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追求的本質是什麼呢?

時間 2021-05-06 18:37:23

1樓:我本善良

學佛,是為了了知 「無我」,堪破 「我執」,最終放下!這個所謂的 「」我「」,是一切苦的根源。 簡單說,我是1,其他都是後面的0,你品,你細品、、、

2樓:明光

題主問題中的描述很多是錯誤的。試列3點。

一、學佛修行不是讓人成為乙個無情無慾的「石頭」。學佛修行的目的是要讓眾生,也就是凡夫的我們,成為菩薩或聖者,進入佛土世界。

佛土世界,簡單的說就是乙個淨業的世界。什麼叫淨業?它是沒有黑業,沒有無明煩惱,沒有爾虞我詐,沒有私心鬥爭,沒有任何殺戮和恐怖,只有仁愛、善潔、慈悲、關心、尊敬,無有痛苦,唯獨只有幸福、快樂,如釋迦牟尼佛所說,有隨心所欲的三明六通而享受福樂的世界,這就是佛土世界。

二、學佛的目標,就是要成為乙個不生不滅,離開生老病死苦,最後成為乙個自由的、幸福常樂的、神通廣大、無有障礙的這麼乙個人,也就是聖者的人。要成為聖者,那需要兩件東西。哪兩件呢?

就是修行,學法!這兩樣東西沒有抓住,或已經到手又失掉了的話,就不能了脫生死,就無法達到離開輪迴、脫離生老病死苦的這麼樣乙個人——也就是聖人。

三、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無明造業是非常多的,很多時候,自己做了壞事,自己都不知道。問問自己,難道沒有一點點貪欲、自私、狂傲、嗔恨、我執?我執一產生,面子產生;面子一產生,假話連篇產生;假話連篇一產生,黑業因種產生;黑業因種產生,惡相果報產生;惡相果報產生,輪迴轉動產生。

如果當我們真正明白這個法義以後,就要做乙個修行人,放下我執。好好地學佛修行,修正自己,讓自己的思想,言語,行為跟佛菩薩一樣。

所以說,學佛修行是非常必要的。

3樓:

1.學佛求道須有道心,當你對世間生出厭離心、出離心,想要追求解脫、想明白一切的真相之時,就是你道心顯發之時。

2.人生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你的』自在逍遙『,在佛教看來,叫』流浪生死,隨業流轉,不能自主『。自在者,六道縱橫,逍遙者,遊戲三界。

3.至於』七情六慾『,我們凡夫是』七情六慾『的僕人。而通過修行覺破它,成為主人(這裡有一條岔路,就是滅受想,滅掉,其實是滅不掉了,只能壓住,正路是覺破、降伏),菩薩,也叫覺有情(一種含義是覺破了情見,一種含義是覺悟之後,反過來利用五蘊普度有情眾生),有句話叫』煩惱即菩提『,可類似的把』七情六慾『比作波浪,把菩提比作水,把波浪滅掉,水也沒了( 有種定叫滅受想定,是修行路上的歧路)。

所以還有句話叫』歇下狂心即菩提『,歇下不是滅掉。覺悟的人,嬉笑怒罵皆是佛事,並不是死著、呆著(死呆著就不能普度眾生了),儘管普度眾生,但不執著。

4.關於佛來接我們,有個比喻,佛如天上月,千江有水千江現,月不來不去,而我們的心如水,心水淨,則能顯現出月來,心渾濁,則不能顯現。佛是無緣大慈,不管我們信或不信,佛都會放光接引,但心不淨則不能見,或者佛光太強(臨終之時),因恐懼而逃離。

5.關於』不求來世,不問往生,又有何不可『;有句話叫:凡夫畏果,菩薩畏因。

意思凡夫的只有在真的死到臨頭的時候,才會臨時抱佛腳,可惜到那時可能為時已晚。而菩薩知道造什麼因,得什麼果,在開始就能智慧型的選擇造什麼因、不造什麼因。

6.關於一切都是虛無,都是空。從佛法來講,空有五義:

(一)頑虛空:就是我們平常人所說的有、無之空。東西來了就是有,東西沒有了就是空。 這個空是相對的空。

(二)斷滅空:有些人誤會了,以為佛法是消極的,把一切東西都空掉了,都沒有了。這是外道和世上某些人的一種狹見。他們認為人活著還是有的,人一死就沒有了,只有把色相消滅之後才謂之空。

(三)析法真空:是小乘聖人所修。就是把一切事事物物分析到最後,全沒有了,空了。

比如,五蘊分析到最後沒有了,空了。這是偏空,不能起任何妙用。他們認為色是色,空是空,色和空是兩回事。

(四)體法真空:是大乘初門菩薩所修。他們雖然知道色相當體即空,但卻不知色相就是自性的顯現,把性、相分離了,所以,仍是偏空。

(五)妙有真空:是大乘佛法所主張的。即認為空雖空,但是妙用不無,故曰:有而不有, 空而不空,妙有非有,真空非空,謂之「妙有真空」。

7.佛教追求的本質是什麼,《法華經》說:「諸佛世尊。

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

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

知見,是我們的認知。我們的認知決定我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從而決定我們的行為。

人活著都為追求活的更好,而由於對』好『認知不一樣。追求的方式也不樣。

佛出世,不是要成為我們的主宰,而是要把佛對』好『認知,開示給我們,並希望我們悟入。

佛陀成道時第一句話:「奇哉!奇哉 !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型德相, 但因妄想執著 ,不能證得,若離妄想,則無師智、無礙智、自然智自然現前。」

4樓:Okay

心有所感,所以瞎寫幾句。

拋開一切神蹟,佛教是沙門思潮的乙個產物,大概近似於中國的百家爭鳴。所以世尊是覺悟者,是智慧型高深的人。

智慧型高深的人,必然有過人之處,為了讓大家學習智慧型,就表現一些群眾喜聞樂見的神蹟,好傳播開去。

那麼為什麼要有智慧型呢?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了。

追求權力的本質是什麼?

李大同 權力會滿足我們很多慾望,就像金錢,同時對權力的渴望本身也是一種慾望。人類最基本的慾望都可以看作在生存繁衍的人生目的基礎上演化而來。溫飽思淫慾,除了生存 安全需要外,性慾是最強的慾望,它源於繁衍需要,但即便將來採用轉殖等與性不相關的方式繁衍,性慾應該也不會很快退化。權力欲與此類似。權力欲是實現...

本質的本質是什麼呢?

夕陽醉了 鬧不清楚啊。主觀只能無限接近的描述乙個客觀的東西。但永遠無法真正描述清楚。就像蘋果的顏色,基於眼睛看到後是紅色,如果用最精密的儀器看也許會看到更多的顏色。例如味道,我嘗是甜的,但也只是基於我自己的味蕾。也許它還有其它的味道,只是我受限於自己的味蕾所以嘗不出來。我們所說的一切都是基於我們的五...

佛教裡愛情的本質是貪欲,那親情的本質是什麼?

鏡花水月 愛情 偏重於貪,眼睛喜歡看符合審美習氣的東西 耳朵喜歡聽順耳悅耳的言語和聲音 鼻子聞體香或香水 當然,人的肉身是腥臊臭穢的,所以一般都用香水偽裝一下 舌頭喜歡接吻,身體喜歡接觸和性行為,意識喜歡有共同的愛好和思想 妄想的相同,這些都是對六塵的黏著起貪,不願出離。親情 偏重於計我我所,把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