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種亞文化被主流文化接收的過程中,影視作品能起到推動作用嗎?如果能,作用有多大?

時間 2021-05-11 22:56:19

1樓:郝忠祥

一時也想不起例子,但感覺有很多歷史劇,本身未被證實,甚至只能只是傳說,但由於影視劇的演繹逐漸成為主流,弄的很多小學生看電視學了演義版的歷史

2樓:筆頭筆頭

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有乙個前提,那就是得對影視作品做乙個界定。並非所有的影視作品都能起到推動作用,關鍵還在於回到作品本身是否能夠打動人,為人所接受。現代社會資訊入侵現象已不足為其,扯遠一點,比如說之前的「腦白金」廣告,再回到影視作品上,比如說穿越劇,事實上我們了解了,知道了這樣一種東西的存在,但真的被接受了嗎?

至於主流文化,誰又能真正界定主流文化?

3樓:

耽美文/電影/動漫如何推動了同性戀(主要是男同性戀)的接受度的?看看有多少青春美貌的女生自稱腐女就知道了。

喂喂喂,你看,旁邊有兩個男生怎麼走的那麼近啊。

4樓:俞沌

在下認為作用不大。

首先正如 @王中豪 說的那樣,亞文化不可能成為主流文化。 亞文化被Sargegent定義為「為乙個特定的群體所共有、分享並習得的行為」(黃瑞玲,2013),這強調了亞文化排外的性質,即亞文化族群中的個體擁有並表達異於主文化的生活經驗。但一切都在互相影響與流動變化之中,文化更甚,如果某種亞文化在某天得到主流的認同,即使它在很大程度上革新了原來的主流文化,仍算是被主流文化收編,從此不再存在這樣一種特定的族群亞文化。

其次,影視作品是亞文化與主流文化相互影響的一類渠道,此外還有文學等諸多形式,我並沒有讀到過比較它們影響力的研究,可能在當下技術和思維方式的氛圍裡影視作品會比其他形式更勝一籌。但是我認為組成文化的要點除了負責呈現它的、可被瀏覽的內容,很重要的一環是組成族群、羅織文化的人。反映某種亞文化的影視作品可能會吸引到所謂「圈子」外的人,但真正融入亞文化的前提是對基礎價值觀念的認同和對內部規則的掌握,無法做到的個體就算試圖進入,也將或多或少遭受亞文化圈的排斥。

綜合以上兩點, 我認為作用不大。

參考文獻:

黃瑞玲(2013)。亞文化:概念及其變遷。國外理論動態,3,44-49頁。

5樓:羅伊德

如果從動漫的角度講。有乙個角色我們叫他誠哥,他死去的地方天台。到目前為止每次出現天台的場景都會有人提起誠哥。

因為他開創了動漫裡面所謂的後宮型別,也就是所謂很多女生喜歡的男生,甚至同時擁有(一般來說是沒有挑明了說感情的同時喜歡)。而後宮這個型別也成為潮流,各種作品也層出不窮。

當今的主流文化真的在鄙視底層人嗎?

不是很理解提問者說的主流文化。個人覺得,很慶幸生活在這個偉大而包容的時代,只要你有想法並付諸行動,並且有耐心,你在你自己的行業就能做出一定成就,你就會獲得相應的回報,受到尊重。 張戈 當然不是。主流文化在擔心自己利益被分攤,所以嚴重抱團傾向,他們怕底層人,所以想辦法構建防止底層滲透的壁壘。但是吧,反...

在某些亞文化的影響下,我國年輕人的價值觀是否已經畸形化?

南巷梔酒V 其實我覺得網路把一切問題都擴大了許多,曾經的時代 帶壞 孩子的有撞球廳,有網咖,後來變成電子遊戲,追星,其實本質還是我們自身的問題,尤其在當今網路發達情況下,問題暴露的會更明顯一些,就有了這樣的一種觀感。雖然我是肖戰事件的受害者,但我覺得亞文化本身沒有錯,追星身為其中一種也沒有,甚至健康...

安土桃山時代眾道是被主流文化接納的嗎?

不懂戰國 說起戰國時代到江戶初期的眾道,第一印象讓人覺得很是普遍,但實際上能夠坐實的從確證史料上來看並不多,比較被常提起的就是武田信玄與春日虎綱 高阪昌信 以及伊達政宗和只野作十郎之間的那些事,這二者是能從文書上找到痕跡的 實際上這些年關於武田信玄寫給春日虎綱的那封 情書 的收件人被認為可能不是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