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中的三心不可得,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該怎樣理解?

時間 2021-05-05 22:35:31

1樓:心樂淸華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

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

有人問我,供佛的水果就供了10分鐘,佛能知道嗎?管事兒嗎?是不是明天再拿下來?

我說你供一秒鐘,你供一念,你想端上去那一念如來都悉知悉見。十法界眾生起心動念諸佛菩薩悉知悉見,你還沒端上去呢,你還沒端上去呢,你還沒供到那兒呢他都知道,你起供佛之念所得功德就不可思議。不要懷疑老佛爺的本事,佛的本事非我們思維邏輯所能及也。

「何以故」為什麼呢?「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又進入這種句式了,因為「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眾生皆有若干差別。心數雖多總名妄心。

識得妄心非心是名為心」。知道妄心不是真心,「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說到的心都不是根本心,說到的心都是妄心,都不是根本心。能識此妄心的是真心,能理解吧,所以十法界眾生雖多,不過是一肚子貪嗔痴、二元對立、分別,所以悉知悉見。真正的心是無掛礙的心,無分別的心,無住的心,那是真心。

別的、旁的都是非心,所以,「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三心不可得。過去、現在、未來這不就是分別嗎?都不可得,都是假的。過去相是假的,過去並沒有過去,咱們一提它就又過來了,未來並無未來,你不起分別心的話,不都在當下嘛,三心俱不可得。

劉東亮居士金剛經講座《般若為眼》

2樓:西湖庄一哥

三心(生)不可得。過去的業力造就了現在,現在的做法又將導致將來,三世其實是一世耳。三位一體,如法報化三身。

過去是報,未來是法,現在是化(用來形容菩薩的千百億化身,就是要讓你在不同的行業裡以大方便力去做菩薩行)(《壇經》:千百億化身,行也。)。

現在要多去做(以化身多做善事),以修未來之法身(法身即圓滿人生成就)。過去的其實未曾過去,所以要反省過去,以知道現在該怎麼做。未來的也並不是真的「未」來(沒有來),現在的打算,做法即意味著將來你會變成乙個什麼樣的。

修法身是以後的成就,故曰將來世。修化身,即現在世的修行。故云把握現在,就是把握未來。

將來總會來的,現在也會成為過去,過去也是現在。所以說三生(身)即一生(身)。

3樓:趙俊

過去心不可得當然就是無為了,現在心不可得當然也是無為了,未來心不可得當然更是無為了。

因為無為,所以你要去執著這個方法這個境界這個概念麼。當然是不需要執著揣著的。

活在當下現時,實事求是的處理各種問題就可以了。有為其實是沒有信心的表現。乙個猶如上帝那樣自有永有的人,怎麼會沒有信心呢,自然是信心滿滿的。

4樓:德遵普賢

三心就是過去,現在,未來都不可得,因為這是一種六道輪迴裡面,分別執著的產物。

應無所住而生起心,也就是說,應當不要把自己的心住在六道輪迴裡面有成住壞空,生老病死的一切,因為都是有數有量,會變動,會離開我們的,是假的。

生起什麼心?生起與自性相應的心,首先要明白,佛說的心,就是身口意,也就是我們想的,說的,做的一切行為,那麼是什麼自性呢?佛講經說法就是自性的流露,所以自性就是佛經,佛經就是自性。

換句話說,要把自己的心,依據佛在經中講的真實殊勝義理轉變成與自性相應,說白了,就是聽經明理,聽懂聽明白了,幫助別人也懂也明白,這就是用上,用上了可以得到,這是因果不空,用上自性就可以得到自性進度能力,所以《金剛經》裡面說,為人演說的功德大與用恆河沙的生命,生生世世去布施都大,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呢?因為自性裡面的利益是真實的,是不會離開我們的,是我們本來就有的,是沒有分別執著,既然如此就是無量的,再多的生命都是有量,有量跟無量比,一定是少的。

所以我們應當在盡好自己本職,孝敬父母,工作盡責,家庭盡職,做個仁義禮智信的人之餘,要盡自己全部力量去受持,護持弘揚大乘佛經,這就是借假修真。

5樓:不同時代

心,是不存在的。是一種被動機械化學習構造的虛擬環境,包括標記,反饋,獎賞,記憶,短化流程,預設等等。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心,前文標註清晰,是——清淨心。不是妄心。

6樓:楊一心

如眼生病,而生空華,眼病熄滅,空華亦滅,清清淨淨,隨順妄念而無染,是生其心。

如來藏,正法就藏在文字裡。就看你會不會解。我們的真心,它不住空,不住有,不住中流,但是可以現空現有現中流。

它無所住,因為有無形無相的特性,但它又無所不住,沒有哪一法不是它。隨便一法,皆是諸佛法身真常,皆是我們的常住真心。 這裡的生其心,就是講的現。

心現萬法,萬法現心,因為,心和萬法,當下就是乙個東西。就如同拳頭和手掌的關係,手掌為有形有相的萬法,拳頭為不生不滅的根性。它們當下就是完完整整的乙隻手。

所以,拳變掌,掌變拳,都是乙隻手在自己變現。拳頭變掌,掌沒生,拳頭也沒滅,如果拳頭滅了,死了,那它永遠不可能再變回拳頭,所以它只是示現了乙個生滅之相。

金剛經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試問何心可無所住?何心無所住竟還能生其心?

放下我見就知道了 我見是第六識 意識 的造作 慣性。第六識本來就能感知當下五蘊的所有資訊,只因為有這個慣性,未證悟的人會以這個慣性為工具,思考 直覺判斷 想象 乃至刻意地 覺知 遺憾的是,思維再快也是下一瞬間的造作,上一瞬間的資訊已經收集完畢了卻視而不見,還用下一瞬間的造作去概況上乙個瞬間的資訊。永...

金剛經雲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亦不可得,那請問您要哪個心呢?

夢遊計 如果雨水認為雨水是自己,那麼對於雨水來說現在是雨水,他的過去是水蒸氣,他的將來是河水。那麼他就產生了過去現在未來。如果雨水不認為自己是雨水,而認為雨水只是自己的一種存在狀態,那麼他就一直是水,他就一直保持在現在當下的狀態。人只是你的其中一種狀態,當你認為你是人時,你就產生了過去現在未來 當你...

金剛經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在如來藏心性上應該怎麼理解?

法生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若修行之人,不住善,不住不善,不住有,不住無,不住斷,不住常,不住空,不住實,不住我,不住無我,不住生,不住滅,不住法,不住非法,不住有心,不住無心,不住善,不住惡,若生如是心,行一切善法,即與一切法相應, 行雲流水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是一種空觀法門,不是在描述佛性或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