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的天理 道心 氣質之性 天命之性等在唯識論的八識系統中如何安立?

時間 2021-05-30 08:37:57

1樓:孤獨的六邊形

很想寫乙個詳細的,但是還沒完全梳理出來啊。藉此隨便寫一點吧@zzzz

1.宋明理學和大乘佛教,特別是如來藏和唯識宗的淵源很深,從侯外廬到張祥龍都有所闡發。題主的行為恰是宋明理學的探源。

2.所謂天理,大略等同於婆羅門教的梵,大乘佛教的緣起性空。所謂道心,大略等同於婆羅門教的我,唯識宗的內識,大乘起信論一心二門之一心。

所謂氣質之性,大略等同於大乘起信論的心生滅門,或者唯識的前七識。所謂天命之性,大略等同於大乘起信論的心真如門,或者唯識的阿賴耶識。

2樓:

理學不同流派之間的概念定義是有差異的。高度也不見得一致。

有的「性」略當於末那識,有的「心體」定位又與阿摩羅識相近。有些流派對「氣」的論述甚至可以與藏傳佛教裡命氣和阿賴耶識的關係比較。

到後期還出現了禪宗傾向的理學。甚至三教合一傾向的「理學」,如林兆恩講的「本體教」。

明朝憨山大師和藕益大師的著述裡也有談到過儒家理學的部分,可以作為參考。

對比需要建立在對各領域的真實了解上,像這些講究修證的領域,如果沒有深入實踐而只是在研究文字理論上下功夫,也許就和盯著標月的手指想象月亮差不多。更別說連相關領域的原典文字都沒有看過就「想當然爾」了。

某些宗教徒的判斷大概是直接由意識形態和情緒做主的,對他們而言「真相「永遠就只是自己腦子裡已知的那個。

3樓:齊天大聖

天理,道心等,都屬於第六識的思維意識,和第八識關係不大。如果單講理,不管什麼樣的理,這在唯識屬於心不相應行法,屬於行蘊,是第六識的所緣境,如果講道心,它應該是指第六識的慧心所,慧心所就是我們所謂的思維,天理或者道都屬於所緣,而能緣道和理的心是第六識的慧心所,屬於能緣。第八識只有五個心所,觸,作意,受,想,思,第八識不能有思維,不能緣理,所以天理和道心與第八識無關。

天命之謂性(本性),率性之謂道。慾望也是人的本性之一,難道說按照慾望去做事也合乎道,這句話作何解釋?

山木君 性分為兩個部分,要一分為二的看待,乙個是慾望之性,這個很好理解,就是物慾,為了生存與繁衍為目的,只知此性者為物所累,身體的行為全部被物慾掌控,這個是大部分普通人的生活。這個在道家也稱為後天之性,或者叫魂魄的魄。他體現在人的身上就是情慾,一股收縮,想要穩固安穩的能量。乙個是叫天性,或者佛說的自...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為道,修道之為教。怎麼理解?

梧桐樹下讀書人 性 即事物的自然本性,是事物與生俱來的,所以說 天命之謂性 率性 就是做事需遵循事物的自然本性,用道家的話來說是 順其自然 用馬哲的話來說就是 按客觀規律辦事 最後一句話就很好理解了,按照以上的做法自然就能夠做到教化世間。 徐曉軼 這種問題最討厭了,知道我就是個工程師,這種咬文嚼字的...

怎樣理解張載的雙重人性論(天地之性和氣質之性)的現實意義?

誠意 沒看過張載先生關於天地之性和氣質之性的表述,這個問題也沒有回答的根據,看到上一位答主說的本性和習性的回覆感覺引用的太繁複,不容易看明白,自己有些觀點想說說,拋磚引玉,各位大師們請不吝賜教!先說說 習性 兩個字,也不引用各位先賢們的論述了,就用平時生活中的言行舉止來說說。我們每個人經歷的社會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