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本質上是追求永生嗎?

時間 2021-06-03 14:56:47

1樓:蓮花童子白寶蓮生

大乘以菩提心為核心,並不是外道講的永生,也沒個「我」,小乘證的無我,會趨向偏真涅槃,走的是不同的路線。

問題:大乘說,阿羅漢,證有餘涅槃,不生不死,永脫輪迴。但沒證無餘涅槃,這有何分別?難道阿羅漢還要生死輪迴?《阿含經》說:羅漢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大安法師:

阿羅漢是小乘教所證到的最高的果位,斷見思惑,得人我空。但是,他距離大乘的涅槃還很遙遠,這《法華經》稱為是化城,中間三百由旬到達的一座化城。那麼,還要向前走五百由旬的那個地方,才是佛果的地方。

這是比喻。所以,證得阿羅漢果的人,十方諸佛會去循循善誘,不要讓他成為定性聲聞,定性聲聞他就是取證偏真涅槃,墮無為坑,飲三昧酒。這樣就是鈍阿羅漢。

這種鈍阿羅漢如果取證的話,在大乘佛法就稱為焦芽敗種,就永遠不能發菩提心,永遠不能成佛。所以大乘佛法看鈍阿羅漢,那是寧可下地獄,也不能證偏真涅槃。因為下地獄你出來還能夠發菩提心,修菩薩道成佛。

如果你取證偏證涅槃,成為焦芽敗種,就永遠沒有成佛的希望。所以諸佛都會殷勤勸勉他回小乘心向大乘心。法華會上,就是開權顯實,匯三歸一,以一乘法來度眾生。

像舍利弗、大目犍連、摩訶迦葉這些聞到大乘法,他悲喜交集,得未曾有,他們就會發起求佛果的心。所以沒有說他能生死輪迴,他離開三界的生死輪迴,如果他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這個世間也可以回小向大,繼續修菩薩道。經過三大阿僧祇劫,如果他有乙個去處,在十方世界有乙個方便有餘土,這是阿羅漢所住的地方。

所以《阿含經》說:羅漢所作已辦,不受後有。這不矛盾,他所作已辦,確實他修戒定慧,九次第定,他已經成就了,不再在三界六道輪轉了,沒有這樣輪迴的中陰身了,但一定要繼續求大乘佛法,如果這些阿羅漢能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能快速的圓成大乘的佛果。

2樓:開水壺

佛法的基本邏輯就是釋尊教導的離苦之法。三法印:無常、苦、無我。一切都是無常,如夢幻泡影,連佛法都是有生有滅,何來「追求永生」。

3樓:潘晨

我不認為。《心經》被視為大乘佛法的總綱,其中描述的「不生不滅」的狀態,無論從文字邏輯,還是法理意義上,都不能等同「永生」。否則「永滅」的說法也可成立?

但事實上,這種「不生不滅」的狀態有乙個專業名詞,那就是「涅槃」。而「涅槃」又被稱為「入滅」。「入滅」是不是「永滅」,又與「永生」有何關聯?

似乎很難從文字邏輯上釐清。至少像「涅槃永生」這樣違和的表述,在文藝作品中就很常見。

4樓:行知

大乘佛教不是追求永生,也不是追求不生。

而是要看清宇宙和生命的實相,即「心外無法,有識無境,一切法不生不滅,究竟涅槃,一切眾生本來成佛」。

小乘佛教也不是追求滅苦,而是同樣理解生命的真相,即不清淨就是苦、無常、變異。

然後達到涅槃、純

一、清淨、心解脫。

兩者都是一樣,認為輪迴的原因,在於無明引起的貪嗔痴諸行。

阿羅漢當除事障,未斷理障,屬於偏真涅槃,不如佛究竟圓滿。

如果說大乘的核心是什麼生的話,那就是無生。

5樓:開口暢聊

由此看來,大乘乃至整個佛法所講的,不是追求永生,甚至沒有乙個特別的境界去追求,因為一切資訊都是流動的,就好像你不能抓住流水,那麼也就沒有「境界」可以被追求,也就意味著「永生」是個假命題

而是解決乙個問題:我們本來並沒有生死,沒有生過也沒死過,生死其實是生命體驗中的乙個分段概念

同時我們既不會特別得到什麼的,也不會失去什麼,我們要做的,是如何把問題解決,從夢境裡醒來,明明白白的不再殘缺,真正找到完整,或者說切實明白自己本來其實是完整的

而不是糊里糊塗在流水裡,如同傀儡一樣被推著走,殘缺這是個很奇妙的問題,或許某天我們會各自找到答案

6樓:

依大乘義來講,人本來是永生的,佛性不滅,但這個永生,不是人們口裡常說的生,也不是死,所以,大乘的永生更準確地來說,叫做不生不死,不生不滅

有人可能會說,不生,不就是死嘛,不死,不就是生嘛,不一定,這個是佛家的秘密

這個永生不是追求來的,人人具足,因此,佛家不說有所得,而是要覺,或者叫做「掘」,挖掘的那種覺,自我挖掘,理上的開悟是一種覺,修行上把無明和煩惱抖乾淨了是更高意義上的覺

事上和理上徹底覺悟了,就成佛了

抖一點兒算一點兒,所以覺悟有深有淺

人好比汙濁的河水,佛性好比埋在水底的鑽石,水太髒,看不見佛性,所以需要持戒念佛修禪定,就是讓水停止流動,水一靜,雜質沉澱,看到水底了,儘管被淤泥蓋著,但總歸是知道河水是有底的,看到水底後,裡面埋著鑽石,也不難理解,這就是起信了,有沒有鑽石,誰挖誰知道,所以叫做,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你別說,很多人其實是看不見水底的,道理很簡單,但是這個持戒修定卻是實實在在的功夫堆起來的,看見水底了,是小悟,把水裡的淤泥掏乾淨了,才是真正意義上「覺」的開始

佛家最高教義:一切法皆是佛法,這個是把鑽石挖出來的後話,暫時不必談

7樓:普波居士

輪迴中解脫就是你的意識心,阿賴耶識。什麼意識還在某個地方好好的呆著?那還是解脫嗎?

大乘佛教本質就是:發菩提心,自利利他,行菩薩道;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離一切苦,得究竟樂。

8樓:護法居士

天王當知。邪見外道為求解脫。但欲斷死不知斷生。若法不生即無有滅

譬如有人塊擲師子。師子逐人而塊自息。菩薩亦爾。但斷其生而死自滅

犬唯逐塊不知逐人。塊終不息。外道亦爾。不知斷生終不離死

菩薩如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善知因緣諸法生滅。

9樓:心無所行

聽你這話就不懂意識是什麼,小乘都不通問大乘的事幹嘛?

請問,涅槃後是不是像塊石頭沒覺性?

涅槃是常還是無常?

如來和五蘊什麼關係?

我和五蘊什麼關係?

涅槃和五蘊什麼關係?

涅槃和我什麼關係?

涅槃是五蘊外的乙個地方嗎?

阿羅漢解脫後,是人手乙個涅槃還是大家共同乙個涅槃?

如來入涅槃是如來隱藏在涅槃裡嗎?

涅槃是一直就有因無明而不知,還是本來沒有修行造出個涅槃?

涅槃是沒了生命?涅槃是乙個人化為烏有嗎?

識和心什麼關係?

能回答以上問題,再來問大乘,否則說了你也不懂。

人的追求本質上是在追求什麼東西?為什麼要追求這些東西?

大白菜 這是個生命終極問題啊!因為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與媽媽的身體斷開了鏈結,我們為從新找回這種鏈結的感覺,因而不停的去追求,不停的去索取!但不幸的是在追求得過程中發展出來了小我,即身份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這導致我們喪失了追求的初衷 尋找鏈結,也就是喜歡,愛,和平 於是我們整天被痛苦之身包...

貧富差異本質上是教育的差異嗎?

如果把貧富差異做為果Y,把造成貧富差距的因素作為因X則 Y A1X1 A2X2 A3X3 A4X AnXnAn表示因素的權重 教育因素是眾多因素Xn中的一種 不喜歡看這類文章。特別是這一類看了標題就不想往下讀了。舉乙個反例就行了,我們的父母一輩大都是有兄弟姐妹的,但是他們如今的處境和財富都是有很大差...

明日方舟本質上是乙個悲劇嗎

先說一下我理解的悲劇 主角在矛盾衝突中以悲慘的結局而告終 從舟遊目前的走向來看,作為一款手遊,悲劇的成分微乎其微黑暗風格不一定就是悲劇,乙個遊戲劇情也不能單單以悲劇二字來表達不如說悲劇這個詞用在戲劇上會更為巧妙,因為戲劇會更加突出矛盾點,而遊戲劇情只是服務於遊戲本身,並不是作為主要內容 假斯特為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