甚至隋唐時期仍然保留在閩語中。這個 後來在閩南話中變成了 介音,至今仍然保留在南音 南曲 的唱腔中。如 八 雞 街 底 先 間 等。這個 介音在現代閩南話口語中只保留在極少數方言點中,而在漳州和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