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你來說,最有情懷的一本書是什麼?

時間 2021-05-05 15:01:24

1樓:唯伊

額,看的有營養的書不多……自己讀過特別有印象的有《傲慢與偏見》

《明朝那些事兒》

《活出生命的意義》

《蘇菲的世界》

《茶花女》

《王莽傳》

《知行合一》

2樓:彌齋悲野

不請自來不好意思,是《卡羅爾》,至此之後我再也沒有讀過比它更美更細膩的書,這本書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拿出來翻翻,百看不厭,每次讀都心潮澎湃思緒萬千(不誇張),另外還有《廢都》,《面紗》都很推薦。

3樓:布魯斯泰

太多了,作為乙個閱讀達人(以累計閱讀量大於1000本為標準本人35歲以內),得出乙個結論,讀書不要有任何功利性的目的,就是為了單純讀書而讀書。你會發現,讀過的書都忘了,記不住什麼。讓我想個比喻,嗯,跟吃飯一樣,吃過的飯都長成了你身體的一部分,內化成你的骨骼你的血肉。

哦對,吃什麼飯對肉體和骨骼是有影響的,同樣,讀什麼書對內心塑造和認知體系構建也是有影響的。雖然我提倡讀書不要有功利性,但是讀書有個前提,這個前提就是你對哪個方面困惑,就去讀這個領域的經典著作(不要奢望讀一兩本就能解惑,可能需要系統性地讀研十幾本甚至幾十本好書才能解惑)。你提的問題是個好問題,但我不清楚你目前的情況是怎麼樣,建議你針對你自己目前困惑的領域,搜一搜這個領域的經典著作(最好讀上幾十本)。

如果非要我推薦一本書,集相對大成者的,劉慈欣的三體。——頭300頁非常難讀(可見大劉對讀者也是有挑剔的),建議堅持讀下去,相信我你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貨的。

4樓:水窮雲起

覺得余秋雨的書,就很有情懷,尤其是他的《千年一嘆》和《行者無疆》。

讀余秋雨的第一本書,是被選在《布老虎叢書》裡的《文明的碎片》。

那些雋永流暢、大氣凝練又飽含哲理的文字深深地吸引打動了我。他在《廢墟》前的思考:「只要歷史不阻斷,時間不倒退,一切都會衰老。

老就老了吧,安詳地交給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飾天真是最殘酷的自我糟踐。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沒有白髮的老者是讓人遺憾的。

」「還歷史以真實,還生命以過程。——這就是人類的大明智。」他在《蘇東坡突圍》裡對成熟的精彩論述: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顏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這些不是我們一直在尋找的一種共鳴、一種解脫、一種厚重、一種飄逸嗎?

愛屋及烏,此後不管是見到余秋雨的書,還是《布老虎叢書》裡選的書,都要借來一讀。相繼讀了他的《山居筆記》、《文化苦旅》、《霜冷長河》、《千年一嘆》、《行者無疆》、《借我一生》等作品。

後來才知道,余秋雨先生是到目前為止,中國考察研究人類文明的著名學者中,以親身感歷形式接觸考察當今世界三大文明現況的第一人,也是迄今為止全世界深入實地考察研究世界三大文明的少數人士之一。

而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最喜歡也最讓人心生敬佩之情的是《千年一嘆》。

《千年一嘆》確切來說是一本日記,它記錄了余秋雨先生在千年之交隨香港鳳凰衛視「千禧之旅」越野車隊跋涉四萬公里的經歷。

「千禧之旅」的目的是環遊世界文明古國,領略人類文明的精華和感受異國的風土人情。但在這「千禧之旅」的路上,一次次驚心動魄的遭遇,隨時都威脅著他們的生命。許多道路荒草迷離,戰壕密布,土匪出沒,在中東的一些國家更是如此。

在沒有任何參考資料,全憑以往的知識儲備,尤其是隨時隨地險象環生的境況下,每天以日記的形式發表一篇文章,他經受住了一遍成文不做任何修改和勇氣膽量的雙重考驗。在看到中華文明的同齡者們潰敗的荒路、失蹤的山谷、隕滅的大漠,以及早已讀不懂前輩遺囑、神色緊張而慌亂的成批遺孤後,在《借我一生》裡他寫下了一條條震撼人心、發人深思的文字:

一、幾千年的文明能夠不中斷地延續至今,不是常例,而是奇蹟,極其罕見,極其艱難;

二、中華文明延續至今,在傳導技術上的原因在於早早地建立了乙個既統一又普及的文字系統;

三、中華文明延續至今,在傳導狀態上的原因在於早早地建立了乙個對社會、對歷史的開放式對話系統;

四、中華文明延續至今,在生息空間上的原因在於一直沒有失去過乙個遼闊而穩固的承載地域;

五、中華文明延續至今,在精神空間上的原因在於一直以中庸之道避免了宗教極端主義的嚴重灼傷;

六、中華文明延續至今,在外部關係上的原因在於一直因地理阻隔和農耕生態而並不過渡熱衷於其他文明的軍事遠征;

七、中華文明延續至今,在內部關係上的原因在於一直沒有讓社會長期陷於整體性無序狀態;

八、中華文明延續至今,在固守精神主軸方面的原因是借助於科舉制度使儒家文化成了一種廣泛的生活化遺傳;

九、中華文明延續至今,在汲取外部資源方面的原因是採取了一種粗糙而又鬆軟的彈性態勢使各種文明成分大致相安無事。

通過考察西方文明的《行者無疆》,余秋雨先生帶著我們遊歷了歐洲二十六個國家、九十六個城市,也帶著我們的思緒飛遍了這二十六個國家、九十六個城市。

他得出結論:「歐洲文明確實優秀而又成熟,能把古典傳統和現代文明、個人自由和社會公德融會貫通。」考察的目的不應只是用來比較,我們應從比較東西方到超越東西方,因為這才能體現一種不斷進步的文明史觀、一種博大寬巨集的眼界。

不比較,就看不到我們的落後;而不超越,也難以邁開雙腳走向未來。對歷史是既不能假設,也不能責怪的,當然更不能抱殘守缺。唯一的、正確的態度是承認歷史和現實。

了解歐洲文明和它的發展歷程,就是為了更好地了解我們自己,尤其是了解我們歷史上所缺少的東西,以便我們可以盡快趕上去。

5樓:

《浮生六記》吧

可能因為對古代階級意識的認知,才會覺得那時的沈復、芸娘、沈復與陳芸,兩個個體之間的尊重與自由隨性,何其珍貴?

或許讀完會對沈復無法給陳芸乙個棲身之所、陳芸給沈復納妾的不可思議存在另一種不認同,但還是希望閱讀的人,莫以現在的眼光去自以為是的解讀當時的某類社會關係。

每次都無法完全描述自己看後的感受

6樓:有魚

大一時讀的《千年一嘆》,作者是余秋雨。

我去圖書館讀書往往是從文學類隨便挑一本,或者按順序把那一排的書讀完,我想的是書帶給我的驚喜,我從未見過的友人,當我們相遇時,總是愉快。

這是歷史散文,讓我驚嘆的是其中的文字。

比如"摧殘來自野蠻,也來自其他試圖強加給別人的文明,因此巴特農,即是文明延續的象徵,也是文明受辱的象徵"

比如"只有把該遺忘了,歷史才會從細密的皺紋裡擺脫出來,恢復自己剛建的輪廓"

比如"美與醜的極端性對比,便是人間地獄的差別"

我最喜歡先生對伊朗土地的描寫,比如"伊朗土地的主調,不是虛張聲勢的蒼涼感,不是故弄玄虛的神秘感,也不是炊煙撩人的世俗感,有點蒼涼,有點神秘,也有點世俗,一切都被綜合成一種有待擺布的詩意"

讀完讓人有一種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的感覺,好想去探尋世界每乙個地方。

7樓:皮特先生

《資本論》吧,深刻揭示了資本主義世界的運作規律,深刻揭示了人類命運的悲劇性,並在此基礎上,表達出打破現代社會,重塑新世界的強烈願望。正如作者所說,人類要實現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飛躍。如此情懷,不由使人感佩至深……

8樓:啊虞婭

《邊城》吧,這本書是我還在上學的時候看過的,說不上印象深刻,因為時隔多年,裡面的人物性格以及故事情節都記不太清了,但是確是最有情懷的一本書,裡面的主要人物都挺喜歡的,特別是翠翠,真的很善良,很美好,當時我們老師還調侃班裡男生,說哪個男生不想娶乙個像翠翠一樣的女孩呢,還有,當時的背景雖處於動盪戰亂時期,但是那裡的鄉村風光依然魅力依舊,人與自然的相處和諧無比,敬畏自然。還有人們的善良,樸實,對美好的追求都很真實,同時也有很多感人的地方,也充滿了些許遺憾,最後的結局是乙個開放式的結局,我希望的是,翠翠一定等回了她想等待的人!

2023年,你陪孩子讀過最有趣的一本書是什麼?

胖湯圓圓 繪本之所以有趣,那是因為它讓孩子體會到了快樂,讓父母感受到了孩子的快樂!最觸動我,讓我真真體會繪本帶給哲寶最大快樂的當屬 小雞球球藏貓貓 哲寶一歲多,這是他的第一套故事型別的繪本,平常都是我用一塊毛巾和他藏貓貓,小的時候每次揭開毛巾的時候,他都會大笑,可隨著長大,慢慢免疫了,直到遇見了 小...

你是如何讀一本書的?

冕雲 這個問題就正好戳到我了,於是不邀自來。不敢講讀書冠絕同輩,但至少要強過大部分同齡人。舉個例子,三四年前高考語文一捲考到魯迅 故事新編 裡的一篇,新編的大禹治水,當時剛上初中,就已經讀過了。當然不敢講自己讀得多懂,畢竟有點囫圇吞棗的感覺。事實上我覺得讀書這種事情,最大的動力是個人的興趣。我的讀書...

讀一本書好?還是聽一本書的講解有用?

稚餘笙 一本書不是每乙個人都能百分之百的看完的,讀書中遇到比較難理解的時候,耗費的時間更久。而在聽講解的時候,能更好的熟悉書中的內容,對較難理解的詞語也能更好的理解。相比較而言兩種方法都有各自的好處,更重要的還是看個人的選擇。 水心子 讀完一本書需要很長的時間,有的人需要幾天或者幾個月甚至一年,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