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在《故事新編》序言中所謂的油滑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5-31 09:30:02

1樓:蒙特內哥羅大魔王

就是油腔滑調。可能魯迅的意思是油腔滑調是容易使人覺得有趣的,但這樣實在是容易拉低了作品的品格。這個和魯迅的文藝觀是分不開的。

2樓:

事實上,「油滑」是將人物有意識地世俗化、卑俗化,以達到諷刺、椰榆古人和今人的目的,為現實戰鬥服務,這是《故事新編》的喜劇藝術的鮮明特點。

魯迅認為「油滑是創作的大敵」,是因為他本人就是「為人生派」的啊,嚴肅寫作,不管是主題還是手法,先生是何等的「以筆為槍」的憤怒……再結合《故事新編》的創作背景,有些文章是已經到了人生的後階段創作的,先生也有內外交困的時刻吧……因此這種情緒就自然寄託到寫作當中了。

拿文集中的《奔月》來說,文字在開始就將這位頂天立地的英雄置於平凡瑣屑的日常生活中,文中說他太善射,把鳥獸都射完了,只剩下鳥鴉和麻雀,於是羿為維持生活而四處奔波勞碌一天回到家時,心裡卻是「非常躊櫥」,因為他「掛在腰間的箭」還是「滿壺簇新」,而網裡「只有三匹老烏鴉和一口射碎了的小麻雀」,羿英雄無用武之地,只能回憶「當年,封稀是多麼大,遠遠望去就像小土岡,如果那時不射殺它,留到現在,足可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發愁飯菜,還有長蛇,也可以做羹喝……」后羿深深地為衣食住行而焦慮,羿的這個形象,有著魯迅自身濃重的投影,魯迅正陷入夢醒無路可走,「荷戟獨仿徨」的痛苦,羿被瑣碎的生活困擾.所以魯迅正是通過對戲謔的描寫,表現了內心的空虛與迷茫。

魯迅說《故事新編》「敘事有時也有一點舊書上的根據,有時卻不過信口開河,而且因為自己對於佔人不及對今人的誠敬,所以仍不免有油滑之處」,雖然他自己又說:「油滑是創作的人敵,我對自己很不滿,」但這種「油滑」的寫法卻歷時十三年而不改,實際上,「油滑」營造的喜劇氛圍只是為現實戰鬥的外衣,《故事新編》是借古喻今,又是既諷古又諷今,所寫的是古人,但又有今人的影子。

就醬。偶爾練練手感覺自己文學還是有學進去噠。

3樓:midi

看完了《故事新編》,看到一條,也許能算是可能性之一。先自問自答一下。在《非攻》一篇裡面,墨子對公輸般說:

「我用愛來鉤,用恭來拒。不用愛鉤,是不相親的,不用恭拒,是要有油滑的,不相親而又油滑,馬上就離散。……」 不恭,可能就有了油滑氣息吧。

魯迅《故事新編》的《采薇》中為什麼要以「烙多少張大餅的工夫」來計算時間?

已登出 讓文章更有趣。這時打頭的木主早已望不見了,走過去的都是一排一排的甲士,約有烙三百五十二張大餅的工夫,這才見別有許多兵丁,肩著九旒雲罕旗,彷彿五色雲一樣 這段描寫其實是為了說明周王的氣勢,而伯夷和叔齊長期在養老堂生活,他們的時間單位就是 烙一張餅的功夫 如果魯迅就寫 等了很長時間 或者 過了好...

魯迅《故事新編》中《采薇》的結局為什麼要寫伯夷叔齊吃鹿肉的情節?

p吃味果凍 個人理解。伯夷和叔齊作為聖人,是所謂的道德楷模,而道德楷模會給人們造成心理壓力。阿金姐講的這個故事讓聖人跌下神壇,人們發現原來聖人也是食人間煙火的,他們並沒有那麼高尚,所以才會有最後寫的 聽到這故事的人們,臨末都深深的嘆了一口氣,不知怎的,連自己的肩膀也覺得輕鬆不少了。實際上這是人們對聖...

怎麼理解霍弗在《狂熱分子》的序言裡說的 「如果我的目的是說服別人,話就不會說的那麼滿」?

一溪風月 作者也寫到,每個人看到的東西都不一樣,不一定非要把這句話作為乙個只單單有有乙個方面的解答,千人千面而已。在我看來,如果我們在考慮說服別人的前提,過程,以及後果的時候。前提時,如果在說服別人的過程中,選擇以乙個話說的比較滿的方式,也可以說把某一件事描繪的過於美好。這樣是否存在乙個對敘事人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