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繆的《局外人》表達了什麼思想?

時間 2021-05-06 20:50:38

1樓:楊過

2樓:或禮小姐

「確認生命中的荒誕感覺不可能是乙個終點,而恰恰是乙個開始。」

剛剛看這本書時,便覺得有九分親切,心裡活動都不是平常人可做的,我倒很覺得他身上很有一種不一樣的氣概,但若我真學了他,恐怕也早已被規則排斥在外,我還是謹慎些為好,笑笑便罷。

先說作者,加繆自小貧窮生活,但童年的窮苦並沒有折損過他對生活的熱情。他說:「我的生命並非始於痛苦,而是始於圓滿。

」在自然中加繆感受到了精神上的富足,這些都喚醒了他最初的慾望。他便重新回歸肉體,離開人為的教條的道德規範。至於他賦予默爾索相同行為的情感到有些相似,但就這樣把默爾索與加繆畫上等號就太絕對了,默爾索終究是悲劇性的人物,但加繆也僅僅是為了諷刺角色,他對生活的體悟自然是更深邃的。

再來看看情節,名場面自然是默爾索與神父之間的精神博弈,裡面默爾索的心裡是略略帶著嘲諷的,他認為神父將自己的精神所有都託付給了所謂的上帝,他自己便只能生活在自己所製造的「確信」中,那是他自己的答覆,但並沒有交給實實在在的自己,如書中所言:「他甚至連自己是不是活著都不能確信,因為他活著就如同死了一樣。」相反,默爾索有著實實在在的把握,來自於他對於身體與瞬間這些價值的體認,也只有那些和身體瞬間直接相關的內容才讓默爾索獲得「絕對和真實」。

其實更有一些情節是矛盾的,先前他說自己只是在想女人,這倒是和原始一脈相承,但又說「可能是第一次,我真正想到要結婚了」這是他在虛無中第一次關己,他終於加入到了這個範圍,但我覺得也許僅僅只是一種認可,認可人類最純粹的情感得到見證,他終將只是沉靜地站在圈外,看著這個荒誕的世界,但他自己呢,曾在人身上寄託過情感嗎?大多數人都認為是沒有的,都認為他只是在瑪麗身邊隨波逐流,但自從看到過死刑前那段溫暖的聯想,我還是相信,他是一定會朝什麼方向邁進的。

再說說默爾索他的形象是極為豐滿的,默爾索先是用「我怎麼都行」調起空虛的框架,但正因為他用自心的硫酸溶解了乙個看似飽滿的世界,感覺被削卻。他便身處虛無,有人也說默爾索是洞察者,我則認為也是空虛者,但這些導致他重新加入與接受這個世界的時候,他已沒有了權力,他可以明顯的感覺到自己已無法表達陳述,當他用自己原來直白近乎冷漠的語調在庭上,反駁時世人卻都笑他拙劣。因此默爾索的生命停留在了破壞之後的荒原狀態,終究是虛無佔了上風,他與世界形成了鴻溝,他在享受著的同時,也走向了無限的虛無,變成了另外一種荒誕。

所以有人說默爾索是個懦夫,但他從不冰冷,他也是在死刑前的夜晚回溯了自己「溫暖」的一生,回憶著向世界敞開心扉的溫暖,他有著對世界姍姍來遲的激情,在臨終前最後時刻,終於

「第一次向這個世界溫柔的冷漠敞開了胸懷」

在滿天星斗下,在大地與海洋的氣息中,默爾索深刻感到自己與世界隱秘的關聯,終於意識到自己從未真正離開過這個世界,它依舊在他的生活與時代,不在其上,亦不在其外。

他不是乙個徹底的局外人,這條暗線也讓我們想起來加繆最初構思時的那句話。

「對妥協的揚棄和自然中的真理。」

讀到後面是很感動的,強烈安利

3樓:Jack Tien

沒看懂,不太懂,關於這本書的看法,都是查閱網上資料,所得的看法都是別人的看法!

不過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主人公的審判,不根據案件事實,而是根據主人公在母親去世時不流淚。或許可以從審判方面,去讀懂這本書!

4樓:花姐

「人啊,明明一點也不了解對方,錯看對方,卻視彼此為獨一無二的摯友,一生不解對方的真性情,待一方撒手西去,還要為其哭泣,念誦悼詞。」

這句話摘自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和這本書有著心意相通的默契。

《局外人》一開始: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在昨天,我搞不清楚。

結尾:在乙個生命淒然而逝的養老院的周圍,夜晚就像是乙個令人傷感的間隙,如此接近死亡。媽媽一定感受到了解脫,因而準備再重新過一遍。

任何人,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哭她。而我,我現在也感到自己準備好把一切再過一遍。

這本書的主人公莫爾索,在媽媽的葬禮上沒有流淚,後來因為失手殺了人,陷入了漫長的被審判的過程,最終被判處絞刑。

人們一夜之間彷彿都有了充分的理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分析這兩件事背後必然的關係,審判莫爾索骯髒罪惡的靈魂。

旁觀者,也沒有權利審判別人的靈魂。

讀這本書的時候,有時候覺得它離現實生活太遙遠,有時候又覺得就近在眼前。

普通人的生活,沒有事關生死,更多得是雞零狗碎一地雞毛,俗世裡的煙火。

就這些一件件的小事,築成了我們的生活,所以,每件小事都不能被別人插手,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和防線,造就了我們人生的模樣。

其實,「審判」我們的人還少嗎?

結不結婚?買沒買房子?工資多少?

身邊總有那麼些人,覬覦著你的生活,稍有不慎就會議論紛紛,對你的生活指指點點,教你做人。

人是群居動物,但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群體,才是真正地活著。

做乙個不那麼好說話的人,冷漠的人,永遠不給那些想要審判你的人可趁之機。

5樓:愛吃魚的小萸兒

《局外人》講述的是關於乙個對身邊的任何事情都採取漠然態度的人——默爾索的故事。無論是面對母親的死、戀人的結婚請求,還是交朋友、「殺人」、監獄生活等,都是「既可以這樣,也可以那樣」。

這種對待生活的態度,讓我聯想到現代年輕人的「佛系」。而這些又能否理解成為一種逃避?

如今,佛系青年都能用這些方法逃避選擇,逃避責任,一旦這個選擇錯了或不盡如人意,就能把責任歸咎在那些為自己選擇的人身上,然後安慰自己:不是自己的錯。

但莫索爾不一樣,他能逃避選擇,卻逃避不了負責。

書中的莫索爾,在經歷了一系列的事情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我」是自己生活的局外人,「我」的命運是由我之外的力量控制著,這些力量既可以是司法、道德等這些自然力量,也可以是法官、養老院的人等人為力量,但卻永遠不能是「我」自己。

那些原本牽引著人們到達自由彼岸的繩索,從手上慢慢延伸到脖子上,直到勒到我們窒息。

是什麼導致莫索爾這樣的悲劇結局?司法固然黑暗無度、缺乏人情,一錘定音、不留餘地。法官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宣稱「偶然性對人類良知的毀壞已經很多了。」

誰都無法理解莫索爾,人們都只看到了他在母親的靈柩前抽菸,只看到了他在母親死後的第二天跟情人幽會,接著又看了幽默滑稽的表演。只看到了他在一槍殺死人後又補了四槍。

但卻看不到事情的真相。這些旁觀者成了莫索爾的當局者,控訴著莫索爾這個局外人。而莫索爾,直到最後也沒有為自己辯護,不是那些事實確實如此,而是既然如此就讓它如此。

莫索爾唯一一次不是自己局外人的時候,是在監獄中自己與自己的對話。

那時候,想什麼、說什麼都不必受到他人的影響,連他自己也說「我這幾個月來第一次清洗地聽見我自己說話的聲音。我辨識出來這是好久一來一直在我耳邊迴響的聲音。我這時才明白,在這段日子裡,我一直在自言自語。

」只有在這種無意識的自言自語中,才是真正的自由,才是真正的「我」,才不是自己的局外之人。

其實,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自己的局外人。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們就注定要按照一定的人生軌跡行走。面對那些所謂的人生的重要階段,我們真的有得選擇嗎?

我們的選擇又能不受到那些不必要因素的干擾嗎?這些選擇是我們真正喜歡的嗎……

如果答案都是否,每個人都不得不是自己的局外人,那我們是應該選擇勇敢面對,改變現狀,還是在享受或者厭惡局外人的身份中,順其自然,聽之任之。

我想,這就是《局外人》帶給我們的當代啟示。

6樓:白大白

這期節目,聊聊《局外人》

【青燈公社】殺人情有可原異端罪無可赦聊聊《局外人》 加繆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7樓:季銘昱

我不能理解這個"我",他沒有情感。漠視母親的死亡,毫無緣故地殺人。就算不受任何道德觀念束縛,一般人在情感上也說不過去吧。

西方人太看重上帝的價值了,上帝死了就好像天塌了一樣。對虛無的反抗終究還是虛無。人終究自由了,這還是相對於上帝來說的;這樣的自由只是肯定了邏輯上的自由。

但是人就真的自由了嗎?這就意味著什麼都可以做了嗎?人還是受到很多其他的束縛。

這些束縛來自人類幾十萬年中發展出的情感與本能的機制,這些機制有理由在人類拋棄上帝後依舊發生作用。所以上帝死了就萬事大吉,人就輕飄飄地活著了嗎?我覺得事實沒有那麼簡單。

8樓:不安小姐

突然讓我想起《月亮與六便士》裡的斯克里特蘭德有一句話「布蘭奇活著還是死了,你真他媽的在乎?」其實她的死對「我」來說並沒有影響,只是「我」不敢承認自己如此冷漠並說出這樣的話。斯克里特蘭德對我來說是對默爾索更成熟的詮釋。

人的真實卻被認為荒誕。

9樓:夏清橙

看了兩遍。

首先,墨索爾的行為中令我不能理解的部分,便是我與局外人的區別。有兩點:

無論墨索爾開槍時神志是否清楚,畢竟他殺了人。他拿起槍,就應當有自己可能致使他人死亡的意識。而墨索爾在殺人後內心毫無波瀾,他顯然不具有像我這樣姑且讓我稱之為正常的道德感。

我不了解他們那裡的司法體系的量刑標準,但既然他殺了人,顯然無論如何他都會被判刑。他渴望自由,又不願為自己辯護以期減輕罪行。法官判他死刑,他又在想我該如何逃過這一處決,而不是後悔自己沒有為自己辯護。

通過上述兩點,可以看出墨索爾是這樣的乙個人:他如自己想到的那樣活著,但他擁有著與常人不同的道德感,同時他不願假裝自己與常人一樣,他比較真實。

這便是我目前認為的局外人的定義。

其次,我認為本書的核心論題在於:局外人何以會死?

有人認為,在社會中,乙個不具有正常道德感的人是難以立足的。

由於墨索爾不具有常人那樣的道德感,他殺死了阿拉伯人。由於墨索爾不具有常人那樣的道德感,他的日常生活的細節使他在法庭上得到了道德的審判。由於墨索爾比較真實,不願為自己辯護,他最終被判處了死刑。

但我認為,乙個不具有正常道德感的人如果沒有影響到他人的生活,是不應受到批評與譴責的。

墨索爾就是這樣,他除了殺死了阿拉伯人,並沒有什麼值得批評的地方。也許常人殺死了阿拉伯人不會被判死刑,但墨索爾受到了道德的審判,所以他死了。

最後,我認為本書表達了這樣的思想:人與人不可避免的互相干涉,行為上應做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我們不應當同化他人的思想。

但是,不同的思想總是會導致行為上的侵犯。

暫先這樣記下。

如何評價阿爾貝加繆的《局外人》?

anonymousALICE 很榮幸能夠讀到這一本如此優秀的作品,也很榮幸因為恰好的時間開啟了這本書我認識了這位思想龐大的作家 加繆。從這篇文章的第一句開始就十分抓人眼球,對於大多數文章而言並不好實現,加繆做的十分成功。從第一句開始,我也和其他讀者有一樣的想法 他的母親死了,為什麼他要把母親送到養老...

看完加繆的《局外人》,你有什麼想法或者感觸?

佛系樹 反正他清醒地活著,他愛這個世界,他愛他自己,他愛他的母親 但問題是他真的冷漠嗎?我不得不跑著趕汽車。也許因為匆忙,加上亮得晃眼的路面和天空,汽油味兒和顛簸,我感到昏昏欲睡。總之,我幾乎在車上睡了一路。醒來的時候,我發現自己正靠在乙個士兵身上 他朝我笑笑,問我是不是趕了遠路。為了不節外生枝,我...

加繆先生的《局外人》有什麼最觸動你的段落?

學海無窮 對於 局外人 以及加繆表達的思想,世面上存在著許多不同的解讀,然而無論何種解讀,都不及自己的感受。畢竟,想法都是虛無的。只有表達在你身上,使你有所觸動,才可以說是落在了實處,讀到了精華。這本書太多的觸動,剛好我讀的版本的兩幅配圖也令我影響深刻,剛好就給大家分享這兩個段落。加繆 局外人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