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禁慾嗎?為什麼?

時間 2021-05-06 09:59:36

1樓:子正

戒和法是佛陀對信眾當往何處去的近乎臨終訓誡。戒是拐杖,是導引。未學跑,先學走;未學立,先學坐。

佛教的戒律,念佛,打坐,無不是入門,起信的方便法門。佛教本身戒絕虛妄,佛陀本身也說自己只是僧人,不攝眾。所以,這些法門,可終身修習不輟。

2樓:

宗教,從其最本質的意義來看,就是發現真理,並活在真理之中。如果人不發現真理,那麼人的行為是具有破壞性的,你可以在生活中,在歷史中發現這一點。最高的宗教行為是無我,無我,不是指世俗意義上的,你要無私奉獻,你要去放生,你要去行善,去做乙個道德高尚的人,不是要你去做雷鋒那樣的人。

那樣從其動機上看,仍然是利己的,仍然在自我的範圍之內。我,是乙個中心,有中心就有邊界,因此就有侷限,因而不可避免的會出現衝突。

因此,僅僅從理論意義上,我們就可以設想一種無我的狀態。人的大腦是很古老的,在歷史的長河中,它迷失了,不知何去何從。雖然乙個人很年輕,在他接觸社會的過程中,他已經吸收了人類所有的歷史。

那麼,有沒有從歷史的重擔中,解脫的狀態?我們可以設想存在這樣一種狀態,它解脫了重擔,就像乙個嬰兒一樣是一種新生的狀態。在這樣的狀態中,他無拘無束,心中沒有任何衝突和困惑,有一種無始無終的自由感,而這自由不會被任何事情打亂,他已經沒有困惑。

在他再次睜眼看人類社會的過程中,他發現了人類極大的不自由,哪怕是最細微的衝突,他也能發現。而人類已經接受衝突,並且不知道衝突對人類自身造成了極大的破壞。比如,習慣與人爭吵;比來比去,那個人很厲害,而我不行,因此我痛苦嫉妒,我野心勃勃,奮力爭奪。

他看見的是人類的混亂,而人類已經接受這種生活方式,不知道還有另外的生活方式。他發現人類生活在一種亞健康的狀態中。不知道吃什麼,沉迷娛樂,吸菸喝酒,吸毒,被外物役使,被慾望左右。

不知道如何解決自己的衝突,而這些衝突就是他們自己造成的。困惑的他們把希望寄託於未來,雖然沒有人知道未來。

他觀察了人類,發現那些條件良好的人,他們覺得一切都很好,雖然他們也喜歡勾心鬥角,但卻喜歡這種。而那些生活在最底層的人,疲於奔命,無暇顧及其它。但有這麼一些人,看到了人類和自身的混亂,尋求解脫。

有的人在宗教中找到了安慰,積德行善,希望有乙個美好的來世。然而,他卻不知道或者不願意知道,根本沒有什麼來世。他發現西方世界的宗教極其恐怖,如果有異教徒,就要把他消滅。

而天堂和地獄都是無稽之談。他們想得到的就是救贖,但是不存在救贖這回事。而伊斯蘭教也是一樣,他們完全遵從可蘭經。

他發現,只要你放乙個東西在面前,天天去跪拜,這也會變成乙個神聖的東西。人類的宗教已經成了幻覺。

他還發現東方宗教的奇妙,這裡人們鼓勵質疑爭辯。而他知道佛陀,知道誰是和他一樣解脫了的人。佛陀的慈悲,讓他情不自禁的向人們宣講真理。

然而他發現,人們並不理解佛陀。他們不知道,真相不是那些言論,真相是活生生的,他們已經被這些語句麻醉了。被重複的永遠不是真相,被重複的真理已經變成虛假。

他們對佛陀的追隨毀了他們自己,因為沒有人能夠解脫另乙個人。他發現人們已經走向世俗的反面,那就是避世。走向了慾望的反面,那就是禁慾。

因此,人們為禁慾而掙扎。然而,任何東西都包含其對立面。如果善是惡的對立面,那麼善中就包含了惡。

因此,善沒有對立面,因而它是完整的,自由是完整的。

人需要食物,需要繁衍,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因為那就是生命。然而人們不知珍惜,沒有愛,只顧追求愉悅。而禁慾的人壓制愉悅。

然而,他們就是乙個東西的兩面,仍然在同乙個範疇裡。除非慾望得到理解,否則,它永遠不會停止。慾望想要告訴人們一些事情,然而人們要麼沉迷要麼趕它走。

存在的只有慾望,要麼是世俗的慾望,要麼是解脫的慾望,但它們是乙個東西。然而解脫不是渴望得來的。人們克服慾望,然而要克服的東西,需要一次又一次克服,永遠不得安寧。

他總是處於寂靜之中,然而這寂靜又包容世界所有的噪音。而人們的大腦總是喋喋不休,從來沒有靜止下來。他們不知寂靜的美。

不知死亡的美。我的死亡,在死亡中就有新生。毀滅就是創造。

而人類的大腦總是需要被佔據,他們不知大腦不被任何事情佔據的自由。或者他們害怕什麼也不是,一無所有。他們像猴子一樣,老是從這裡跳到那裡。

而冥想已經變成娛樂,擺個姿勢,然後胡思亂想。

他發現是思想造成了這一切,然而思想本身就是矛盾。人們就是思想,因此永不得自由。人們以為自己在使用思想,卻不知他自己就是思想,就是記憶。

他總是把思想作為乙個不同於他自己的東西,因此就有無窮無盡的幻覺和衝突。然而觀察者就是被觀察者。慾望並非不同於我。

然而慾望不同於我,我就可以對它做點什麼。觀察者也處於被觀察之中。

3樓:Myth Zhang

千百年來,大家對佛教都誤解了,佛教教人的是如何的過好一生,慈悲,禁慾。慈悲是讓你同情那些無故受傷的人,接受那些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的人。禁慾是讓你不要成為你慈悲的人,不要讓慾望控制自己,不要讓一些身體和生理的愉悅來麻痺自己的心智。

佛祖是不會保佑大家的,因為他必須遵守慈悲和禁慾,願大家自勉!

4樓:靜若水

1.佛法不是宗教。佛是覺,佛法是覺之法。覺與迷,取決於~自心。

2.學習佛法是針對~自心~的「攀附」做出調整,而不是一套做什麼不做什麼的行為規範。

2.佛法從來沒有讓人「禁」,也沒有讓人「縱」,只教人在任何領域「不禁不縱」、不落兩邊。

覺,是心靈的事。

性慾,是身體的事。

二者沒有必然聯絡。若認為失去性慾就可以成就智慧型,未免看低了佛法。是否性無能、性冷淡者都已經成佛?

5樓:護法居士

爾時迦摩比丘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所謂欲者。雲何為欲。

佛告迦摩。

欲謂五欲功德。何等為五。謂

眼識明色可愛可意可念。長養欲樂。

如是耳鼻舌身識觸。可愛可意可念。長養欲樂。

是名為欲。

然彼非欲。於彼貪著者。是名為欲。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世間雜五色彼非為愛欲

貪欲覺想者是則士夫欲

眾色常住世行者斷心欲

迦摩比丘白佛言。

世尊。寧有道有跡。斷此愛欲不。

佛告比丘。

有八正道。能斷愛欲。謂

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6樓:三步一顛

欲有精進的意思,如果所精進是好的,就不用禁。如果是惡的,那就得禁。還有欲是未加行的心所法,比如我欲行善或我欲行惡,只是一種想法,還未進入實行,所以才有禁和不禁的說法。

7樓:

看過《金剛經》和《壇經》,感覺裡面講的主要是講面對慾望時不動心,不起波瀾。而不是禁慾。

禁慾是手段,是路徑。可選,可不選,看你自己的境界了普通人很容易為欲所惑,還是持戒比較好。而牛人如濟顛和尚,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慾望如野草,割了一茬又一茬,怎麼能斷絕?不如自己察覺自己的慾望,讓它生,讓它滅,不動心起念

8樓:「已登出」

摘自《佛說四十二章經》,佛教是否禁慾,請題主自己領會。。。

佛言:出家沙門者,斷欲去愛,識自心源,達佛深理,悟無為法。內無所得,外無所求。心不繫道,亦不結業。無念無作,非修非證。不歷諸位,而自崇最。名之為道。

佛言:剃除鬚髮而為沙門,受道法者,去世資財,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愛與欲也。

佛言:人懷愛欲,不見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攪之,眾人共臨,無有睹其影者。人以愛欲交錯,心中濁興,故不見道。汝等沙門,當捨愛欲。愛慾垢盡,道可見矣!

佛言:人隨情慾,求于聲名;聲名顯著,身已故矣!貪世常名而不學道,枉功勞形。譬如燒香,雖人聞香,香之燼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後。

佛言:財色於人,人之不捨。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兒舐之,則有割舌之患。

佛言:人係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情愛於色,豈憚驅馳!雖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門,出塵羅漢。

佛言:愛慾莫甚於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能為道者矣

佛言:愛慾於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

天神獻玉女於佛,欲壞佛意。佛言:革囊眾穢,爾來何為?去!吾不用。天神愈敬,因問道意。佛為解說,即得須陀洹果。

佛言:慎勿視女色,亦莫共言語。若與語者,正心思念:我為沙門,處於濁世,當如蓮華,不為泥汙。想其老者為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脫心,息滅惡念。

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斷陰。佛謂之曰:

若斷其陰,不如斷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從者都息。邪心不止,斷陰何益?

佛為說偈:欲生於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靜,非色亦非行。佛言:

此偈是迦葉佛說。

9樓:

就只從性慾上來說,就是那個最普通的性慾的含義來說!首先佛教開始傳入的時候肯定是禁慾的,而且肯定不能結婚。不然這個不會成為儒家、道教反佛的乙個主攻點。

至於現在那些大和尚怎麼解釋,那是另一回事情了,你看他們答題說不用禁慾就不用禁慾。禁慾這個影響佛教傳播,而且太狹隘。時代在發展,觀念也要變嘛。

只不過會不會有佛教徒認為這種現象是末法時代,這是個問題。

10樓:雲空

佛教是否禁慾首先看慾的定義,如果把一切凡人喜愛的,過度了會引起因果的事物稱之為欲,那麼,佛教確實不是禁慾的,但如果單指淫慾食慾,佛教是禁慾的

11樓:趙錢

禁慾。 您應該聽過借假修真一詞。

借假修真,在佛教中,身體是個臭皮囊,世人執著此身就是我。雖然身體是假的,但是仍然要借助這個假的身體,修出乙個真的東西。

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精氣神。

道教的《參同契》在這命功方面就是巔峰之作。

佛教雖然很少見到大小周天這類說法,但是有參話頭和念佛,都是讓念頭不放逸,念頭少了,精氣神不容易散,這就契合了道教經典中的一句話,「恬淡虛無,真氣從之」。所以參話頭和念佛也是很養精氣神的。

無欲則剛。人有了慾望,就會消耗精氣神,尤其性慾,簡直就是挫骨鋼刀。

12樓:李宗昊

如果禁慾使得某人趣向於「成佛'則有一定價值,然而禁慾在西方的修道院和其他一些宗教也是常法。凡是與外道共用的,都非佛法。達摩祖師言」殺盜淫妄非關見性事「。

13樓:飛飛律師

禁慾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而且該手段是通過修行來慢慢實現的,其實更準確的說是放下了那些不必要的慾望,只留下健康的,有意義的。有人說,雕塑就是從石頭上去掉那些不必要的東西,修行就是這樣,在此過程中,慢慢認識到一些不變要的,就是放下,看清內心!

佛教既然講究看破紅塵,都禁慾了,人類都滅絕了?

風小山 題主,你知道嗎。這世界上人們最難辦到的事情是什麼嗎。就是你說的 看破紅塵和禁慾啊。太難啦,這比考上哈佛都難的多也。你知道嗎,佛祖從來沒有笑過,只有一次他大笑起來,眾人皆驚,訊問原因。佛祖說,我想起我說法之難且人們之難信佛法,不禁大笑起來。因此,題主你就不必擔心啦。 永不證悟 如果世人都出家 ...

為什麼傳統文化中提倡禁慾?

幹知大始 儒家文化並不禁欲,詩經 開篇就說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周易 上篇始於乾坤 乾坤即男女 下篇始於鹹恆 咸為愛情,恒為婚姻 飲食男女,順其自然流行,皆是道 有所貪 有所執著,才悖道。道無可無不可。有所禁,則非道 有所縱,亦非道。禁慾與縱慾,其為非道,一也。不縱不禁,此之謂 中庸之道 傳統文化提...

佛教是無神論嗎?為什麼?

陽光 佛教認為,神只是六道輪迴中的一道眾生。不是萬事萬物之主。神只不過是福報較大。而且他據有神通。多被其他道眾生說崇拜。而不是為神論者。而是無神論者啊。 nokiko 我真的不明白我家信仰的佛教是有神的還是無神的,我自己是覺得是無神論,但有時候又覺得不是,就很迷。1.我家是信仰佛教的,每年都去寺廟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