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自知者明與孔子的知不可為而為之有何區別,如何理解?

時間 2021-05-29 23:46:06

1樓:

聯絡上半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懂得換位從實際出發了解別人,也懂得反省自己進行自檢,系統起來了解規律就能盡量避免糊塗。

聯絡上句。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了解別人是戰勝別人的開始,了解自己自我更新疊代公升級,勤修BUG就可以在更長的時間軸上盡量護住盤子。

不知不可為而為之,愚人也;知其不可為而不為,賢人也;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聖人也."

三思後行,想想再做多避坑。

知道不好的別亂來,管住自己,能而不為也是能力。

知道只是知道,知道不是真理,總要試試。參考課文小馬過河,真理這玩意是看實際情況的,所以要腳踏實地。

2樓:小錦蓮蓮

老子與孔子的情況不一樣。

老子知道這個時間需要講的道是他怎麼講都講不出來的,也教不了的,所以他乾脆這本書,自己跑掉。這是有自知之明。

孔子是知道大道在世間難以弘揚,但是他是有一套可以執行的標準在那的,只是弘揚推行的問題。

這就跟兩個老闆,乙個只有說法沒有做法,乙個有說法也有做法。

老子知道做法是多種的,需要萃取推行的是核心的「道」,但「道」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懂的。

所以老子幹嘛不跑?孔子幹嘛不留下?

3樓:四月十七日

老子的「自知者明」是典型的道家思想,告訴人們很多事情應該順其自然,明明知道完不成的事情,就不要去做,更不要強求,不要強為,否則,不僅完不成,而且吃力不討好,浪費了物力財力人力。

孔子的「知其不可而為之」是典型的儒家思想,也有非常積極的教育意義,這也是儒家的情懷和精神吧。

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1、乙個人患了絕症。道家主張,順其自然,讓ta安安心心的去吧,早日回歸自然,不要去救,不要浪費人力物力,不要多去消耗地球上的資源。儒家主張,盡力去醫治,哪怕是治不了還要努力,萬一有一線機會呢。

2、抗日戰爭初期,南京、武漢相繼淪陷,中日軍力差距懸殊,全國一片哀調,認為中國必將亡國。自知者那就應該會放棄抵抗,明知不可而為之者必然抗戰到底。結果日軍偷襲珍珠港,迎來大轉機。

最終取得了全民族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綜,原始的道家是智而不悲;儒家是既智且悲,飽含溫情,讓人們覺得溫暖,也催人積極、上進。

你應該是對《論語》很熟的,微子篇中有一些道家隱士,他們都很智,但是缺乏溫暖。

當然,自知者明,這句話對現代人也非常有積極意義,乙個人要經常掂量掂量自己,要有自知之明,不要盲目自信,也不要妄自菲薄,地球少了誰都照樣自轉和公轉。

如何反駁孔子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是是是 什麼話都要考慮語境的。舉個例子,一幫子混混欺負良家婦女,你就一屌絲,根本幹不過人家,你心裡也有數。知其不可為而不為,賢。所以你報警後默默走開了。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聖。所以你報完警後毅然決然的跟混混打起來了,然後被吊打。警察來了他們跑了,你也倒下了,但你的英勇形象樹立在婦女和警察的心目中,經久...

孔子說的「知者不惑」到底是什麼意思,「知」此處是否通「智」?

董修荃 知者不惑,非無所不知,乃不惑於知與不知的界限 仁者不憂,非無憂無慮,乃無私憂,先天下之憂而憂 勇者不懼,非狂妄自大,義所當為,無所畏懼 知音 知,則懂則明,知則能明能懂,明又懂何來惑呢。我們頭腦犯智的毒與智的錯誤,在其它很多的古文典籍裡整理或翻譯上,搞不清到底是知還是智,明明古文原字校譯屬為...

孔子與老子是同時代的名人,為什麼孔子的《論語》淺顯易懂,而老子的《道德經》卻晦澀艱深?

無為與有為的區別 乙個教化少數人,乙個教學大眾的 乙個是老頭乙個是年輕人 孔子早先以為人之初性本善的,人人平等是可以一起成長的,孔子後來老了也去研究易經了,最後學說被人各種利用早已經面目全非。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老子的 道德經 屬於形而上的學問,孔子的 論語 屬於形而下的學問,形而上的學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