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這種藝術形式是怎麼發展開來的?

時間 2021-05-06 00:42:40

1樓:

釋義:

小品,就是小的藝術品。

出現:

小品一詞最早出現在晉代《世說新語》

起源:

廣義的小品包含很為廣泛,在古印度的佛經中指七卷本的《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在散文中指篇幅較短的文學樣式;

狹義的小品泛指較短的關於說和演的藝術。

歷史沿革:

「小品」一詞早在晉代即有了,本屬古印度的佛教用語。

《世說新語·文學》:「殷中軍讀小品」句下劉孝標註:「釋氏《辨空經》有詳者焉,有略者焉。

詳者為大品,略者為小品。」鳩摩羅什翻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將較詳的二十七卷本稱作《大品般若》,較略的十卷本稱作《小品般若》。

可見,「小品」與「大品」相對,指佛經的節本。因其篇幅短小,語言簡約,便於誦讀和傳播,故備受人們的青睞。張融《遺令》:

「吾平生所善,自當凌雲一笑。三千買棺,無制新衾。左手執《孝經》、《老子》,右手執小品《法華經》。

」(《南齊書》卷四十一)可見他對「小品」的偏嗜。

晚明夏樹芳著有《香林牘》,自序雲:「長夏居毗山,日禮《蓮花小品》,殿最名香,略摭成篇。」晚明文人為逃避政治禍患,嗜佛成風,但只是逃於禪、隱於禪,大多數人並未真的遁入空門。

所以他們根本沒有耐性鑽研深奧玄秘、卷帙浩繁的佛典,卻對「小品」情有獨鍾。隨著「禪悅」之風的興盛,文士們將「小品」概念移植到文學中,便成為很自然的事了。

萬曆三十九年(1611),王納諫編成《蘇長公小品》,最早將「小品」視作文學概念。

陳繼儒《〈蘇長公小品〉敘》雲:「如欲選長公之集,宜拈其短而雋異者置前,其論、策、封事,多至數萬言,為經生之所恆誦習者稍後之。如讀佛藏者,先讀《阿含小品》,而後徐及於五千四十八卷,未晚也。

此讀長公集法也。」

(《眉公先生晚香堂小品》卷十一)提出「短而雋異」作為「小品」的特徵,並比之為《阿含小品》,也可見「小品」概念是由佛經移來的。

這是晚明人最初的「小品」觀,大體上指散文體,篇幅短小,雋永新異。陳繼儒是晚明文壇「山人」一族的領袖人物,經他一號召,「小品」一詞遂不脛而走,一時人人競相寫小品、選小品、論小品,蔚然成為風氣。

中國喜劇小品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初,它繼承和發展了話劇、二人轉、小戲等戲劇形式的優點。尤以陳佩斯、朱時茂、嚴順開、趙麗蓉、宋丹丹、黃巨集、蔡明、郭達、潘長江、趙本山著名。

2樓:元之

小品是演員表演訓練的一種形式,主要訓練的是規定情境。

你所說的,應該是指電視小品,中國的電視小品是陳佩斯朱時茂等藝術家將這種表演訓練的形式應用推廣並在電視播出而誕生的。

電視小品的誕生,也是中國近30年電視普及,廣電傳媒行業發展的重要成果之一。

如何評價 電影 這種藝術形式對於人類的意義?

ccccck J 我覺得電影最大的優勢是如同色情片或者換成視覺大片一樣,能呈現給觀眾最直接的感官上的認知。就比如你看一本書,他如何描繪乙個人都不如電影直接把這個人活生生地呈現給你更為具象,雖然這可能會違背一些個體的美好想象。 額,個人想法比較淺薄 電影,所謂的人造平行時空。一部部電影,猶如一次次可能...

怎麼理解藝術形式有高雅低俗之分?

歐上藝術留學Allpath 小歐認為,藝術領域中的高雅和通俗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小歐個人認為藝術是沒有低俗的。低俗,即低劣 惡俗,那樣的作品並不能算得上是藝術。比如在古希臘,精英化的統治階層將悲劇視為一種高雅的藝術並加以崇尚。古希臘悲劇具有崇高美 體現出莊嚴肅穆的氣質,結構嚴謹 行文優雅,適合文化...

太平歌詞是一種怎樣的藝術形式?

九宮華翰 準確的說,太平歌詞很難稱作是一種藝術形式。它是相聲演員的一門基本功課。太平歌詞的形式太過於單薄,甚至連曲藝都很難稱得上,其他答主也說的很清楚,旋律簡單,就乙個二六板來回的重複 唱詞也不夠雅緻,很多地方用的都是大白話。總之形容太平歌詞甚至可以用簡陋兩個字,但卻並不能因為它的簡陋就算盤否定。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