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很多漢字容易被讀錯,為什麼不用大眾更容易接受的讀音代替呢?

時間 2021-05-30 10:55:42

1樓:「已登出」

中共自己是工農的政黨,因此要把工農的利益放在首位。只有知識分子才能讀對的字音,肯定得改成工農慣用的字音。

但修改字音不能太隨便。除非真的到了絕大多數人都會讀錯的地步,不然就不能隨意修改。

就拿「血」來說,小學語文老師應該都會告訴學生它的正確讀音是xuè和xiě。雖然人們習慣把它讀成xuě,但很多讀錯的人其實都知道正確讀音是xuè和xiě,只是因為身邊的人都讀錯了,自己才將錯就錯。

相比之下,「蕁麻診」的「蕁」在現實生活中出現得比較少,我們在語文課上也未必會學到這個字,因此它的讀音就有修改的必要。

2樓:愛睡覺的樹懶

問題當中題主說,「例子太多就不舉例了」。

然而實際上如果你可以舉例的話,就能更清晰地意識到這個問題,並不簡單。

乙個字或乙個詞,這個人讀錯,那個人並不一定就容易讀錯。我們如何得知其他人也會讀錯?這50%的資料又是怎麼來的呢。

想要論證乙個字有超過50%的人都會讀錯,這本身的工作量就很大。

但語言發展史上語音的變化很常見。

就拿廣為人知的例子來說,呆板,這個詞是由ái bǎn變來;而《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中的「熟」讀shú,《現漢(第六版)》已正音為shóu。我這裡也「例子太多就不更多舉例了」。

這就是「社會約定俗成」。

語言在永恆地變化著,因為使用的人和社會永遠在發生著變化。

3樓:雪溼舟

1.可以改。

2.已經改了很多。

比如「癌症」的「癌」,本來是讀yan,為了和「炎症」區分,改為讀「ai」。

又比如「從容」在以前是讀第一聲的,讀錯的人太多,現在改成讀第二聲。「高處不勝寒」「不勝感激」的「勝」,以前是讀第一聲的,讀錯的人太多,現在改讀第四聲了。最新的乙個方案中,「血」的讀音也統讀為xue第三聲了。

3.改字音是要乙個過程的,一步步來的,不能一下子改太多了。一方面改讀音也需要很大的成本(教材、工具書、軟體等等),另一方面也為了防止改過了。「二簡字」就是乙個教訓。

4.字典裡常有「舊讀」的說法,這些就是改過讀音的。

4樓:張修武

你從哪覺得現在不是這樣做的?現在就是你說的這種做法,雖然很多人不同意,比如本答案下的一些答主,包括我。

比如呆板、確鑿等等的讀音,都是按你說的,白字因為錯的人多了變成正音。至於題主你的感覺,差不多就是因為錯的人還不夠多,而恰好你錯了而已。

為什麼很多日語漢字保留了不區分意義的異讀?

七七氣氣 說日語前,想先說一下漢語。其實我一直都會懷疑,我念的普通話詞彙發音是不是正確的,還是說這裡面也有投票性質。我現在還清楚記得,小學語文課學到 弄堂 這個詞的時候,語文老師本來教的是 nong tang 後來又改成了 long tang 就算不提方言,中文的多音字不多嘛。專有名詞保留當時傳入的...

既然過年時,很多夫妻都在爭吵去誰家,為什麼不採取各回各家的方式呢?

Squirrel 很多人用一句傳統壓死人,實則是頑固不靈榆木腦袋,用傳統的遮羞布來掩蓋自己自私的本質。小孩子都懂得對於傳統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各回各家沒什麼不好,一年一家也很公平。本質上原則上接受不了的東西,怎麼樣也會有不甘,與其這樣還不如大家各回各家,都開心的好。 小飛俠是金色的 過年回誰家過年,...

為什麼很多漢字都有兩種讀音?

青山先生 簡單來說,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1.正常情況下是語音演化的結果。包括同源詞意義分化產生新讀音,比如 好 的上聲和去聲兩音。還有同一讀音在演化過程中演變成不同的音,比如 給 血 等古入聲字。2.非常情況是漢字簡化造成多音。當初制定簡化字方案時,將原本不同的幾個字簡化為同乙個字,造成一字多音。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