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傳播過程中,大眾是被引領的還是被迎合的,具體過程是怎樣的?

時間 2021-05-29 23:28:21

1樓:

你還缺了一環,大眾對流行文化的塑造。

這不就是知乎的發展程序嘛。

先小圈子口碑,引領了大眾的興趣,然後開放註冊,迎合了大眾,大眾湧入重新塑造了知乎的氛圍。

2樓:歡歡女神

流行文化的傳播,對大眾既有引領,也有迎合。關鍵在於大眾一詞的範圍大小,是多大的大眾。

個人認為,是一小部分大眾被迎合,一大部分大眾被引領。

在某種流行文化產生和傳播的初始時期,總是在迎合一部分人的品味, 這一部分人是少數。或因其文化地位不同,或因其社會地位不同,他們有自己的明確需求,他們的品味容易被發現,容易被定義,容易成為時尚,所以,他們的品味被迎合。

之後,時尚形成,對於更大多數的大眾而言,他們沒有被主動迎合,而是被別人引領,在時尚的引領下,去追趕時尚,去趕時髦。

總的說來,流行文化主要是服務於大眾,歸根結底是迎合大眾。

只是因為大眾的基數太大,無法一一迎合,只能先迎合一小部分,待流行文化生成後,再去引領。因其引領的根源,還是初期的迎合,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是迎合。

3樓:晚飯

那要看你從什麼理論角度去看了。

如果是站在傳統的法蘭克福學派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觀的角度,大眾是被所謂流行文化引領的。馬克思主義者認為:佔社會統治地位的資產階級精英階層,通過對文化產品生產和分配的利用,實現其對被統治階級的「霸權」。

霸權指的是統治階級強加給社會的規範、價值和世界觀。最典型的霸權就是「職業」的概念。馬克思認為勞動是人不同於其他動物的特性,勞動定義了人的本質。

但資本主義把勞動異化成「職業」,讓你認為上班、給資本家打工就等於勞動,讓打工人都焦慮於如何找到工作、如何找到好工作。所以你看到的電視、電影裡展現的都是職業化的人,即使你不知道這個角色具體是幹什麼工作,但角色可以通過他/她去上班,或者下班回來這樣的情節傳達出他/她是個上班族這種設定。貫穿這些文化形式的思想是社會希望你找到乙份工作。

法蘭克福學派則進一步發展了馬克思關於「商品拜物教」的概念,認為流行藝術是文化工業的產物,其主要功能就是抑制批判性的思考。文化工業的產品被強加給工人/大眾,但它卻隱藏了這種強加,甚至鼓勵大眾主動挑選由他們提供的各種娛樂。

所以我的看法是,大眾在被流行文化引領的同時也在被迎合,這是沒辦法分割開來看的問題。

4樓:威尼斯的淚

視情況而定。

一方面,在涉及民族團結、國家統

一、方針戰略、事件定調等問題上,大眾是被引導的。這一點無論是在社會主義國家還是西方國家都是如此。當然,前者更甚。一般而言,官媒的發聲就意味著引導。

另一方面,在涉及流量的問題上,大眾多是被迎合的。比如炒作cp,就是最好的例子。但迎合失敗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這就很考驗宣傳工作是否高明了。

一般而言,這個問題是需要視情況而論的。但不論是迎合還是引導,其出發點都是為了吸引並引導大眾,使其盡量同質化。因為同質化就意味著利益取向的單一化和便利化。

拒絕流行文化是什麼下場?

金童銀柏 這樣的人還比較多,往往這樣的人要不然是木訥的,要不然就是有自己對於文化的理解。題主把流行和文化放在一起本身就是有爭議的,你看一天易烊千璽算有文化了嗎?你穿一雙vans的鞋算有文化嗎?或者你刷了抖音,你就又算不算有文化。反思一下是可笑的,流行只會是我們茶餘飯後的談資,與文化本身無關,屬於文案...

光為什麼沿直線傳播?電磁波在傳播過程中是線性的還是擴散的,方向怎麼保證不變?

郭群 任何物質按直線還是曲線運動,完全取決於觀測者與運動物質的相對狀態。坐在火車上的人,從窗子上向路基放下一塊石頭,不考慮空氣阻力,火車上的人,看見這個石頭的運動軌跡是一條直線,路基上的人,看見這個石頭的運動軌跡是一條拋物線。當火車上的人還沒放下石頭時,火車上的人看見這個石頭是靜止的,地基上的人看見...

肖戰事件會對粉圈,甚至流行文化產生哪些影響?

筆遙 就我個人看法。227一方如果失敗,從此以後中國文化發展速度至少減緩百分之八十甚至倒退。因為懷著熱愛甘願帶著鐐銬跳舞的人,被截去了雙腿。因為在少年無力的眼眸中毀滅的家園,是一生的噩夢。那些奇妙的幻想,被創造它們的人親手埋葬。沒有人敢再說話。人們害怕,刀子會刺入自己胸膛。最後只剩下不甘的人在哭泣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