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和《烏合之眾》兩本書中對於群體智商和個體智商的觀點是相反的嗎?

時間 2021-05-29 22:43:36

1樓:英仙

如果加上時間軸,就不相反了。

群體的行為混亂但有自我調整和強大的修復能力,個體行為看上去有明確軌跡可尋,但無法自我糾錯。

所以,在乙個時間點上,烏合之眾是對的,群體表現肯定是眾多個體之和的下限。這裡假裝有很多例子。

在乙個時間線上,眼光放長遠一點,失控是對的。這裡假裝也有很多例子。

就是這樣。

2樓:小氮氮

請思考這樣乙個背景。

失控,是新大陸的美中國人寫的。美國立國就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從一開始就在去集中化路上探索。從三權分立到區塊鏈,去集中化演變成了去中心化,體系建設的立足點一以貫之。

烏合之眾,是舊大陸的產物,而舊大陸以單一民族為基本背景,其極端例子就是納粹。

德國的貢獻,其中之一是辯證唯心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無論唯物還是唯心,不離辯證法。辯證法的精髓是辯證統一,對立矛盾彼此轉化。

在此基礎上,演化出了階級鬥爭與種族鬥爭。其思維模式,本質上離不開以單一民族為主體的社會組織實體。

我想說的是什麼呢?

不是理論聯絡實際,而是理論聯絡實體。

3樓:刁家興

《失控》才開始看,在描述蜂群時講到了「湧現」。所謂群體智慧型不是簡單個體聚集在一起就一切OK的,這種簡單聚集就是烏合之眾。在聚集的個體各自的規則與智慧型有機組合形成了新的存在,「2+2=蘋果」的時候,才出現群體智慧型。

所以說來都是「群體」,但意義不同。《失控》所述群體,舉例來說「國家」、「市場」。《烏合之眾》呢?一群一起決定要吃什麼去的博士後?

並且《失控》中有提到,群體智慧型也並不精確完美,想要0偏差就不能「去中心化、失控」。

正在讀,有偏差請指教。有想法可能繼續更下 ^ ^

4樓:為天下谷

《失控》和《烏合之眾》其實都認同群體的形態和力量。個體智商的極限,就是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天人合一,也就是只有整體,沒有個體。

你所吸入的空氣,正是他人撥出的。正所謂,天地與我一體,萬物與我為一。

5樓:Pei XM

這是聯結帶來的兩面性。

聯結帶來個體之間資訊流通,從而產生效率;

聯結也帶來個體之間的相互影響,從而生成群體非理性意識;

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這只是乙個事物的兩面,並不存在矛盾之處。

如何評價《烏合之眾》這本書

共和國V 公尺歇爾斯所說的 無能的大眾 將不復存在。因為這種無能狀態並不是每乙個政治系統中大眾的必然特徵,而是特定的經濟和技術條件帶來的結果,是特定文化背景和教育條件的真實反映。在未來社會,有組織才能的人將會源源不斷地湧現,統治集團的封閉性將因此遭到動搖。把布哈林這句話中的公尺歇爾斯改成古斯塔夫就行...

《人類簡史》和《烏合之眾》哪個水平高?

讀書走路zx 文無第 一 武無第二這兩部都是我看過的且對我產生巨大影響的書,要問哪個水平更高,其實是無從比較的,因為根本不是同型別的,就算是同一型別的書,每乙個人的看法也會有所出入。就我個人而言,讀完 烏合之眾 直接影響了我對於生活的態度,在生活中你就會發現有好多的 烏合之眾 當然自己也可能身處其中...

《烏合之眾》一書中提出「只能把史學著作當作純粹想象的產物」該如何去理解?

莫宰娘 我的個人見解是這樣的 我們所見的史書是按照一定的史學理論將過去的一些有影響性 決定性的事件進行的排序和理解。通俗的說就是問你去年有什麼經歷,你回答大概是通過時間順序將記憶深刻的事件說一遍。個體的經歷 種族的經歷 地區的經歷 世界的經歷,大同小異。人腦不是電腦,可以像流水賬一樣,而且即便事無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