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不了解 四諦五蘊十二處十八界 因緣法 所緣,能緣這七個要點建立起來的毗婆舍那就是弱的毗婆舍那?

時間 2021-05-31 15:50:14

1樓:於海洋

我連你說的那個名詞啥意思都不知道

邏輯上解讀一下:上知乎的禪修者是興趣者多還是和尚多?

所以題主能得到啥樣的回答?

同為愛好者的回答:

心有所覺時,自然會找各種渠道(不限於文字知識)去驗證,心有所迷時,那自然是「覺」時才知道前面是「迷」啊。

小學到大學那些學的知識是我們都感興趣的麼?

學佛又不是上學,興趣愛好有人逼著學麼?

哪種方法自我感覺有進益就學哪種,問己學佛的初衷就可以了。

2樓:「已登出」

修定的部分知識不是很多,幾句話講完nijiukeyi進入

修定,加上尊者指導沒什麼問題,修觀是需要點知識,你起碼要知道自己觀什麼,觀五蘊,先說色,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你修動中禪,身體肢體得動,你要觀察動的過程,動動動,然後你發現動的因是意門的決定,呢就是名法,以後進一步發現沒有乙個我的手我的身體在動,都溼一堆名色不斷的姿勢生滅而已,之前的動作消失新的動作開始,你會觀察到無常和與我,之後才會體會恐懼,和苦,

比如修眼,看到手機,你要知道你在看,現在又去看電腦,你要知道你看的物件變化了,一會是看這個看那個,不停的看,所以你要觀為什麼不停的看,是心的主導,所以你就慢慢的破除我的眼睛在看,只是名色生滅法, 也一樣一會聽這個一會要聽那個,想也一樣胡思亂想,受只有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比如你坐著不動,久了姿勢痛了,想換個坐著,就是苦的逼迫,舒服了一會換了乙個姿勢久了也痛苦,又換姿勢,這個就是苦的逼迫,行,是具體的造作,識就是意門的作用心法,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色就是六根觸六塵外在事物,這個時候會產生受想行三個,還有識的作用,名色就是另一種概論,名色是互相影響的相互作用的關係,修觀的部分就是五蘊六根六塵裡觀察無常苦無我,具體的知識你要去學,這個還是要花點時間很快,一天幾天就可以把理論學好,祝你早日收益,

3樓:王五

因為佛教認為,禪定(除了滅盡定)是佛教與外道的共法,非佛教獨有,而如果想要離苦解脫,就不能只是修習禪定,還要學習你在問題描述裡提到的那些。

所以分歧就在於,佛教徒的目標,證得某某果位,並最終解脫

非佛教徒(你的自稱),你的目標是什麼,「只管禪修培養覺性」(問題描述中所述)?那麼,就佛教觀點而言,只修禪定並不能最終覺悟,就如釋迦牟尼出家之後,曾向數論派(當時的沙門宗派之一)求教禪定之法,習得了四禪八定,但依舊沒有離苦解脫一樣。

為什麼說不了解人根本的原因是不了解自己呢?

陳柏銘 在寫回答之前我要先說乙個大實話,大部分的人都不了解自己。我為什麼這麼說是根據乙個很簡單的邏輯 人是無時無刻在變化的。不管是你的思想,你的身體,你的喜歡的物件等等,人一直以來就不是習慣保持恆定。因此我們說自己喜歡身材姣好的,是因為我了解自己是真的喜歡,但是有一天你遇到了乙個身材一般但是氣質出眾...

留學中介為什麼都不了解學校情況?

Rainsea 客觀來說一下 應該是你遇到的中介老師以常規思路來思考你的問題了 因為碩預的申請者一般分為兩類 專科生和本科分數在60多一點,又非常想去乙個很好的學校,所以才考慮碩預。而對於聖安的碩預或者聖安這乙個類別的碩預,都是要求首先學生是有本科學位的,其次均分在80分左右 依據本科學校而定 這種...

為什麼都不了解我 就過來評判我?

嗚莎花園 就事論事的講。很多情況下都可以在不了解你的前提下對你進行評判。比如你的某個行為是否違法,就跟是否了解你完全沒有關係。即便有某些特殊情況,你可以不承擔法律責任,但是違法事實也依然是可以認定的。 haoyunlai2188 別人了不了解你,其實你是不清楚的,首先不管人家說的對與錯,我們先聽,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