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南韓在2023年放棄漢字,但是身份證上又保留了漢字名字?

時間 2021-05-06 19:25:31

1樓:

曾經漢字文化圈的幾個兄弟都對漢字做了各種改革。

日本:漢字夾雜表音(半表音化)

越南:全面拉丁化(全表音化)

南韓:全面表音化(全表音且字母化)

都有成功和失敗的一面。

2樓:

南韓壓根兒就沒在2023年放棄漢字,高木同學的政策執行了不到兩年就不了了之了。後來各行各業逐漸減少漢字的使用頻率,慢慢演化成了現在的南韓文字。

3樓:平大相國

放棄漢字是怕哪天又成大明的狗了,蘇聯解體之前我們不擔心蘇聯嗎,國家最精銳的陸軍永遠部署在東北,100萬人的軍隊在國家經濟最困難的時候都不能減少,這是相鄰乙個大國最深的恐懼。南韓對我們的恐懼尤勝我們對蘇聯,所以要去中國化。

保留漢字是因為諺文真的不頂用,你覺得乙個放火防火乙個寫法讀音,連敗連霸乙個寫法乙個讀音的語言有什麼先進性嗎,所以在精準區別的地方一定要用漢字輔助,比如法條醫學包括姓名。諺文就跟漢語拼音一樣,你說有一天我們國家姓名都用拼音登記了,那個重名率得多可怕

4樓:Jackson

可能是因為南韓文字是表音文字不是表意文字吧。。。

比如南韓娛樂公司JYP社長朴振英和GOT7成員朴珍榮如果都用韓文寫名字的話兩個人是重名的,所以或許也是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吧

5樓:絕版在世

韓語是表音文字,通過標識引導發音的文字,通俗講就類似中文的拼音。

如果是拼音,還好一點,但是韓文就相當於沒有聲調的發音。

比如中文:

拼音同樣是zuo wei,可以通過聲調,辨識出是「座位」還是「作為」。

但是韓文不能,只能在具體的語境中辨識這個發音到底是什麼意思。

比如韓文:

不同詞義的倍、拜、胚、杯、梨都可以用乙個「」表達。

為了增加辨識度,或者避免引起歧義,往往都是用括號漢字標識。

比如需要嚴謹的法律、合同、條款、名稱的地方,之前都需要用漢語標識出其具體意義以免產生歧義。

身份證上同樣如此,南韓人的名字也像中國人一樣每個字是有意義的,但是光用韓語表達的話,同樣發音的人名,其實可能是不同的意義和字。比如lilei,可能是李磊、李雷或者李蕾。

標註漢語,就能提高辨識度,體現名字的意思。

但是平時這個名字的漢字並沒有什麼作用。大家不會關心你到底是是李蕾還是李磊。

6樓:

以前南韓和日本沒有文字,引入漢字才形成了本國文字。南韓自認為漢字是被中國統治的屈辱,再加之與中國關係持續不佳,所以要掀起去中文化運動。

而日本更自信,就不會有去中文行動。

7樓:「已登出」

因為北韓族實際上用的是漢姓,起的是漢名,自然要用漢語。很久很久以前北韓族人實際上是有自己民族的一套起名系統的,比如阿里郎就不姓阿。現在的北韓人南韓人起的名字本質上是漢族名字,那麼漢字就是最適合的。

這是乙個適應度的問題,並不是因為韓沒有漢字高階或者怎麼樣。

反過來,看似一直沒有棄用漢字的日本人,實際上他們的起名體系是徹徹底底的日文體系。很多大家熟知的日本名人的名字中的漢字其實都是中國人擅自加上的,比如濱崎あゆみ在日語裡不能寫成濱崎步。日本如果要棄用漢字,就不需要在身份證上面加名字了。

8樓:千古完人大香蕉

個人淺見,不對的地方請指教。

大概是因為韓文類似我們的拼音,同讀音的字不止乙個,比如說wo=我,沃,窩,臥....

到了身份證的層面上,也是如此,

假如乙個人的名字叫li xiao long,如果沒有漢文標註,那根本就沒人知道具體是什麼名字。

所以漢字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9樓:「已登出」

放棄漢字是為了降低文盲率,如果繼續使用漢字那麼現在韓語就跟日語一樣,漢字和其表音文字搭配。

不是說南韓人全面廢棄漢字。《千字文》是南韓人要學的,這點恐怕沒幾個人知道。

身份證保留漢字是為了區別同音字,因為不用漢字光用韓字,會造成大量的同音字,南韓人姓名使用的讀音沒有中國多,來來回回就是那幾個什麼「秀、洙、熙、允、智」這些,使用漢字可以更好區分。

10樓:Yo-AS

沒那麼複雜,純粹是因為韓文表意不清啊……韓文本身是個表音文字,好處是拼寫簡單,壞處就是講不清楚含義,乙個字或者乙個詞對應一大堆字。然而韓文本身又沒有像日文訓讀那樣的標註,所以就只能用漢字來區分含義……

不只是身份證,南韓的公文也需要加漢字書寫以準確表達含義。

至於有的答主講韓文是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emmm,要是大家每天都用拼音說話,估計鬧得笑話應該也不少哈……除了固定搭配,誰知道你到底講的啥意思……有沒有標註,出問題遲早的事

南韓為什麼廢漢字大家說的很清楚了———去漢字化,民族意識覺醒等等。但是問題也就在於這,他們自己的文字並不是乙個很完整的系統,而是一種表達方式,所以就陷入了現在這個尷尬的局面……想甩甩不掉,回也回不去,就這麼耗著唄……

11樓:

因為現代的韓語相較於中文表意字來說只是表音字。

這就像啥,乙個南韓人叫杏子,用現代韓語寫就是,xingzi。

不寫漢字你能知道是杏子,還是幸子、星子、醒子?

還有乙個問題是,中韓是姓氏少而名字多,歐美則是名字少姓氏多。意思歐美就是用姓氏分人,中韓用名字分人,所以一定要分清誰是誰,再加上南韓人那些同音字,導致了不知道這人的漢字怎麼寫你就不知道這人的名字到底代表啥。

就像不知道xingzi到底是父母用杏子給她起名,還是希望她是個幸福的孩子、還是希望她像星星一樣美好?

12樓:donglei303

非常簡單,北韓族文字是表音文字,有很多同音甚至只是近音異意的字,寫出來都是一模一樣的,如果不用漢字很多時候會引起歧義。這方面名字又是重災區,比如以前的韓劇搞笑一家人裡的長孫,有的字幕寫成李敏鎬,有的寫成李民浩就是因為這倆名字用北韓族文字寫出來是一模一樣,假如你是老師,班上有金正義,金政億,金拯衣,金錚憶,金崢屹,金整毅。當他們的考卷的名字都用只鮮族文字寫的時候,就會分不出究竟哪張卷子是哪個人的,要是同時還有樸英華,樸英花,樸穎華,樸瑩樺,樸影花這幾個女生得話......

13樓:showay showay

因為中韓的取名字傳統都是字字珠璣的漢文//文言文。

1 就像中中國人的名字,一定會說我叫李曉軒,木子李,拂曉的曉,軒轅的軒,因為僅僅通過讀音,你不知道是什麼漢字,也不確定意思。

2 中國也有些人多名字不再字字珠璣,比如叫李夏天,李自然,李石頭等口語化的名字,這種名字一般聽音就知道意思了,沒必要知道是什麼漢字了,

有人會說會使用諧音李罅添,李字燃,李時投,那回到第一點。

3 南韓也是,名字都是惜字如金的,不用漢字表達的含義很窄,資訊量很少。

當然,這些年也有這樣固有詞的名字,沒有漢字,可以對標第二條中漢語的李夏天這樣的口語名字了。

金夏金夏天

14樓:白鯨魚

哈哈實名反對這種論述。

我看到了天大的笑話。

事實是什麼便捷它的傳播速度就更快。

漢子在南韓被取取消除了上面的原因還有近代近代民族自覺的大背景。

至於南韓這樣是對的方向嗎?自然不是。

看看南韓的嚴肅文化作品為什麼表現那麼差就可見一斑了。

現代韓語的雞肋之處需要學過韓語才懂的。

所以我覺得大家如這位答主不要隨便下定論

15樓:墾馬

我突然想我自己學習日語的感覺能不能解釋一下這種現象

讀日文的時候就希望文章盡可能多寫漢字就算很多中日漢字意思相差很大讀起來也能快一些

自己聽寫的時候巴不得全寫成假名因為就算完全不知道意思也可以直接根據聽的內容把句子寫下來

16樓:陳磊

誰身份證上的名字會只用拼音?

南韓人只是盲目自大,又不是傻………

是吧…嗎?

很多西方人名字就是拼音,為什麼呢

首先:他們在正式場合填表一般會有first name, last name 還有middle names (名、姓(famil name ) 中間名)要不他們也亂。

其次:他們的文字是慢慢發展到現在這樣,這些拼音有結構,比如詞根之類的。

英語、法語、俄語等等這些拼音文字既表音也表意,基本可以完整表達。

好處就是書寫簡單,容易掌握。

比如英文:只要會寫26個大寫字母、26個小寫字母,就會寫字了。

任何文字,只有懂不懂,沒有會不會寫的問題。

「聽」、「說」、「讀」、「寫」

英文基本上能聽懂就會說、會說等於會讀、會寫了。

中文是世界上最難的語言,尤其是在「讀」和「寫」方面。

朝鮮原來用的就是漢字,後來用拼音對漢字進行標註,成為朝鮮文字。

就是一種拼音

只表音意還是漢字

所以,單純用韓文沒太大問題,就是有點傻、比較LOW、低幼感很強。

想象一下,中國所有人小學、中學、大學………都寫拼音,是不是有種:

兩隻小蜜蜂啊

飛在花從中啊

飛的高的對飛的低的說

你個Low Bee

的感覺?

用漢字就高階多了

你們知道,在印度,會寫自己的名字就不算文盲南韓怎麼也得比印度強那麼一點點吧?

17樓:成本dog

老一輩取名習慣從漢子裡取意義好的然後翻譯成韓文

但是這一二十年越來越少了

比如我10年左右出生的親戚基本都是等等意思是上帝的子民上帝的恩惠星星什麼的這種名字就不會用漢子標註了

18樓:Reiggam

因為韓文對應漢字來說是音譯,如果單純只有韓文的名字,撞名的問題可能會特別嚴重,但是漢字有很多同音字,對名字的釋義可能會更貼切。

韓語文化了解的不是特別深入,僅表達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如有不同觀點,請指教。

19樓:

這個題下面就沒幾個正經搞語言研究的。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各有優劣,不好說哪個更先進,更便捷。

南韓搞拼音那一套,主要是收文化衝擊,就像當年我們新文化運動一樣,夾雜了很多非理性的因素。

語言和文明是深度繫結的,世界上有輸出能力的文明,自古至今就那麼幾個,南韓,日本屬於文明衝突的邊緣地帶,穩定性差,過幾百年再看,他們的語言系統又會有變化。

20樓:佘佬莊

漢字能在中國存活這麼多年,關鍵是和漢語口語高度匹配。對於日韓越這些國家來說,漢字是借過來的,跟自己本地的口語並不完全匹配,但是當時漢文化地位太高,仰慕者硬用而已。後來隨著漢文化在世界地位的衰落,這些文化附屬國發現其實還能自己發明一套拼音式文字更契合自己的口語,而且容易創造容易學習,就改弦易轍了。

21樓:永川皇甫氏

本帶韓戰虎不請自來

以下幾點

1.擺脫日本影響

你沒看錯,北韓半島最開始的教育普及是日本人做的,教的日文,當然包含漢字,漢諺混合的寫法也是當時參照漢仮混合的寫法誕生的,而非世宗發明韓字後緊接著的。

日本戰敗後掌管半島的民族主義運動家藉機普及諺文,把漢字打成日本餘孽,諺文順利上位。

2.發展所需

貧窮農業國百廢待興,當時南韓除了人多一無是處,於是乎急需大量受過教育的勞動力。而漢字教育周期長見效慢投入大(參考新中國和台灣地區識字率增長用了多少年),因此當局選擇類似ABC的拼音文字諺文來作為教學文字。因為學習要學書上的知識,要學書上的知識就得看得懂上面的字。

具體,漢字不認得幾千個都是不行的,然而諺文只需要背二十幾個就好。極其低廉的成本極為迅速的文字成型。

3.去繁就簡是世界趨勢

土耳其人改用拉丁字母,中國改簡體甚至鬧過要拉丁文,日本在擴大假名適用範圍,越南取消喃字,哈薩克放棄俄文。世界範圍內文字都是這麼乙個過程,南韓只是其中不起眼的乙份子。為什麼網上這麼多人替南韓「熱情瞎操心」呢。

無非就是他們虛榮心作祟,覺得事關中國臉面。管你p事哦其實。

4.漢字是外來文字,對南韓人如同英文對中國人

總之就不是自己的,丟了又有什麼心痛不心痛的,反正有想學漢字的,研究歷史的人都懂就可以了,一般人也認得月火水木金土日一二三十百千萬兆,在南韓生活沒問題啊。

後話:1.支援漢諺混合寫法,復辟漢字的運動00年代展開過,核心人物08年過世,不了了之

2.南韓只要是沒吃飯問題的家庭都會給小孩在小學期間報點漢字班,而且隨處可見本身就有或者留給中國旅客的漢字,南韓人很難不認識幾個漢字。

順帶一提,南韓人認得的漢字遠超一部分人想象。

3.南韓人起名字很多不再用漢字了,尤其年輕人,什麼荷拉,娜拉,這種一看就感覺不是漢字名的韓星你看都一大把,普通人裡更多。

4.南韓小學要背千字文,我就背過

5.南韓從沒禁止漢字,只是義務教育階段不教了,你想寫想用完全沒人阻撓你。

反而是北邊,50年代末就明文法律規定禁止使用漢字,不得發行、教育漢字。(除了工作需求)

6.漢字在淡出南韓語和南韓文,英語德語外來詞更多。

7.南韓使用的漢字詞一半以上都是日造漢字詞。不認識,沒關係,汽車,醫院,心理學等中國常見的漢字詞其實都是日造詞,考慮到誰先接觸西方開化就能懂了。

還有一些中國不用的,寮,車( ),津( )則是日語訓讀或固有詞套漢字,更和中國沒關係了。

南韓為什麼要棄用漢字?

南韓並沒有完全棄用漢字近年來越來越少的原因是漢彥混用資訊化時代不好輸入而且南韓那個漢字比台灣的繁體字還複雜年輕人不愛學偷懶不愛用既然彥文已經能表達出意思所以漢字漸漸的就越用越少了但是南韓報紙中還是會出現一些漢字一些地標標語重要場合還是會有漢字真正明令禁止使用漢字的是朝鮮你去看看朝鮮報紙乙個漢字你都找...

蘇聯為什麼在1930到2023年代實現經濟增長,在那之後就不行麼?

幸運日記 蘇聯的經濟資料從來就不可信。它所謂的世界第二 後來日本強了,變成了第三 經濟體其實是自己隨意給盧布定價的結果。前蘇聯給盧布兌換美元定價在1.5左右 1美元換1.5盧布 然而在市場上,一美元可以換5 10盧布,所以蘇聯自己公布的經濟資料 GDP之類根本沒有指導意義。 BAOBAO 悄悄的自殺...

為什麼南韓重要場合都會有很多漢字?南韓人都認識那些字嗎?知不知道是漢字?對待漢字有什麼樣的態度

已登出 韓文是一種拼音文字。拼音文字的乙個弊端就是同音字的混淆。比如 防 和 放 的韓語讀音是相同的,所以 防水 和 放水 的韓文寫法是相同的。因此,為了防止誤解,韓文書籍裡重要的地方都會用漢字在括號裡作標註。 南韓古代用的就是傳統漢字 文言文,現在不太用了,但還是有遺留的,就像中國大陸有時候也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