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語很多的字詞為什麼不能用漢字書寫?

時間 2021-05-08 09:08:41

1樓:江五梵

ne(nong,n nong,n ne)汝(汝儂)ngu(nu,ng nu )俄(儂,我儂)°l'i, j'i, ke,n'ne(l'i ne)伊(渠儂)nji (ng li,ng laeh)伲(吾裡,吾篤)ntoh 汝佦(leh,laeh是toh之變)l'i toh伊佦リトッ

meh末メッ

tat 搭タッ

ke 嘅ケ

kek 個ケッ

zeh kanh寔行 ゼッカン

jeh亦

lau 咾(表原因的字尾)

lek 叻(什麼的)レッ

tse 哉ツェ

nye 原(仍舊)

toh 佦トッ

ze 萃ゼ(表「全部」意)

lek 仂(在)レッ

thek 脫

ke 該ケ(「此」意)

e 誒エ(「此」意)

gek 詥ゲッ(「彼」意)

kue 譮(那)クェ(「其」意)

ue 諉ウェ'(「其」意)

laur nyan ka 老儴(仩)家^(父)tso 咗ツォ

ka 介カ

lang 俍ラウン'

lattok 仂佦レットッ

lek he 仂許レッヘ

zan ho 場化ザンホ

leh lang 仂俍レッラウン

leh li 仂裡レッリ

ten 蹾(留駐)テン

ciax 著ギャ(「能幹」意)

tat 沓(該沓)タッ

tsil之ツ

na hanh 哪行ナハン(「如何」意)

mek zilx cien 物事經メッズキンna met 乃末

hieh歇ヒッ

2樓:「已登出」

俗字寫得多,是因為不知道本字。比如蘇州話的「倷」,其實本字是「汝」,這是個地道的漢語詞。但是吳語本來的魚韻讀e的層次大部分被更晚來自通語的iu換掉了,所以不知道ne是「汝」。

3樓:

不能用漢字寫可以用日語寫啊!南朝宋吳語輸出到日本,日語至今仍保留了很多吳語詞彙發音,大家可以去聽一下「杏仁」這個日語發音,和現在的吳語發音是一摸一樣的。

話說回來,粵語什麼的,最多讓他們證明是唐音也沒什麼了不起啊?南朝宋比唐早200年,南朝的語言屬於上古漢語,作為吳語使用者應該感到榮耀。

4樓:

我覺得題主是不是有點用心險惡啊,竟然拿維吾爾語和粵語相提並論,什麼意思?維吾爾語是另個語系的語音,所以才有完全不一樣的文字。可是粵語和吳語都是漢語方言,不用漢字用什麼?

吳文和粵文又是個什麼鬼東西?即使是一些方言口語生造字也是漢字啊,普通話的咱和您這類的就是北方口語的生造字,雖然不是古典漢字,但也是漢字啊。

5樓:水冰夏

好奇怪。一群香港用粵語口語文字的忽悠一群吳語人也創造吳語口語文字。可能嗎?

你當在英國殖民地?江南文化是中華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歷代江南才子佳人文人墨客用漢字書寫出千篇詩詞。

創出口語來用途何在?孩子專門學會吳語口語,以後看普通話讀物會不會有障礙?就和南韓創韓文後看不懂本國古籍一樣。

越南喃字被拉丁文代替後越南人別說古籍,連寺廟牌匾上的字都不認。所以講發明吳語口語文字從情理,文化上行不通。法律上也行不通。

國家出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用來規範語言和文字。沒利不起早。香港人如此勤快教授自創口語文本背後是何心?

香港粵語人士親臨知乎來指導吳語區人民如何自創口語文本。有那麼好心?平時講除廣東以外都是北方鬍化撈頭撈仔,公開歧視大陸人。

這會兒獻殷勤?背後小心思還不是想拉個墊背的。拉上吳語區人民抵擋中國統一規範語言文字所帶來的壓力?

俗話講的好:無利不起早!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6樓:塵世間

很多人是不是陷入乙個誤區???

漢字不是普通話專用的,首先你要先懂得這個。

漢字是全中國方言統一用字(除個別少數民族語言有自己的文字以外)

書同文導致就是不管你說什麼話,卻都是這麼書寫。

只有很多在普通話裡已經不用的詞彙,卻還會在方言裡出現。如果你不懂方言,官話使用者壓根不懂什麼意思。

你說粵語裡有這些詞,這些詞也不過是普通話裡不用的但是原本就存在的漢字,吳語裡也有啊!只不過普通話不用而已。

舉幾個例子吧:辰光聚頭覅爿事體烏堂囥昼過…… (這些不是諧音字!不是諧音字!不是諧音字!說三遍)

你可以去查這些詞彙是什麼意思,這些就是原本就存在的漢字詞彙。只不過普通話不用罷了。

7樓:李源

先說答案,有。但是你看不到也接觸不到。

有兩個原因。

1.本地詞彙逐漸被普通話詞彙覆蓋,很多上一輩常用的詞都沒有了,直接用普通話的詞了,當然寫出來就一樣了,你也就看不到吳語特有漢字了。比如「鱟」用來表示彩虹,但是現在年輕人都直接說「彩虹」,你就見不到「鱟」這個字了。

2.吳語是有漢字對應的,但是很多問題在於很多人喜歡拿這個漢字在普通話裡的音去對應,而不是拿這個漢字在吳語裡的讀音去對應。

而造成這個問題的很大乙個原因,是很多人不懂最基礎的漢語的音韻學,以為這就是另乙個字。當乙個人了解了「人」字在吳語裡就讀「nin」的時候,他就不會寫成「浙剛寧」而是寫成「浙江人」讀成「zeh gaon nin」了。

我也不是學音韻學的,只是在大學時候去中文系現代漢語課程聽過課,但是我學完這個課的時候,很多以前不知道是什麼字的詞都明白了。比如:泥心=膩心、開鍋子=鉛角子。

粵語那種夾雜英文本母、各種「口」等表音漢字的文章看得頭疼,是非常不規範和沒水準的表現。

8樓:Medallion

吳語用的就是漢字,現在很多吳語地區論壇上,雖然他們發的是家鄉語言,但表達出來還是漢字漢語。也就部分詞彙片語有特殊表達意思,那也是經過各地文化融合而新形成的。

9樓:「已登出」

吳語之所以是漢語一大方言就是因為也是跟漢字對應的,每個音節都有乙個漢字,粵語你說有自己的文字,我猜你是把繁體字當成粵語的單獨文字了吧,這是不對的

10樓:

思忖題主所說吳語的漢字,我覺得可以分兩層意思理解。

1、吳語特徵詞的漢字標記

吳語作為乙個獨特的方言連續體或者是語種,肯定有些風格明顯或獨特獨有的詞彙作為其特徵詞彙,讓了解吳語的人一看就曉得是吳語。比如:

「覅」fiau 弗要之合音。不要、別。

「囥」khaon 藏物。

「潽」phu 液體溢位。

「塕」on 灰塵。「埲」bon 揚塵。

「事體」zy-thi 事情;工作。

「生活」 san-ghueh 工作,活兒;體罰。

「交關」ciau-kuae 很;很多。

「結棍」厲害;迅速利索。

……(注:不都是本字。)

2、吳語的漢字正字法

吳語是漢語一種,當然理論上可以漢字表記。但可以說,除了蘇州話、上海話等少數書面資料較多的方言有較約定俗成的正字法,對於小城市鄉村的方言點,正經的書面形式幾乎是不存在的。不僅吳語如此,其他方言大抵也就粵語閩語中稍好,其他都是野放狀態。

沒有書面形式主要是,沒有訴求。沒有文學作品,也沒行政用處。(就粵語那套口字旁滿屏的俗字,就是因為香港警察要記錄審訊創制的。

)可能傳統戲曲曲藝中用到土語之處還有表記需用,也算留下一點資料。

所以大多數人只會用普通話諧音。真慘!

11樓:張家灝

吳語沒有對應的吳語文本,海上花也是用正體字按吳語讀音和語意寫的。但是我原來在學校看到過一本書,是用音標和正體字來注音吳語。

為什麼吳語人在華語網路用的是普通漢字為主而粵語人不是?

瘌子老角 儂只憨大 憨大,已經被剛度代替了,只是吳語沒有乙個強有力的標準音影響,增加吳語內部之間的粘度。而白話不同。TVB ATV影響了整個廣東地區30年上下。 荀令君彧 說聽不懂就滾的,怕是極端分子,要麼就是挑唆狗,這點不必理會。當然,你要說用吳語正字,確實絕大多數的吳語是有正字,這一點不假,不過...

為什麼在很多菜裡不能用雞丁代替豬肉?

不吃海鮮的喵 雞肉處理好比豬肉好使,我們家除了肘子豬蹄以外別的都換成雞肉和牛肉了 連我表弟表妹最愛的炸里脊也讓我改成炸雞胸肉了 水煮肉換成水煮牛肉,倍兒香 玉哥 你可能無法理解 乙個東北人 常年在外 看到食堂有賣燉酸菜 那種欣喜 以及吃了一口裡面的 小排骨 後 發現是雞肉 的心情老子長這麼大就從來沒...

為什麼「絲綢」一詞沒能融入日語中成為漢字詞?

Hollow 這是因為古漢語 綢 字不是指綢緞,作絲織品的 綢 寫作 紬 日語對綢字保留了其本來的寫法紬,訓讀為 取紡 之義。其指代範圍有一定縮小,特指熟絲 紬糸 織成的絲織品。 眾所周知日本大規模引入漢文化有兩個時期,南北朝時期與隋唐時期,引入的漢字讀音也稱為吳音和漢音.那麼可以認為,除開這兩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