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明白五蘊皆空,為什麼還有慾望想追求?

時間 2021-05-30 03:21:14

1樓:kada

這裡的空,並不是空無的意思,而是變異,不實,不永恆的意思。你很有慧根,能明白這道理。同樣,知道了這個道理,並不能馬上令你淡泊五欲而一心向道,還要去修,去轉化意根無始以來的攀緣五欲的性

2樓:

如實知色.色集.色滅.色滅道跡.色味.色患.色離如實知。如是受.想.行.識。識集.識滅.識滅道跡.識味.識患.識離如實知。此諸法無我.無常。乃至空我.我所。

明白五蘊皆空的前提是如實知五取蘊,五取蘊集,五取蘊滅,五取蘊滅道跡,五取蘊味,五取蘊患,五取蘊離如實知。

如實知五蘊。時。照見五蘊皆空。

建議對比檢查一下是否真的如實知,如實照見。

3樓:

明白不等於脫離控制。人類就像程式設計好的機器,慾望是設定好的程式之一,遇到不同情況就會觸發慾望。如何看待,脫離還是其他的方法選擇就是不同的道路,認識到五蘊皆空只是讓你認識到,如何做才能決定是否能解脫

4樓:南柯一覺

你只是知道,並不是你生命的品質。生活中往往會有道理我知道,可就是做不到的情況。學佛,不是光知道多少道理就可以的,而是能做到多少道理。這個,必須得慢慢來,信解行證,缺一不可。

5樓:齊天大聖

五蘊皆空僅僅是法空,可是斷煩惱的卻是人空。所謂人空就是指有情的輪迴是因緣所生的,並沒有永恆的輪迴之體,這個思想就是十二因緣法,當十二因緣法流轉起來就是苦集二諦,當十二因緣法還於寂滅就是滅道二諦。這四諦十二因緣法實證之後就會明白有情依業而輪轉,一切命運和遭遇都是有因緣的,從而可以看破放下。

法空思想是大乘佛教後加入的,而佛法其實只有人空,也就是四諦十二因緣法,人空實證後就會產生斷煩惱的般若正見,成就初果羅漢

6樓:暫時先生

其實我很希望你能闡述一下你對五蘊皆空的認識,你是如何理解這一點的呢?

如果只是從知識層面、邏輯層面理解五蘊皆空,那麼還不充分。就算說的再好,也只是一種學術。

佛法是實踐的學科,對於五蘊皆空一定要從直觀體驗的層面如實「看到」,當你真的如此「看到」。慾望與追求便無從公升起了。

五蘊的「空」,要從緣起的視角去觀,而不是僅僅分別、割裂的單獨觀某個蘊。

操作上可以簡單歸納為:於六入處觀集滅。

暫時先生:高階指導:2煩惱何生?煩惱何滅?(一)暫時先生:高階指導:3煩惱何生?煩惱何滅?(二)

7樓:影子先生

色受想行識是乙個過程,由色生受,由受生想,由想生行,由行生識。(其實也就是十二因緣)

慾望其實屬於想的層面了,而追求慾望又到了行的層面,一旦行了,便有了識,也就走完了乙個輪迴。

而你有慾望,又是因為六根接觸六塵(色)時,產生了好壞的感受(受),如果你對於這個受的好壞產生了執取和厭離,(也就是你喜歡好的感受,討厭壞的感受)其實也就是貪和嗔,這個時候,就有了想,那麼就會有相應的行和識了。

你說五蘊皆空,那麼你能看到美女而不直接得出美醜的定義,並且能對美不執取,對醜不厭離嗎?

五蘊的確是空的,但是通過邏輯得到的結論不會直接讓自己解脫,這個世間還有業力和習性。

(業力)即使自己覺得五蘊皆空,因為業力不空,還是會有極端的磨難和逆境出現,那個時候能不能空,就是檢驗自己是不是真的悟到空性的時候。

(習性)即使知道色即是空,看到喜歡的,還是會習慣性得出結論並做出行為,習慣的力量很難在一時間就能克服,又需要修行去淡化自己的習性。

題主的結論(五蘊皆空)沒啥毛病,只是對於這個結論所領悟的深度不夠(慧),修行的戒、定功夫也不足夠,所以,還會受到慾望的侵染。

8樓:於海洋

佩服,明白五蘊皆空真是功德無量啊。慚愧,不如您啊。

我誇的是誰?誰的「見地」高?

我肯定沒五蘊皆空。所以我能區分「你我」

提問者都明白了,受想行識。

你接「受」這個答案麼?

無論接受不接受,都有乙個提問者在。

這個就是「我見」

斷我見沒?

所以說有煩惱正是因為有乙個提問者在承受煩惱的啊。

那個不就是「你我他」麼?

這種抖機靈的答案其實也沒啥意思,「我執」真的是很難斷掉,或者說沒有勇氣去斷掉。╭(°A°`)╮唉……

9樓:法曦

小美知道自己瘦下來會漂亮很多,可她無法堅持鍛鍊,也管不住嘴。

高中生小李相信考上名校能有光明的前途,可他沒辦法像學霸那樣玩命努力。

新晉爸爸大林明白多陪伴孩子很重要,可他有那麼多工作和兄弟聚會都放不下。

王大爺知道自己的病情必須戒菸戒酒,可他還是忍不住偷偷喝幾口、抽幾根。

你我凡夫,知之甚淺,行亦甚難。且行且修,相扶互勉。

聽到≠知道

知道≠做到

做到≠得到

得到≠悟道

10樓:護法居士

你觀「慾望」是不是「想」「行」蘊?

追求了慾望之後是不是得到「識」蘊?

而若無「色」「受」蘊染著,「想」「行」也無從生起。所以「慾望」就是五蘊中物,本性即空。

能明白嗎?

11樓:張一朵

過多的慾望會產生強烈的執著,基本的生活慾望還是要有的,善法欲要有的。在家和出家不同,出家人要出離,慾望是出離心的羈絆。在什麼位置做什麼事。

12樓:ncit2

佛教是揭示自然本質和生命本源的科學體系(其實自然和生命是一元的)。它是採用的研究方法是「實證」,這種實證不是我們現在科學界的向外求證的方式,而是「向內」去求證,通過提高自我的「能力」、強化了解自我和世界的能力,從而真正了解自然和生命的本質及本源。

正因為如此,很多道理你懂了,但是還沒有具備實證的能力,因此只是表層的知道,並沒有真正了解本質。只有通過特殊的鍛鍊(修煉)使自己具備真實強大的能力,才能洞見道理下面的真正含義。

因此佛教最強調實修,只有實修有成就了,才真正具備能力,去把握和控制自我和自然。

對慾望的把控,沒有能力是萬萬做不到的,而能夠把控慾望,放下貪欲,僅僅是具備真正強大能力的最初級階段。真正的功夫遠遠在把控之上,要鍛鍊得沒有把控、連想把控的心念都不存在,而不踰矩。一切自然,毫無造作……。

(這是要真正下功夫,不斷的歷練努力才能慢慢做到的)

13樓:Lan hou

明白並不等於看破,頭腦裡的想法不代表心的證量。否則佛學院裡學習好了就好了,最好配合內心感知覺察,和世事無常鍛鍊越來越快的不再當回事,對於世情無論怎樣發展都能淡然處之。

14樓:淨土觀自在

那說明你還是不知道啊,知道和似乎知道,那就不是乙個層面,發射火箭,小數點可不能亂點。

五蘊皆空了,那我問你,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怎麼理解?

五蘊皆空之後,蚊子咬你,你還會生氣嗎?你還會癢嗎?

你的身體體驗過什麼是空,次一點,什麼是輕安沒有?或者靜坐10分鐘,覺得渾身舒服沒有?

觀自在菩薩行的是深度的波羅蜜,才發現五蘊皆空的,你行過沒有?

有沒有聽過,蘇軾和佛印禪師「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東的故事」。

15樓:雲上雪

鏡中花,水中月,都是虛假的,可人們還是會情不自禁的讚嘆喜愛,電影中故事是虛假的,可人們還是會不自覺的感動落淚。慾望始終在那裡,但不執著,也就是了。

五蘊皆空的空,是什麼意思?

品牌節度使 心經裡面有兩個空。第乙個空是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中的空,這裡的空是指的虛空,虛空與色質非同非異。第二個空是 照見五蘊皆空 中的空,這裡的空是假的意思,就是說,色受想行識這五蘊其實都不是真實的,都是人因為無明幻想出來的,十二緣起中說,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六入.五蘊在十二緣起就...

五蘊皆空是什麼樣的狀態?

qrh1980 我直接給你說絕對真理,絕對真理超離言思,文字上能描述的就是 本體法身,遠離四邊八戲的大空性 自性報身,顯現清淨光明 大悲化身,周遍一切 用比喻說,虛空 法身 有太陽 報身 放出光茫 化身 利益一切。 林覲心 五蘊皆空不是一種狀態,而是乙個結論,以此而轉化成一種原則一種認知 你可以認同...

如何才能慢慢領悟五蘊皆空,心不住了外境?

心靈樂園 通過禪定,完全可以突破焦慮的層面,進入到意識的最深層。在最深層的狀態中,完全可以感覺到無比的自由 輕鬆 寧靜與快樂,佛教稱之為禪悅。長期修禪的人會上癮,因為修禪所帶來的快樂,已經遠遠超越了外在物質刺激感官而產生的所謂快樂。禪有三種 第一種禪,是佛教最高端的禪。這種禪在中國的開山祖師,是達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