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涅槃的南傳佛教信徒是什麼心態?

時間 2021-06-01 14:44:49

1樓:聞思略見

大小乘佛教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

2樓:普波居士

其實乙個人能修大乘還是小乘,都是由自身業力決定的,不是出於什麼心態。因為修不同的法門,不同的因緣,會表現出不同心態。

小乘追求有法可修,有妄可斷,有菩提可證。所以起法我執,去修四聖諦、十二因緣。斷惡業,斷妄念。趨向有餘涅槃,定在涅槃中,暫獲解脫。

大乘修行是通過四聖諦、十二因緣等基礎修行,知道諸法苦空無常,當處不取諸法相,轉而趨向真如,或禪定、或念佛、或觀照本尊,直指如來本心。以行菩薩道,修六波羅蜜,為解脫門。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

一下說多了。也好,有關知識都要掌握一下。

3樓:ALK316

學佛最終點不是涅槃那是什麼?那是要脫離輪迴,解脫煩惱痛苦,南傳上座部法門簡單了當多了,天天布施持戒打坐的.

北傳佛典那麼多,許多參學者基礎不紮實天天滿口佛學著文字相,學佛爭面子爭裡子,跟不學有何差異?更不用說離涅槃越來越遠了....

4樓:何足道哉

主要是發現痛苦好像那麼容易,而且和物質好像沒有關係。所以我想是不是有一種和物質無關的快樂?

然後發現痛苦和生命是不能分割的,要想不痛苦,除非不出生。

失敗人士就是這樣了

5樓:CKL gz

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都不是追求,一追求就遠矣。這個是講述一切法的本來,故稱法印。如有與此相駁的義理,不是理解有問題,就是外道法。

順便提一下,涅槃寂靜不是斷滅空,是圓滿解脫之意。

6樓:護法居士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言。

吾今後夜當般涅槃。汝等。今者最後見我。最後受化。最後合會。汝等。從今更不見我。我亦不復見於汝等。

汝諸比丘。止莫憂悲。一切所愛稱意之物皆當離散

諸比丘。生法有法有為法。差別法覺知法。因緣所生敗壞之法。若不滅者。無有是處

諸比丘。假使久住會當去矣。

諸比丘。凡有生者無不有死。一切諸行無有常定究竟不變

諸比丘。生死是苦涅槃是樂。汝若欲令未得者得。未達者達。未證者證。當勤求之。

諸比丘。勤修方便慎莫放逸。諸佛世尊以不放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及余一切助道善法。

是故汝等當受我化

7樓:齊天大聖

在原始佛教中,追求涅槃成就解脫就是所謂的發菩提心,這是佛教徒最基本的修學起點。在大乘佛教裡,認為發菩提心就是要普度眾生的慈悲心,實際上是違背原始教法的,因為菩提是指覺悟,也就是說這是一種智慧型的成就,而涅槃就是智慧型的成就,也叫擇滅無為法,擇就是簡擇,也就是我們說的智慧型,涅槃就是指因智慧型而解脫,所以發菩提心就是指追求成就無上智慧型而得以解脫,也就是你問的追求寂靜涅槃。而大乘的發慈悲心度人,這不是智慧型,所以不能算菩提心,因為慈悲以無嗔無害為體,與智慧型不相應,所以不能算菩提心,但是,大乘佛法也同樣以發菩提心為修行人的首位,雖然對菩提心的理解不同,可見你問了乙個1+1為什麼等於2的問題,求涅槃,發菩提心是佛教徒修學的第一步,不求涅槃,為什麼還要稱為佛教徒啊?

為什麼要成佛教徒而發菩提心呢?這個就是每個人的不同信仰或者價值觀,有的人就是不求涅槃,就願意享樂,這個又有什麼為什麼呢?

8樓:樂寂靜

法句譬喻經

安寧品第二十三

昔佛在舍衛國精舍。時有四比丘坐於樹下。共相問言。

一切世間何者最苦。一人言。天下之苦無過淫慾。

一人言。世間之苦無過嗔恚。一人言。

世間之苦無過飢渴。一人言。天下之苦莫過驚怖。

共諍苦義云云不止。佛知其言往到其所。問諸比丘屬論何事。

即起作禮具白所論。佛言比丘汝等所論不究苦義。天下之苦莫過有身。

飢渴,寒熱、嗔恚、驚怖、色慾、怨禍皆由於身。夫身者眾苦之本。患禍之元。

勞心極慮憂畏萬端。三界蠕動更相殘賊。吾我縛著生死不息。

皆由於身欲離世苦。當求寂滅。攝心守正怕然無想。

可得泥洹此為最樂。於是世尊即說偈言。

熱無過淫毒無過怒苦無過身

樂無過滅無樂小樂小辯小慧

觀求大者乃獲大安我為世尊

長解無憂正度三有獨降眾魔

佛說偈已告諸比丘。往昔久遠無數世。時有五通比丘名精進力。

在山中樹下閒寂求道。時有四禽依附左右常得安隱。一者鴿二者烏三者毒蛇四者鹿。

是四禽者晝行求食暮則來還。四禽一夜自相問言。世間之苦何者為重。

烏言飢渴最苦。飢渴之時身羸目冥神識不寧。投身羅網不顧鋒刃。

我等喪身莫不由之。以此言之飢渴為苦。鴿言淫慾最苦。

色慾熾盛無所顧念。危身滅命莫不由之。毒蛇言嗔恚最苦。

毒意一起不避親疏。亦能殺人復能自殺。鹿言驚怖最苦我游林野心恆怵惕。

畏懼獵師及諸豺狼。彷彿有聲奔投坑岸。母子相捐肝膽悼悸。

以此言之驚怖為苦。比丘聞之即告之曰。汝等所論是其末耳。

不究苦本。天下之苦無過有身。身為苦器憂畏無量。

吾以是故捨俗學道。滅意斷想不貪四大。欲斷苦原志存泥洹。

泥洹道者寂滅無形。憂患永畢爾乃大安。四禽聞之心即開解。

佛告比丘爾時五通比丘則吾身是。時四禽者今汝四人是也。前世已聞苦本之義。

如何今日方複云爾。比丘聞之慚愧自責。即於佛前得羅漢道。

什麼是南傳佛教,南傳佛教的修行方法?

善見 bhikkhu 南傳佛教修四聖諦,三十七道品。按照 大念住經 有 觀身念住,例如,觀呼吸,觀姿勢,時時徹知無常,思唯不淨,觀墓園九相 等等。證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 道玄 沒有很仔細的去研究南傳佛教,只是零碎的一些印象!佛教按照語系分為三種語系,漢語 藏語和巴利文,南傳佛教屬巴利文語...

南傳佛教認為自性是什麼?

Mr hongyu 自性本在,萬物及眾生本自具足。但萬物及眾生是非自性地存在,曰 空 無我 自性是什麼!自主性,自我主宰自我存在。萬物實有而非自性。 在南傳佛教中有體性 自性 本性 空性等之類的詞語。今天就來詳細的說一下自性。自性自性即人們心中本來就有 本自具足的光明性智,是人的精神本體 法身 佛教...

為什麼南傳佛教的心法分類如此繁複?

心。識如貪。如是恚 痴 嗔 恨 呰 執 嫉 慳 幻 諂 無慚 無愧 慢 慢慢 增慢 我慢 增上慢 邪慢 卑慢 憍慢 放逸 矜高 曲為相規 利誘 利惡 欲多 欲常 欲不敬 惡口 惡知識 不忍貪 嗜不貪 惡貪。身見 邊見 邪見 見取 戒取 欲愛 嗔恚 睡眠 掉悔 疑 惛悴 蹁躚 贔屓 懶 亂想 不正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