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戰爭轉折點究竟算是什麼時候?

時間 2021-05-29 23:28:21

1樓:未完成的音色

和蘇德戰爭模擬。

蘇德戰爭是從開戰半年的莫斯科會戰後德國停止全線攻擊。莫斯科會戰前德國是北中南三路出擊,而莫斯科之後是只在南路保持戰略進攻,其他兩路保持守勢或均勢。對應日本的則是同樣開戰半年後的中途島戰役。

中途島對應的是莫斯科會戰,而不是史達林格勒,很多人認為的太平洋戰爭開戰僅半年就迎來轉折點的說法是不對的,中途島日軍飛行員損失不大,機動部隊及其機組人員損失大,因此無力在廣闊的大洋上隨意出擊。此戰之前日本也是三路出擊,北攻阿留申,中攻中途島,南打莫爾茲比,甚至還有更龐大的戰爭計畫。日本聯合艦隊參謀長宇垣纏中將在日記裡是這麼寫的:

「直到2023年4月,第一階段的軍事行動是多麼的輝煌。然而,自從6月中途島戰役之後,挫折卻又那麼地悲慘。突襲夏威夷、進擊斐濟、襲擊薩摩亞、攻打新喀里多尼亞、解放印度、摧毀英國東方艦隊,所以這一切都像夢一樣灰飛煙滅。

」而此戰後日本則只在南方實行美澳交通線遮斷作戰,三路出擊改為一路出擊。

中途島戰役和莫斯科戰役後,德國和日本仍然具備區域性勝利的可能,比如蘇德南線、瓜島海戰,但蘇德戰場於開戰後13個月爆發、21個月結束的史達林格勒會戰(2023年7月17日~2023年2月2日)後,全面喪失了進攻能力,從油田附近也快速撤退了,日本是開戰後9個月爆發、16個月結束的瓜島戰役後,全面喪失了進攻能力。因此,史達林格勒會戰對應瓜島戰役。瓜島戰役才是太平洋戰爭實際上的轉折點。

史達林格勒戰役和瓜島戰役結束後,德日又分別有一次重新奪回戰略主動權的機會,對德國是庫爾斯克會戰,對日本是馬里亞納海戰,結果都打輸了,德日就開始一路敗績。

綜上,莫斯科會戰=中途島戰役

史達林格勒會戰=瓜島戰役

庫爾斯克會戰=馬里亞納海戰

至於珊瑚海,感覺更像對應斯摩稜斯克。

2樓:VanceHC

個人認為是珊瑚海海戰 (也算中途島戰役的一部分吧)這一戰雖然美軍比日軍損失略大,但是結果直接導致了瑞鶴和翔鶴沒法參加中途島戰役。

第二是約克城號重傷但是沒有沉沒,日後成為中途島戰役中日軍的乙個巨大隱患。

第三最重要的一點,經過這次航母對決,美國的作戰思路轉到了航母上,而日軍還停留在大炮巨艦上,至此航母霸主的時代到來了。

3樓:Ling

中途島徹底廢掉了日本戰略進攻的能力

瓜島徹底廢掉了日本防守的能力

硫磺島後徹底廢掉了日本生產的能力

至於說必敗,珍珠港開始那一天

4樓:maydie

轉折點當然是中途島;至於「太平洋戰爭哪一場戰役結束之後日軍就必敗無疑了」,當然是馬里亞納海戰。要說必敗無疑,這個就由戰略地位來決定,因為這是盟軍突破鬼子絕對國防圈的破堤之戰,當之無愧。前面說瓜島的,有點跑題了。

5樓:不懂就要問

毫無疑問是中途島

對於鬼子來說,廣闊的中太平洋是一條捷徑

就好像乙個小學生拿把刀對陣職業格鬥選手一樣, 中太平洋就是那把刀, 西南太平洋是扎扎實實的拳腳功夫, 中途島就是捅出去的這一刀子。

結果這刀子不僅沒捅到,還被打落在地。這就是轉折點, 因為下面已經沒有懸念了,

至於說在這之後小學生是被拳頭打倒還是被腳踹倒,是被打中頭部倒地還是被擊中腹部倒地, 是反抗3秒還是30秒, 根本沒有意義。

事實上, 就算鬼子能按部就班不那麼冒進讓美帝抓住機會 , 就算美帝比較慫求萬無一失, 就算鬼子吃了小虧以後及時冷靜止損。 這場消耗戰沒有在瓜島打起來,也一定會在另乙個時間在西南太平洋上的另乙個地點以另外乙個理由發生。

因為這種運動戰受挫或失去作用之後的消耗戰幾乎是避免不了的,

就好像蘇德在庫爾斯克,中美第三次戰役。更何況鬼子當時已經失去理智了。

6樓:Nelson

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明顯是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中途島戰役雖然耗掉鬼子4艘航母和一批優秀飛行員,但是在瓜島,美國通過一系列海戰和島嶼爭奪戰把聯合艦隊的精銳全部耗完,陸戰一師一戰成名。鬼子在瓜島是徹徹底底的元氣大傷,損失了一大批國民多年省吃儉用造出來的戰列艦和航母,消耗了多年訓練最精銳的飛行員。 美國奪得瓜島之後就是一路平A,傳奇航母企業號帶著美國海軍挺過了最困難的時刻,瓜島之後大量埃塞克斯級航母已經投入使用,從此就是吊打聯合艦隊只到鬼子投降。

7樓:

偷襲珍珠港 --> 太平洋上的巴巴羅薩

珊瑚海戰役 --> 太平洋上的列寧格勒,蝗軍沒能拿下莫爾茲比中途島戰役 --> 太平洋上的莫斯科戰役,蝗軍大敗中途島瓜島 --> 太平洋上的史達林格勒, 美軍哪怕只剩一艘航母也不放棄瓜島

馬里亞納海戰 --> 太平洋版的庫爾斯克, 美日主力最終決戰,蝗軍一蹶不振

8樓:ambro23

瓜島不停的放血,海軍損失慘重,且得不到補充,陸軍精銳上島後餓的半死,一蹶不振了,天涯有篇文章,浩瀚的大洋是賭場,寫的就是這些事,寫的挺好

9樓:

太平洋戰場和東線戰場具有某種形式的對稱性。

以「轉折點」而言應該是這樣的:

太平洋戰場:珊瑚海戰役(首次受挫)——中途島戰役(決定性勝利)——瓜島戰役(主動權易手)——馬里亞納戰役(覆亡之戰)

東線戰場:莫斯科戰役(首次受挫)——史達林格勒戰役(決定性勝利)——庫爾斯克戰役(主動權易手)——白俄羅斯戰役(覆亡之戰)

10樓:

其實一般大型戰場的轉折點都是有兩個的:乙個是第一次取得決定性勝利(更多用於宣傳上的),和取得戰略優勢(真正在實力上超越對手)。

所以,太平洋戰場分別對應上面兩個標準的分別是:中途島瓜島

而蘇德戰場上,分別對應上面兩個標準的是:史達林格勒庫爾斯克

西線戰場,分別對應的則是:海獅計畫諾曼第登陸

11樓:追問風的葉子

中途島作為轉折點不是什麼「官方說法」,是大部分軍事研究者所認同的,太平洋戰爭就是海軍唱主角

簡單解釋一下,把海陸空都考慮進去

海軍方面無容置疑是中途島,徹底扭轉珍珠港後美國海軍和日本海軍力量對比的劣勢

陸軍就是瓜島了,拉拉扯扯終於打下來

空軍也是瓜島,瓜島後F6F等美軍新機開始制霸但是瓜島的全面勝利的起點就在於中途島重創日軍,到處都是海,沒船打毛線吧

12樓:閆雨煌

日軍發動中途島戰役之前一直處於進攻態勢,中途島戰役的目的是一舉殲滅太平洋艦隊剩餘力量,逼迫美國求和,拱手讓出太平洋的控制權。

戰役的結果是日軍損失遠大於美軍,雖然雙方仍然處於基本均勢的狀態,但是考慮到雙方工業基礎的差距,中途島就是日軍失敗的開端。

日本為什麼要發動太平洋戰爭?

氣質東門 日本打中國要美國出口石油 但美國見到日本侵犯了自己在中國的利益後勒令日本從中國退兵,掐斷了日本的石油生命線,想想日本已經在中國取得那麼多利益,無論如何也想賭一把,既然西方不給我石油,我就搶西方的石油,來支付我的中國戰場 於是太平洋戰爭就爆發了 臥龍槽 中國太大了 日本沒辦法一口吞下 那麼多...

為什麼說Tom Hanks製片的《太平洋戰爭》花了更多的錢反而口碑不如《兄弟連》?

江州板斧殺人狂 主要原因是 兄弟連 是根據一本回憶錄改編的,E連作為敘事核心非常明確。而 太平洋 是由兩本回憶錄和一部分真實事蹟改編的,如何讓劇情不散 觀眾看著不亂,非常考驗導演的水平,從實際效果上看 太平洋 做的不能算差,但還是不夠優秀,但這種略鬆散的結構尤其對於路人觀眾就是強力勸退點。 孟德爾 ...

太平洋戰爭中為什麼日軍總是死的人多?

吳博文 因為有錢就是可以為所欲為,科技樹碾壓 主要是國力差距太大了 美國那麼多錢暴兵暴船就不說了,科技樹也是一直在公升級陸軍各種坦克各種衝鋒槍噴火器當時全是高科技產品,彈藥更是不要錢海軍前期他們飛機差,後來就公升級了,什麼地獄貓,地獄俯衝 這個轟炸機前期表現不太好,但是好在載彈量大還飛的快 復仇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