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座部佛教中的涅槃具體含義是什麼?

時間 2021-05-31 11:41:57

1樓:聞思略見

2樓:Garfield Yu

朋友,佛教不說斷滅見,如果「涅槃」就是永遠徹底的死亡,那佛教的修行還有什麼意義?

從小乘的教義來說,涅槃確實就意味著「出三界,斷輪迴」,不在於三界中受生,所以阿羅漢不受後有。不過這並不是死亡,而是一種特殊狀態,如果以世俗人比較好理解的說法,阿羅漢的做法,可以看作是一種將第八識的自我流放,也就是阿羅漢通過小乘法的修行,讓自己不再屬於三界中任何一道的眾生,因為不再是眾生,也就沒有了輪迴之苦。所以這與無神論者的「人死如燈滅」的斷滅論是不同,阿羅漢並不是死了,只是相對眾生,他不再會變。

不過小乘的涅槃不究竟,這是因為小乘處理煩惱的辦法並不是最好的方法,小乘的做法,還是認為通過去除煩惱可以達到涅槃,於是要達到小乘的涅槃,就必須有煩惱的存在,如果沒有煩惱存在這個前提,小乘反而達不到涅槃,這就好比想達成擦除一幅畫上汙點的成就,前提是要承認汙點的存在,也就是小乘雖然能擺脫煩惱的汙點,卻也因此離不開煩惱本身,其做法只能是躲避。大乘的做法則是更進一步,乾脆把煩惱想辦法轉變為樂趣,於是煩惱就從根本上消失了,這就好比同樣是面對畫作上的汙點,但是大乘不把其看作汙點,而是看作畫作的一部分去欣賞它,於是汙點就從根本上消失了,所以大乘不會躲避煩惱,反而會想辦法轉變自己的視角,轉煩惱為菩提。而大乘與小乘以上的差別,就在於對「空」,對「諸行無常」的理解運用上,有層次上的差別。

3樓:

看了齊天大聖的回答,我覺得按照他的說法乙個斷滅論者所認知的人死如燈滅和阿羅漢的涅槃是一回事,區別只在於斷滅論者不信因果輪迴,所以斷滅論者是斷滅論,只要信受因果輪迴就不叫斷滅了。這實在是讓人覺得很扯,判斷是否為斷滅見的關鍵在於是否認為涅槃為空無所有,就算乙個信受因果輪迴的人認為涅槃為空無所有一樣也是斷滅見,空無所有就是空無所有,不會因為你相信什麼就不是空無所有了。

4樓:齊天大聖

無神論的人死燈滅是錯誤的,因為死了後還得輪迴,而只有阿羅漢才能做到人死如燈滅。因為無明緣行行緣識,這個識是輪迴的主體,阿羅漢斷了無明,所以沒有身口意三行,因此死後也沒有識去投胎輪迴,即人死如燈滅,但是凡夫因為無明的存在,所以生前因為無明而造作種種身口意行,死後種種業力加上煩惱會讓輪迴的識繼續投胎,因此無神論認為人死如燈滅屬於斷滅見,因為他們斷滅不掉輪迴,唯有阿羅漢可以做到人死如燈滅,因此阿羅漢的死後灰身泯智屬於如實知如實見,不算斷滅見

5樓:寂智貓

個人拙見

無神論者的「人死如燈滅」是典型的「斷滅見」,即:曾經有乙個人,然後他永久死亡(消失)了。

而佛教認為

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這種運轉模式就是輪迴及輪迴的原因。理論上從「生」前任意一環進行破壞便可以「不生」而趨向涅槃(我認為一般修行都是從「受—愛」處入手比較有效)。另,因為涅槃「不生」所以「不滅」。

無神論者「人死如燈滅」解釋的只是「生—老死」這部分,我認為並不能做為乙個很好的對「真相」的解釋(當然,得通過精進觀察緣起才能有這種體會)……

上座部佛教如何看待人的種種慾望?

護法居士 雲何不空欲。謂五欲功德。眼識色愛樂念長養。愛慾深染著。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愛樂念長養。愛慾深染著。於此五欲不離貪不離愛不離念不離渴。是名不空欲。云何名空欲。謂於此五欲功德。離貪離欲離愛離念離渴。是名空欲。爾時世尊。復更重告五比丘言。汝等比丘。若知諸色是無我者。是色則不作惱壞相。當不受苦。應如是...

《定慧之路》和《上座部佛教修學入門》的出入息內容存在衝突嗎?

桑狗 據我所知帕奧系統應該很明確地把修習安止定的呼吸的所緣確定為概念法,非究竟法。另外帕奧依據清淨道論把 大念處經 中的全身入息解釋為呼吸身,也就是說帕奧的安般所緣明確始終是鼻尖白觸區里作為概念法的呼吸息。定慧之路 中似乎有提到觀呼吸的涼熱細節,這在帕奧系統內屬於四界究竟法的範疇和安止是衝突的。 沒...

上座部佛教中有關於第七識,第八識,的講解嗎?

吳天天 根據說一切有部的理論,六識說能解決一切問題。唯識宗認為七八識必須存在的主要理由是無心位,滅盡定的心識等相續問題。在有部看來,這根本不是問題。就像眾賢在順正理論裡舉的例子,眼根對暗處,不能見色 有部認為根見色 此時眼根並非沒有作用,因為眼根確乎是存在的。所以這裡就涉及到兩個概念,即作用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