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人為什麼很少將希臘語經典翻譯成拉丁語?

時間 2021-05-06 02:16:45

1樓: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古羅馬精英大多是懂希臘語的,不少還能用希臘語寫作。奧列留的《沉思錄》就是希臘語寫的。

4世紀開始,西部羅馬帝國的人希臘語就不怎麼好了,這個時候比如聖奧古斯丁的希臘語就不好,只用拉丁語寫作。

後來因為傳教的需要,把希臘文聖經翻譯成了拉丁文(Vulgate)。中世紀晚期和文藝復興時期,因為對古典學術的興趣復燃,又有很多希臘語著作被翻譯成拉丁語。

2樓:

因為根本就沒必要。

拜占庭(東羅馬)什麼時候著裝,軍事風格不像傳統羅馬了? - 淮右布衣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

羅馬誕生日起就是希臘的乙個組成部分,或者說羅馬文明本身就是希臘化諸文明的一支,兩者關係類似於今日南北方,除在細枝末節上有些不同之外,總體來說沒有太大的區別。

古典拉丁語和古典希臘語的語法除一些細節之外總體上大致相當,古典拉丁語不斷地從古典希臘語中汲取詞彙豐富自己的詞彙庫存,以至於到最後羅馬人自己都誤以為拉丁語源自希臘語,或認為拉丁語是希臘語的一種方言了,而這對於誕生不久的羅馬文明來說至關重要——希臘在羅馬出現之前已經是發展了數千年的高度文明,是當時的強勢文化,是故古羅馬人崇敬希臘文化這樣的想法並不稀奇。

實際上,羅馬人一開始就是以懂希臘語作為有文化的象徵,羅馬的公文、布告和行政命令也一直以來都是以希臘語、拉丁語共同頒布,自羅馬的王政時代開始,羅馬的上層社會也都能說一口流利的希臘語——若依今日之標準,則帝國一開始就是兩種官方語言的國家。

當然地域差異肯定是有的,希臘、安納托利亞等地以希臘語為母語,以拉丁語為第二語言,埃及、敘利亞等地則以希臘語作為通用語,這些地方是帝國的經濟、文化中心,無論是人口還是經濟都佔了整個帝國的絕對多數,後來遷都新羅馬也跟這個有關;老羅馬則一直主要作為政治中心或國家的象徵,人人會說希臘。拉丁兩種語言;而在帝國西部則以拉丁語作為母語,希臘語則不太流行,但依然擁有高勢能語言的地位並廣泛流行於上層社會。

3樓:德川義政

其實很簡單,題主說的是希臘語經典著作的翻譯,但無論什麼著作在羅馬帝國時期,能夠接觸到書本一類的大多是權貴(不排除市民),書籍在沒有印刷術的時代傳播,主要依賴於人工手抄,價值昂貴,所以羅馬上層貴族為主要的書籍閱讀者。

加之古羅馬的雙語政策的推行,除母語拉丁語外,上層普遍會流利使用希臘語(軍隊中只允許使用拉丁語)。西方行省的公告主要以拉丁語和希臘語共同發布,東方行省則用希臘語發布。傳統的羅馬上層從小便請希臘人作為家庭教師來培養自己的希臘語水平。

印象最深的是在蘇維託尼烏斯的《羅馬十二帝王傳》中,尼祿在元老院面對來自義大利的元老用拉丁語慷慨陳詞,對來自東方行省的元老用希臘語演說,以博取他們的好感。後來東西羅馬分治以後,希臘語漸漸成為東部的官方語言。

結合這兩點我們可知,早期希臘人的著作大多不必翻譯成拉丁語,其閱讀階層多自上層,而上層是嫻熟掌握著兩門語言的羅馬公民(權貴為主),非但不用翻譯成拉丁語,反而在一些撰史過程中,刻意使用希臘語,來彰顯自己做為埃涅阿斯的後人。

4樓:bona

希臘人Livius Andronicus(Livius氏族的釋放奴)在前240年為Ludi Romani(羅馬節)創作的拉丁劇可以看作拉丁文學的開端,而這個拉丁劇很可能是某個希臘劇的翻譯和改編。還是這位Andronicus用義大利半島古老的Saturnian格律翻譯了荷馬的ODYSSEY,用來教羅馬貴族子弟。拉丁文學就是從對希臘文學的翻譯中誕生,在對希臘文學的imitatio(模仿)和aemulatio(競爭)中發展。

一開始,羅馬人都用希臘文寫作,早期的羅馬史家(元老院史撰)如Quintus Fabius Pictor就是用希臘語寫作(作品失傳),不然希臘人看不懂。當時的羅馬在文化上還是非常落後的,想要在希臘化世界宣傳自己,就必須用希臘語寫作。羅馬貴族階層從小接受雙語教學,他們的課本是荷馬史詩,當時還流行去希臘學習哲學、修辭術,而希臘人在羅馬元老院可以用希臘語演講。

在這種情況下,實在沒有必要大量翻譯希臘作品。羅馬人要做的就是用拉丁語創作出自己的經典,就像西塞羅和維吉爾那樣。

@Mark Cheng 感謝追加提問,我補充回答一下。從僅存的Odusia(ODYSSEY的拉丁篇名)殘篇很難判斷翻譯質量如何,但是可以肯定,Andronicus把希臘神的名字拉丁化了,比如希臘的Muse(繆斯)叫Camena(歌唱女神)之類的,後人似乎並不買賬,很多沒有沿用下來。不符合羅馬宗教觀的部分,用「曲筆」翻譯,比如希臘人會說某人「像神一般」,羅馬人沒有把人神化的觀念,Andronicus就翻成「傑出的」。

其他的,我只知道有Cicero翻譯的柏拉圖《蒂邁歐》流傳下來。可能西塞羅對這篇自然哲學對話的內容感到陌生,所以做了乙個相對嚴格的翻譯。但是,這篇翻譯不是單獨成書的,而是他的一篇已經失傳的對話的一部分。

這些早期的翻譯都是比較自由的,類似複述和再創作,包括像盧克萊修的《物性論》也用到許多希臘材料。羅馬人創作的目的是為了學習、模仿和超越,並不是想要做嚴格的翻譯,在普遍都掌握希臘拉丁雙語的情況下,嚴格翻譯也沒有必要。直到古代晚期(三世紀以後),羅馬帝國分成東希臘西拉丁兩部分以後,在帝國西部精通希臘語的人越來越少,才逐漸產生嚴格的翻譯。

聖經新約的翻譯也是在這個背景下產生的,不然人人可以讀希臘語,對拉丁譯文也就不會有多少需求。

5樓:

可能他們理解的翻譯和我們不完全相同。西塞羅翻譯(嚴格意義上的)了不少,化用了更多——至少在他看來,嚴格意義上的譯文對羅馬人用處不大,更重要的是如何提供一種符合羅馬文明需求的理解方式。

古羅馬人名 us結尾和希臘語是否有關?

Reinhard 的 這個答案 講得非常明確了,建議移步 有關,都繼承自原始印歐語。希臘語的 os結尾比拉丁語的 us要古老一些 好像是索緒爾說的 文段出自Priscanus,Institutionem Grammaticarum 1 O aliquot Italiae civitates test...

為什麼古希臘語中表示 靈魂 的詞psyche, 同時有 蝴蝶 的含義?

麵包糰子鰻魚飯 是因為古希臘神話中,丘位元 埃若斯 的妻子名字叫Psyche,她被宙斯從人類晉公升了神位,成為了蝴蝶仙子,所以這個詞既有人的靈魂之意,也有蝴蝶之意。 郭奉孝 諸位答案說得不錯,我補充乙個旁證 泰語的 peeseuua 既可以指一種精靈,也可以指蝴蝶 是靈魂 話說這答案應該扔到 不同國...

為什麼希臘人能留存下來 羅馬人反而沒了

說著衍生自拉丁語的諸語言的人,包括羅馬昔日疆域之內的義大利人 法中國人 葡萄牙人 西班牙人 羅馬尼亞人 比利時瓦隆區人,以及地球上更廣泛區域的拉丁美洲人 西非人 魁北克人等,都是羅馬人 暴論 元尚 表述的不明白,既然留存下來了,怎麼會沒了。沒了就不能叫留存下來的。我覺得題主的問題應該是這樣的,希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