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合之眾》一書中提出「只能把史學著作當作純粹想象的產物」該如何去理解?

時間 2021-06-01 00:48:40

1樓:莫宰娘

我的個人見解是這樣的:我們所見的史書是按照一定的史學理論將過去的一些有影響性、決定性的事件進行的排序和理解。通俗的說就是問你去年有什麼經歷,你回答大概是通過時間順序將記憶深刻的事件說一遍。

個體的經歷、種族的經歷、地區的經歷、世界的經歷,大同小異。人腦不是電腦,可以像流水賬一樣,而且即便事無鉅細地記錄和訴說也沒多大的價值。

因此,這其中就有了很大的選擇空間。

然而,把史學著作當作純粹想象的產物卻是把選擇的主觀意志過於放大,對客觀現實的過於忽略。我覺得她更像故事。希區柯克說過,乙個好的故事就是:「生活,剔除了平庸無聊的生活。」

想我當初學歷史的時候,就是把課本當故事書來看的,她本身也是這樣,有趣又好玩。

2樓:劉大餅

歷史需要符號帶動後人成長。

不說海昏侯,潘金蓮,

就說項羽吧

自刎江東,好感人有沒有?英雄被逼死有木有?

他之前小肚雞腸和劉邦搶王不得,自封西楚霸王,還把人家爸爸虜來要烹,因為行事嚴厲才導致軍中渙散,不然何來四面楚歌之說?

歷史就是這麼一點點添油加醋來的。

不究問真假,且看且悟。

3樓:劉子往

烏合之眾這本書本來就是滿滿的經驗主義色彩。有些地方符合事實,但很多地方過於偏激,而且也不能給出合理結束,對社會心理現象停留在表面的觀察。所以建議題主不比過於糾結了。

對社會心理學感興趣的話,給題主推薦另外兩本書《狂熱份子》和《逃避自由》,這兩本書比較中肯和成熟。

4樓:

歷史是勝利者的語言,沒有絕對客觀的歷史,比如古代中國的歷史中有大量的神話色彩,英雄人物的出場都是自帶光環的。所以很多外國史學家不承認中國的歷史。由於政治原因各個國家的歷史也不盡相同......

5樓:逃了一馬

歷史的意義不在真實。相不相信,不重要。歷史不是人的回憶。至於歷史的意義是什麼,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某種東西的投影吧。

2023年,休謨在寫給朋友的信中說到,「道德純粹是由情感決定的,它只在乎人性和人生。」

歷史差不多也是如此。編撰歷史的人,有自己的利害考量,也有情感因素影響,甚至客觀上的侷限性。所以歷史當然不能相信。

古斯塔夫 勒龐的《烏合之眾》一書中有哪些偏見?

書之友 中譯本強烈推薦經典系列 烏合之眾 陸泉枝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9 10。國內眾多版本之中,很多版本是英語轉譯本 馮克利譯本在內 這個法語直譯本豆瓣評分目前8.8最高,其鏈結如下 可可東西 沒有偏的東西,往往離事實很遠,因為偏差和方差必有其一會犧牲。就像馬克思理論,很客觀無偏,但是卻沒什麼...

如何避免自己成為乙個烏合之眾?

列兵阿廖沙 群眾需要乙個先進組織領導,先進組織需要乙個堅強的領導核心指引方向。所以還是先要找到正確的道路,跟對人,多學習,多思考,才能任爾東南西北風,烈火焚燒若等閒。 不要避免成為其一吧,如果不夠堅定和沉穩,畢竟站在多數人那邊,抱團取暖便輕鬆許多,矛頭不會指向你.即便站錯了隊伍,依舊靠數量取勝了,沒...

《失控》和《烏合之眾》兩本書中對於群體智商和個體智商的觀點是相反的嗎?

英仙 如果加上時間軸,就不相反了。群體的行為混亂但有自我調整和強大的修復能力,個體行為看上去有明確軌跡可尋,但無法自我糾錯。所以,在乙個時間點上,烏合之眾是對的,群體表現肯定是眾多個體之和的下限。這裡假裝有很多例子。在乙個時間線上,眼光放長遠一點,失控是對的。這裡假裝也有很多例子。就是這樣。 小氮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