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 這句話怎麼理解?

時間 2021-05-31 18:16:59

1樓:明子

「上善若水」,上上的善,就如同水一樣,沒有顏色、沒有味道,清淨、自然。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眼中的善,和水一般的善,相差多遠?

沒有顏色、沒有味道這種善,是很淳樸,平常,沒有去刻意表現,以至於,不存在「善」的觀念,行「不善之善」,也就是,做好事,一強調了,就不算是好事了!而這個強調,很微妙,往往是起源於自己的內心,我做了一件好事,然後我記著,我覺得,應該期待什麼,如此這樣的心態,那,就是在強調自己的善,這就是老子說的上善若水了。

2樓:文蒼

【脫離五行】——(水)

——《水》——【水遁】——《上善若水》

——《雨雪不沾》

——(用心火煉化腎水,使其變成氣體,然後澆灌於丹田之中。當丹田生根發芽,就算成功了)

——到時候學習水系道術水到渠成。

3樓:自由飛翔

上善若水;做人最高境界的善行,像水的品性一樣,造福萬物而不爭名利。水,避高趨下是一種謙遜,奔流到海是一種追求,剛柔相濟是一種能力,海納百川是一種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種毅力,洗滌汙淖是一種奉獻。人生如奔流至海的江水。

樂善好施不圖報,淡泊明志謙如水。

4樓:宋乃

「上善若水」(《老子》第八章)。老子講水,孫子也講水。老子的「上善若水」,跟孫子的「兵形象水」是很不一樣的。是貌合神離。

孫子講的「兵道」,比如「兵形象水」(《孫子兵法虛實》)。

什麼叫「兵形象水」?就是說,用兵之道,形兵之法,就像水一樣。

水,都是「就低不就高的」;

兵,也應該「吃軟不吃硬」(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

水,都是「地勢怎麼樣就順著它的模樣流」;

兵,也應該「敵人咋樣就咋樣打」(水因地而製流,兵因敵而制勝)。

水,並不一定非得怎麼流;

仗,也不一定非得怎麼打(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用兵打仗的最高境界,就應該像行雲流水,順其自然,又變幻莫測。

就算別人能看出一點名堂,那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人皆知我所以勝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

總之,只要能牽著敵人的鼻子走,那就是用兵如神(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這就叫「形兵之極,至於無形」(《孫子兵法虛實》)。

老子的意思是說,水,它對萬事萬物都有好處,卻跟誰都不爭,總是讓著(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而且讓到了誰都看不起、瞧不上的最低階、最卑賤的地方(處眾人之所惡)。

它就安安靜靜、與世無爭地呆在那裡,流向那裡。結果呢?反倒最接近於「道」(故幾於道)。

孫子講的是用兵,老子講的是做人。

孫子講「水往低處流」,意思是「吃柿子揀軟的捏」,專挑敵人虛弱的地方下手。就像水,哪兒低,哪兒有空隙,就往哪兒去。

老子強調的是做人需要低調低調再低調。就像水,怎麼低姿態,就怎麼做。

建議可以去看易中天的《先秦諸子百家爭鳴》或者《我山之石頭》《中國智慧型》系統的了解。對易學感興趣可以加我微:2200580335

5樓:Jesse斌

出自老子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又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

上善若水:「上善之人,如水之性。」

理解:最高的善就像水壹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和萬物相爭(水把自己的生命貢獻給萬物了)。

本章用水比喻上德者的人格。水最顯著的特徵是:

一:柔二:停留在卑下的地方。

三:滋潤萬物而不和萬物相爭。

6樓:競超

字面本意是說: 水是最恰當的心態的象徵 。水,為而不恃,隨遇安行,是最能一下看到風格本源的,於是水是最恰當的心態的象徵。

萬事萬物都是如此,把心放空,自然而然的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也就具有了這種品格,平常心是道。

這句話要怎麼理解?

zzz 有點類似於魚我所欲也。這句話有點諷刺以為哦,說想要苟延殘喘的人必須要接受所有罪惡和黑暗。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我覺得這樣的形容有點諷刺了,其實不好的人很勇敢無畏,也懂得隱忍不是...

遊戲人生這句話怎麼理解?

ookkkk 多種意思 1 你的人生就像遊戲一樣,你是遊戲本體他人是玩家,你的生活被他人操控2 遊戲人生,戲如生活。你是玩家,你操縱著自己的命運3 一些遊戲人生的人,由於對人生的迷惘和困惑,把人生當成一場戲。他們說戲是人寫出來的,角色是人扮出來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看似真,實是假,以假亂真。 遊戲...

怎麼理解下文這句話?

當里個當 歷史都是偶然的,回頭看看又都是必然的,不必看不起這個看不起那個的。作者不過是活在自己的小天地裡的可憐人,不必做什麼高深理解。 名稱暫時沒想好 瀉藥。此段話的作者無疑是將自己置於歷史之外,以一種超越的視角,認為人類社會制度的發展是歷史的偶然,並且表達了其對歷史發展過程的不屑。這種不屑可能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