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算讀懂一本書?

時間 2021-05-31 18:59:38

1樓:

獵豹網的創始人傅盛是乙個很挑剔的讀書人,對待講書,傅盛老師認為,講書的人的確是講的這本書的原貌,他才會聽。他有一次在對樊登老師說,「他在『樊登讀書』和別的平台間做了很長時間的取捨,而這之間他取捨的方法是在『樊登讀書』上選擇一些他讀過的書,然後再聽樊登老師講,最後看講得如何」,而後來傅盛老師就選擇了'樊登讀書'。

所以至少從這個例子上來看,傅盛老師認為,樊登老師是讀懂了那本書,並且把那本書的原貌講述了出來。

我們知道同乙個內容,不同的人,不同的視角,會產生不一樣的理解。而書的作者寫書只有他自己的理解,你怎麼能保證自己的理解確實是書的作者寫書的理解呢?你無法與每本書的作者產生聯絡,並跟作者確認自己的理解,所以答案是無法保證。

所以讀懂一本書,更實際的一種辦法,是獲得某種反饋。就像傅盛老師認為樊登老師講述清楚了書的原貌,必然傅盛老師也認為樊登老師是讀懂了那本書的。傅盛老師的反饋就是樊登老師的讀懂。

對我們不像樊登老師那樣講述的人,大多數時候是收不到別人的反饋的,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去自己這裡獲取反饋,比如教會了自己某項技能,改變了自己的某個想法,得到了乙個新的認知。從自己這裡獲取反饋,最直接最可量化的操作,就是將自己讀的書進行輸出。比如樊登老師這裡的講書、比如我們這裡的問答式閱讀都是一種輸出的方式。

同乙個人,不同的時機,讀同一本書,也會有不一樣的理解。就像樊登老師20多歲讀《瓦爾登湖》,他不知道講了啥,但38歲再去讀《瓦爾登湖》就清晰的理解了那本書。

所以讀懂一本書,是乙個處於變化中的狀態。書中提到乙個詞「將然」。「將然」是一種趨勢,是一種變化。

我們要懷著「將然」的心態去讀書,才知道這次閱讀一本書,我們收穫了反饋,就是讀懂了,下一次我們再閱讀這本書,獲得到的是另一種反饋,那也是讀懂了同一本書。

讀懂一本書,上面我們說到是獲得了某種反饋。那怎麼才可以讓每次閱讀的反饋最大化,這是需要被關心的問題。

理解力的池子有多大,就能夠讀懂多難的書

曾國藩說過,讀書相當於攻城略池。佔的城池,也就代表讀懂的書。去攻城略池需要帶上自己的部隊,而理解力就是這個部隊。

任何乙個將軍的部隊都不是一下就天下無敵了,而是在不斷的磨練中,部隊慢慢的擴充,慢慢的磨鍊,最後才成為無敵的部隊。

理解力也一樣,一開始可能你理解力並不高,但是你要堅持去磨鍊它,磨鍊它的辦法,就是閱讀。開闊來說,你去攻城略池的部隊,大概需要7個兵種,它們是:經濟學、心理學、管理學、邏輯學、哲學、國學、個人經歷。

當你不斷的在這7個兵種方向上鍛鍊自己,理解力的提高就只是乙個等時間來驗收的乙個成果了。

知識的自我反芻

我把知識的自我反芻叫做應用力。因為你如果你能把讀的書應用出來,那勢必你在讀書過程中收到了某種反饋。樊登老師講,知識的自我反芻,可以在4個方向上去實踐:

1、閱讀時少畫重點

2、讀完後給自己一段時間間隔

3、挑戰大腦,回憶全書,構思思維導圖

4、把自己當做傳播者,加深理解

樊登老師講的這四點中,前3點都是為了第4點,把自己讀的書講出來,讓更多的人去懂。這就是應用。所以讀完一本書以後,如果應用得好,比如樊登老師講書就講得很好,有些書評人評書就評得很好,有些人用書的理論很好的幫助自己工作學習,這些都是應用。

做一些讓大腦愉悅的事情,是提高應用力的有效辦法。讀書時,簡單在書中畫線對大腦來說是乙個愉悅的動作,而如果讓自己讀完一本書再去做一下讀書筆記,寫成文章,再發表出來,對大腦來說就那麼愉悅了;比如看電視劇集大腦就是愉悅的,但如果看一本自己不太涉及的學科的書,可能就不那麼愉悅了,甚至看兩頁你就可能放棄了,所以如果在閱讀這件事情上,堅持讓自己的大腦不愉悅,那就可以提供自己的應用力。

同時你會發現應用得好的人,會翻過來加深自己的理解。所以我們強迫自己去養成應用的習慣,會反過來加深我們的理解,加深我們的理解,也會促進我們去應用。

各位同學如果和我一起去問答式學習,這也是一種應用,幫助我們自己提高理解力,增加讀書帶來的反饋,最後成為自己想象中的自己。

2樓:正在磨我的劍

我就從計算機行業的書籍開始講起吧。自己對其他方便不是很了解,表達一下自己的觀點吧

書代表乙個人的思想,乙個的思維模式。從書的內容,書的目錄可以看出作者對某乙個一門技術的理解。看了很多技術書,對於同一門的技術,有的作者的書簡單易懂,有的作者的的書複雜難讀。

很多人認為越難讀懂的書越好。其實,作者都希望書變得簡單。從不同的切入點來講技術得到的效果也不同。

《深入淺出Node.js》這本書一開始就從node的C++模組開始講解。對於乙個對C++不了解的人來說來說難度太高了。

《Node.js實戰》這本書一開始從node的socket開始講解。如果對協議不了解的話也是一頭霧水。

完全讀懂一本技術書籍,可能需要你對計算機的各個方面都有要求。死啃一本書只有死路一條,別說讀懂了。讀懂一本書不能只從一本書出發了。

很多人被「勸退」正是因為對基礎把握不牢。看了一本書以後感覺:太難了。

自己花了大量的時間得到的反饋只有一丁點,真的是失望至極。

書的作者知識量絕對一流。不僅如此,他們寫書的時候也參考了大量的文獻,別人的思想。他們把自己相信的觀點表達出來都花費了巨大的精力。

我們讀者憑什麼讀一讀看一看就能讀懂?讀技術書難免會碰到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但一定不要放棄,當時不理解,可能幾年之後就豁然開朗。當你的知識量累積到一定的程度很多不理解的地方都迎刃而解。

總是,讀懂書很難,很難。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提公升才有可能讀懂一本書。

3樓:吳曉

第一階段,讀懂書本中的所有內容,簡單理解,並且對這本書有乙個大概的了解,以幾句話甚至一句話就能總結。

第二階段,無需讀書,只需看目錄即可說出此章節的重點與細節。

第三階段,這本書對你來說只有一張紙的厚度,你可以隨時隨地梳理出這本書的脈絡,了解這本書的著重點與詳略,並知道這本書的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

4樓:最動人的是堅持

一本好書應該是每讀一遍都有不一樣的收穫

之前喜歡跑步的時候,看過一本關於跑步的書籍,按照上面的計畫去練習直到完成十公里的目標,覺得書上關於跑步的知識大部分都等得並且實踐過。

去年末又把書看了一遍,發現又有了新的體會,經過上一次訓練身體慢慢適應了跑步,再看一遍書結合之前的訓練,一些之前看不明白、感受不到的東西也漸漸了解了。

我覺得如果再次開始訓練,一定會有更好的效果。

能從書上學到新的知識獲得新的理解應該也算得上是讀懂一本書的一點點皮毛了,如果可以聯合生活實際,更有助於讀懂一本書。

5樓:無天

當你在平常生活中,能夠無需刻意,很隨意地想起書裡的某個細節,並且獲得了對當時看似隨意略過的內容,又有了新的理解時,就真的讀完而且讀懂了這本書。

6樓:Zora

前兩天坐在後面的語文老師在說乙個笑話,讓學生寫讀後感,學生寫的五花八門的。他說,100個人讀哈姆雷特,會有100種哈姆雷特。但是如果你把哈姆雷特讀成了哈利波特那就不對了。

我個人認為讀懂一本書是你很想去和那個作者交談,例如說我去年十月份左右讀的三體,到目前為止,我還是會在某乙個時刻,在想身體裡面的一些關於宇宙觀的問題。我不承認自己是讀懂了三體,但是何為所謂的懂呢,有所共鳴,有思想上火花的碰撞,我覺得就很好了。

7樓:鉛筆共和

讀一些書,最終讀懂的其實只有自己。首先我想提出乙個問題:學校裡教你如何把握全文大意提煉核心思想,梳理出作者的手法和意圖,這些算讀書嗎?或者說這樣算是讀懂了嗎?

這就像電影《死亡詩社》裡,座標評析法之於詩歌,只能作為欣賞文學作品的眾多方法之一種。我認為大多數的書,應該是種子,我們讀它就是播種,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境遇裡,我們會偶然的再次窺見它,看它在我心裡發芽開花結果凋謝,我甚至不能預想下次是什麼時候它又會以什麼樣子出現在我的腦海裡,但我知道它的每一莖葉,都是我思維的結果。然後漸行漸遠,直至它從我的腦海裡凋謝,我經歷過這本書,我讀懂了書裡的我,後來書裡的我與現實的我再無交集,相互死亡,才是懂得。

8樓:安非非他命

我覺得讀懂一本書分幾個步驟,第乙個步驟就是你能把這本書的大概內容和主要思想複述出來。第二個步驟就是你要明白書中作者想表達的表面意思和隱藏含義。第三個步驟就是你能把作者的意思用你自己的話講述給別人聽,並且別人也能理解,我覺得你能把書中的內容變成自己的東西,就算能讀懂一本書了。

如何才算讀懂一本書?

韓靖 可以嘗試把自己讀完的書講解給別人聽,如果你能有邏輯的給別人講述清楚,那你應該是讀的七七八八了 再有就是你是否把書中內容運用到生活中了,如果你能運用到生活中並且取得效果那恭喜你了! 山花如翡 說一下個人的理解吧 對於同一本書,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理解。在我看來,讀懂一本書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在某個人...

怎樣才算讀好了一本書?

雲深不知兔 首先呢,你要知道你讀的是否是一本好書,畢竟巧婦難以無公尺之炊嘛,啊當然這是狹義上的讀好書,就是你在讀書的時候獲得了價值性的知識。而廣義上的讀好書,應該在於開卷後是否有益。 檸檬呀cc 一本書,無非就是講故事一樣。你能把這個故事讀完,把這個故事要告訴人們什麼東西搞明白。懂,就是懂了。就跟聽...

怎樣才算真正地讀一本書?

海誓山meng 真正讀一本書,不是讀一遍就能算讀書了。而是需要我們反覆的去讀反覆的理解,一本書才方可理解。大家都知道熟能生巧吧,只有我們反反覆覆的去讀一本書,相信大家肯定會有收穫的。 讀書是乙個累積和思想碰撞的過程,個人覺得讀書第一要背誦或者閱讀,條要順。第二要慢慢的去理解,身臨其境這個詞語我覺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