憐憫與慈悲的區別是什麼?我佛慈悲,卻沒有聽聞過菩薩憐憫?

時間 2021-05-30 01:40:39

1樓:白象入夢來

憐憫是什麼?

當你看到比你窮、比你老、身體比你虛弱、處境不如你的人,你產生了憐憫之心。

但是當你看到處境比你優越的人,如川普、馬雲…你會對他們產生憐憫之心嗎?

說到底,憐憫之心是比較之心,憐憫處境不如你的人,你對你的處境有優越感,這不是佛心,這是優越感在作祟。

佛是無我的。你的憐憫之心倒不如說是一種共情心,如兔死狐悲,是動物之間天然的情感。

慈悲心是什麼?

《金剛經》中有雲「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當你已經識破虛相,達到無我時,自然產生的慈悲心才是佛心。

當你不會因為對方的身份而產生不同的情感時,才算是摸到佛學的門吧。

2樓:Carlos Lee

我所認為佛是超脫一切獲得大自在的人,看透世間一切苦樂之人,所以才會有眾生平等的思想,你所受之苦與世間一切苦沒有區別,你所得樂與世間一切樂亦沒有區別,所以慈悲沒有所謂對立面,眾生平等,所謂苦樂也是眾生所受亦平等,所以慈悲對佛來說沒有區別,因為我沒有苦樂,何來慈悲之別

3樓:普波居士

慈悲者,慈能與樂,悲能拔苦。願給一切眾生安樂叫做「慈」;願拔一切眾生痛苦叫做「悲」。

憐憫,又稱悲憫、哀憫。以哀憐悲憫眾生大苦故,而發菩提心,慈悲救護一切有情眾生。

4樓:流光雪曉

大概是因為「慈悲」修飾的物件是「佛」本身,而「憐憫」比較在意其後連線的賓語?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和《憫農》這個例子怎麼樣?

5樓:輕影

憐憫是同情,對別人的苦難痛苦感同身受,慈悲是有能力幫助別人從痛苦苦惱中出離,甚至免除痛苦。

不發菩提心不行菩提道,不可能成為菩薩,菩薩慈悲是因為他們有能力幫助眾生,而不僅僅是憐憫在一旁看著,比如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慈悲心不是一天兩天能發起來,需要長久的修行,在平日中多修平等心,諸法平等,眾生平等,破我執法執。

怨恨等情緒不生起比較難,一般對應貪嗔痴就是修戒定慧,但層次太高。還有就是修慈悲心。情緒的產生是因為執著於自我,維護自我,要想徹底不生起,又說回來了,還得破我執。

情緒是無常的,有生有滅,它產生時,在一旁覺知看著它就好了,會來也會走留不住,不要被它控制就好。

6樓:自在之路

"慈悲,佛教術語,為慈與悲二者的合稱,為佛教基本教義之一,也是四無量心的基礎。大乘佛教中,佛、菩薩以追求慈悲及智慧型為最高目標。

慈悲,梵語karun!a,巴利語同。慈是指帶給他人利益與幸福;慈悲的悲是指掃除他人心中的不利益與悲傷。

慈愛眾生並給與快樂(與樂),稱為慈;同感其苦,憐憫眾生,並拔除其苦(拔苦),稱為悲;二者合稱為慈悲。亦謂給諸有情快樂與快樂之因,並將彼等從苦難與苦難之因中拔救出來,亦泛指慈愛與憐憫。

感恩!祝福!

7樓:

先看中國古代《說文解字》的解釋。(參見漢典:http://

zdic.net

)憐,哀也。憫,痛也。

慈,愛也。悲,痛也。

從佛教的角度,對「慈悲」最粗淺的解釋是「同樂共苦」。

佛陀意為離苦得樂的覺悟者。

因根本智而生歡喜心,是成佛的標誌之一。

當諸佛菩薩因眾生皆苦、諸漏皆苦而公升起慈悲心時,總是與菩提心相伴隨。

當諸佛菩薩受到慈悲心驅動而度眾生時,因菩提心而能洞見眾生受苦之根源,故並非心生哀痛,而是始終歡喜。

因此,我佛慈悲,而非我佛憐憫。

這裡謹引一段對我有很大啟發的大德開示:

問:對他人的慈悲心會帶來更多痛苦嗎?

大寶法王答:有時人們會覺得當他們對眾生公升起更多慈悲心的同時,自己所感受到的痛苦及悲傷也會隨之增加。這是因為我們只將焦點放在對方的痛苦上,而沒有放在對方的身上所致。

為避免這樣的錯誤,我們必須將焦點由痛苦轉移到受苦的人身上,以及思維如何幫助他解脫痛苦。

這就猶如我們有珍寶陷於熊熊大火時,我們當下絕不會只是坐著感受著悲傷,也不會浪費時間想像火的溫度有多高,或是思索著這場火會帶來多少災害,而是我們會專注於這個珍寶,然後找到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將它由火中取出。

同樣的,慈悲心主要觀修的物件是我們發願保護及關懷的眾生,而非只是他們所遭受的各種痛苦而已。

8樓:

願給一切眾生安樂叫做慈;願拔一切眾生痛苦叫做悲。

慈悲中包含了憐憫,但慈悲又比憐憫更進一步。

目見眾生受苦,心生惻隱之心,這是憐憫;

目見眾生受苦,心生惻隱之心,並發願拔出眾生之苦,讓其離苦得樂,這是慈悲。

慈悲是菩薩心,憐憫是常人心。

9樓:高科

把愛作為乙個中間特質的東西再說慈悲也許好一些。

如果乙個人得了癌症很痛苦,在哭,憐憫的人可能會上前安慰,告訴他怎麼樣就好了,希望他停止哭泣.或是和他一起哭,說平時就是太不注意身體才得癌症,以後要注意身體之類 。這樣的安慰看起來不是安慰,也許只是受不了這種悲痛的情緒,或是說出來的安慰也只是給自己乙個不怕死亡的理由,讓自己從癌症的恐懼中脫離出來,根本和對方無關。

真正愛他的人不會有這麼多自我,可能會讓他持續地哭下去. 等著他釋放,一直陪伴左右。聽他分享關於死亡的感受和痛苦,真實地交流對死亡的態度。

現實中和他一起去找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如果沒有可能痊癒,陪他走完最後一段,看著他死。

憐憫和愛都很有人情,但愛很多時候是無我的,自發地給予陪伴和關注,是理智的,完全從對方角度著想。

愛是慈悲的起點,整個行程都在學習何為平等。愛像青澀的果子,有一天不再有人間小愛,照見眾生平等,果子成熟也就成了慈悲。

我的比喻有那麼點不恰當可能,僅做參考。

推卸責任和「我佛慈悲不度無緣之人」的區別是什麼?

丙丁童子來灌水 沒有區別。但凡說出來 我佛慈悲不度無緣之人 者,根本不懂 我佛慈悲 的本質。我佛慈悲,其無限 無條件 對眾生萬物一視同仁,不會因為 有無緣分 而停止其 度 只能說 無緣之人往往感受不到這 度 這佛度就是道,能量,宇宙,終極客觀規律,對這大千世界中的每乙個夸克都一視同仁地支援其存在。而...

慈悲的本質是什麼?

小婷 慈悲的本質 慈悲有點類似但又不同於同理心的東西,同情 同理心是一種沉浸式的體驗 感同身受 但慈悲是相反的。看到他人及自己的痛苦並心生憐憫 是一種看劇式的體驗 重點在於能看待自己的人生像看劇一樣,接著才能推己及人,產生慈悲,如果只把別人的生活當看劇就不算哈 發善心和慈悲也不一樣。慈悲的本質就是智...

電影與文學的區別是什麼?

引自 埃斯卡皮的文學社會學述評 by錢瀚 埃斯卡皮早年畢業於享有盛譽的巴黎高等師範學校,攻讀過英國文學和古希臘文學。他的理想是成為一名古典文學專家,努力學習古希臘文,古埃及文等等,然而不期而至的戰爭打亂了他的計畫,他成為了一所中學的英國文學教師。在二戰期間,他扛槍參加過反法西斯的戰鬥。戰後,他進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