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的異化」,你是如何理解的?

時間 2021-05-05 22:04:31

1樓:「已登出」

就是人不再是人,成了一種人為定義的物品或公式

人的思想是開拓的,自由的,複雜的。這時的人,是創造者

而被異化的人,會把自己的思想限制起來,簡單化,程式化,流程化。這時的人,只是純粹的接受者或執行者

區分有思想的人,和被異化的人。只需要看他們對自己的思想有沒有清楚的認識,能不能說清自己的思想從哪來。

其他方面,有思想的人和被異化的人無太大區別。

2樓:William

人選擇了勞動,選擇了社會價值觀,反過來會被影響。最終積極影響被當做是有效利用,而形成物件被支配產生消極影響,被當做是異化

最近在看《影響力》這本書,其中提到觸發機制、互惠、承諾和一致、權威、稀缺、喜好、社會認同這些原理,都經過許多實驗證明正確性和真實性。如果是把這些原理作為支配別人,讓別人聽從自己為目標,那麼就是對他人的一種異化;而如果僅僅只是作為一種對世界和自我的認識和拒絕他人對自己的異化,我認為是相當有用的。有利於正常和諧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3樓:SailorPrice

人生而不同,這是乙個基本的生物學常識。

人的意識當然也會生而不同,意識是人腦的機能,而人腦在被「創造」的過程中並不是乙個極度標準化的流程,而是會受到基因的不同指導,也會受到環境各種隨機因素的影響。

所以不同的人各項機能可被開發的上限必然有著很大的差異,你不承認它也客觀存在。

如果否認這樣乙個基本事實而強推「人生而相同」是典型的違心主義觀點。

人與人之間的區別固然很大,但是人與人之間的區別並沒有改變「人類」這一本質屬性,在此基礎上提出的人生而平等,指的是作為「人類」這一自然屬性的平等,據此要求人的社會屬性也必須完全平等違背了現階段社會發展的規律:即目前為止的任何形式的人類社會都是建立在分工的基礎上的。

如果想消除一切不平等,就必須消除社會分工,以及家庭這一社會的基本組織形式。

4樓:

「當乙個人受支配是基於他自己的善或是基於作為成員之一的共同善,那麼,我們就說這個人是自由的。相反,當乙個人受支配是基於主人的私人利益,那麼,我們就說這個人是乙個奴隸。」

「為共同善而勞作的人不會發生任何異化,因為共同善絕不外在於或異質於人的發展軌跡。」

「為了另乙個人的私利而勞作的人,其活動至少在某種程度上被異化了。……乙個人儘管可以自由地選擇和更換他的職業、他的住所和他的主人,但只要他是為了主人的私人利益。那麼他的活動仍還是一種異質化的活動,而他也仍還是乙個不自由的人。

」——耶夫·西蒙《權威的性質與功能》

知乎使用者:什麼叫「對複雜系統保持最基本的敬畏」?

5樓:瘋狂的老三

我們單說馬克思的異化。他主要有四種,勞動產品的異化,勞動活動本身異化,人與人的異化,人與自身(類本質)的異化。第四個是費爾巴哈的先驗規定人有乙個類本質,可以暫不考慮。

我最看重的是第乙個人異化,勞動產品的異化,第二第三都是第乙個的結果但問題在於,勞動產品是如何與自己異化的?自己的勞動產品是如何屬於別人的?異化在作為乙個哲學術語之前還有更通俗的意思,如所有權的轉移,就是倆原始人或氏族間交換東西(也許最初的所有權轉移的時候不是文明的交換,而是搶劫),這或許是偶然的,不過這事一旦開始就會上癮,而勞動產品異化不過就是這個活動(交換或搶劫式的交往)的結果。

從勞動者來說,也許異化是消極的,但是從他們能開始占有全社會的生產力這個事來看,異化的作用絕對是積極的。

6樓:lj267

人的抽象本質——為滿足物質和精神需求的自由自覺的活動。因為人有根本區別於一切事物的特質——意識。而「意識」一來到世間就是和「存在」相關的一對矛盾。

「意識」依賴於「存在」提供發展條件,因此人必然有物質需求。「意識」又是對「存在」的反映。由於「意識」在不同的深度和廣度上採用不同的形式來反映和認識「存在」,故而人就有了豐富的精神需求。

「意識」能認識「存在」的規律就叫做「自由」,而把「自由」運用到「存在」上而改造「存在」就叫做「自覺」,而改造「存在」的方式是實踐「活動」。因此採用自由自覺的活動來滿足物質和精神需要就是人的抽象本質。

人的現實性本質—— 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人的抽象本質是存在於邏輯之上的,而人的現實性本質則是歷史的已經展開和實現了的。人的現實性本質是人的抽象本質的歷史發展的現實。

社會關係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因此人的現實性本性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

人的現實性本質的發展變化並不總是人的抽象本質的的乙個正向發展過程,現實性本質在一定條件下有可能背離人的抽象本質,甚至與人的抽象本質完全相反。在資本主義社會關係中,人為了滿足自身的需求採用的可能是非自由自覺的活動,為了滿足自身的需求而被迫進行非自由自覺的活動,喪失「自我」的本性,成了由人創造的但又異己、與自身疏遠的力量的「奴隸」,這就是「勞動異化」。並且在一切社會領域中引發的各種「異化」都作用和反映到人的本質屬性上,導致了「人性異化」。

7樓:

追根溯源的答案很多了,半夜睡不著覺,刷到這個,說點自己的理解好了。

異化是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如果拿到傳統文化裡,就是「不忘初心」的反面,異化從人的角度,就是忘記了初心,在迷失自我的道路上不斷堅持。

只不過,異化這個概念不僅僅對個體的人,也對各種形式的集體有效。

舉個具體的例子說。組織化的生產勞動,能夠被大家接受,是因為大家想從協作的高效中獲得物質,從而提公升幸福。但由於競爭的不斷提公升,所有人從955變成996甚至007,迷失了最初提公升幸福感的初心,落入了資源爭搶這個行為裡,如果最終以猝死或者進icu為結果,那就可以說,生產勞動被異化了,手段代替了目標,並阻礙甚至毀滅了最初的目標。

再舉個反面的例子。你的目標是賺錢買買買,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在你賺錢的過程中,你發現了自己某個特殊的愛好,所以你投身到了這個愛好,但收入回報無法支撐你各種買買買了,然後你理解了買買買並不是你真正想要的,也無法真的給你帶來幸福,而你現在正在做的事情則可以。這個過程就不是異化,而是人在不斷的更新對世界的認知,不斷調整優化自己的行為。

人的異化是非常常見的,也是難以避免的,因為感受是非常主觀的東西,而人並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思維,階段性的、小偏差的異化時時刻刻都在發生。

但大程度的異化是非常悲哀的,就如同正在進行的資本對人的異化,社會和人存在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實現資本的增殖。資本在增殖初期,恰好和人類期待幸福的很多手段相重合,帶來了人類社會的繁榮,但當前已經明顯到達了阻礙期,人類被異化成單純增殖工具的狀態愈發明顯。

表面上看,我們在對抗各種「經濟危機」、「傳統瓦解的挑戰」,其實是人類和資本增殖這個虛擬概念的鬥爭。

8樓:

異化這個詞理解需要悟性,比如你在車間工作,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勞動你忽然間發現自己和車間的齒輪、機器沒什麼區別,我和這些機器一樣只不過是為資本家打工生產利潤的。這就是異化,人異化為工具。

這和勞動者不同,比如乙個農民他插秧,播種,收割,他還具有自己的情感和真實體驗。而異化了的工人已經喪失自主性,他滿腦子都是生產、效率、對上司的媚上欺下,以及下班後的狂歡,如何購買奢侈品。

資本主義已經把他格式化為資本社會下的乙個縮影,就比如最近新電影《小丑》,那就是異化的典型表現。

異化之後你發現你沒有了自我,你只不過是他人的需要,是社會的乙個符碼,是金錢的奴隸。當然,並不是只有資本主義才有異化,封建社會地主對農民的壓迫也會有異化,換句話說出現很多不正常的人格。

打個比方:乙個地主要求農民交的地租沒有交成,被地主罰他農作物的收成上繳。農名不敢吱聲,只好回家揍了老婆一頓。

這就是一種被壓迫性生產關係控制的人格扭曲,個人無法跟這種力量對抗,所以產生異化。

9樓:

我對異化的理解:

異化,是人的思維視角(視角/方式/思路/信念/價值觀等等)被外部(權力,大他者,經濟,語言)所規範的作用過程,與異化相對的是人天生的樣子或某個確定時刻的樣子.

外部權力可以是任何對思維視角產生影響的東西,包括思維本身的反思也是異化(就很黑格爾).

所以人時時刻刻都在異化著(相對於人天生的樣子,異化的起點),平時並不容易被察覺,只是存在一些明顯的階段性特徵,這些特徵被某些思想家挖掘,就成了他們各自的理論.

為什麼稱是權力對人施加的異化,因為人的思維具有慣性(路徑依賴),沒有外力作用就不會發生改變,可以說這是思維慣性定律.

在這個框架下理解馬克思的異化勞動四個維度,就是專指在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下,勞動及勞動產品(商品),對勞動者/資本家/消費者的思維視角的反作用,

首先馬克思認為勞動是人的本質的具體實現,勞動本身應具有自主性和創造性(異化的起點),但在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勞動反過來控制和支配了人的思維,使人在勞動中喪失主體性.

所謂異化勞動反作用於主體可以從下面幾個角度講對人的思維的改變.

1勞動產品(商品)對勞動者的異化,

勞動者關心的不再是勞動產品對自己的使用價值,而是其具有的交換價值,

即此生產關係下,人通過著重商品交換價值的思維角度,去思考自己與物的關係,不再是直接關係,而是間接地,去理解勞動產品的存在.

這使得人與物之間存在疏離,使人得不到對勞動產品的支配感.

2勞動過程對勞動者的異化,

為了獲取交換價值,人可以從事自己不願從事的勞動,使人在肉體精神上都自我折磨,為了勞動而勞動,

這是人與自身的疏離,使人對自身的勞動也無法支配.

3勞動者作為人的異化

即馬克思認為異化勞動反人本質的,人本質他說了是那種自主性的創造性的勞動,這種勞動將人與動物區別開來,

因此異化的勞動將人降格為動物,脫離了人的本質,

以上三點從我總結的思維視角的轉變來看,即勞動者的思維視角受異化勞動的影響,將勞動侷限到了為了滿足市場需求,獲取交換價值,將其視為生存工具的過程,

4人與人的異化

資本家與勞動者都是人,但資本家佔據生產資料,勞動者出賣勞動力換取工資,兩者都追求交換價值,結果就是資本家與勞動者變成了敵對關係,將人與人異化為了資本與勞動的對立.

即人的視角受到階級思維的侷限,自我規定了自我的界限,從人中以階級為準重新劃分出了新的"人種".

5資本拜物的異化.

金融理論建立後,資本家將交換價值(利潤部分)徹底與生產勞動脫鉤,開始相信資本具有自我增殖的魔力,現實的表現就是,產業資本的沒落和金融資本的興起,比如美國實體經濟的衰落,虛擬經濟的擴張與泡沫化.

套用之前的框架說這個過程,就是金融理論作為外部權力(科學理論也是一種權力),將資本家對待資本的視角,規範為一種神秘的宗教般的視角,這是資本對資本家的反作用.

6消費拜物的異化

如資本家對資本自我增殖的拜物,消費者也對商品具有拜物心理,這種異化即脫離商品作為物的實用性本質去看待商品,相信某些標籤屬性下的商品,具有更神奇的遠超其他同功能商品的魔力或效用,比如對某品牌的熱衷或排斥,比如對流行文化的盲目追逐,什麼必買清單等等

這時是商家利用消費主義作為一種外部權力,規範了消費者的視角,消費者被消費反噬。

但消費拜物是比較複雜的,消費社會像一團漿糊彼此黏連影響,不太好梳理.

人天生是什麼樣子,我不像別的哲學家給出形上學承諾,即沒有人本來的樣子.

因為我認為人的存在總是基於歷史的,向未來敞開的,即存在既先於本質,也先於存在者.

基於歷史比如我們和平年代這一輩人的思維肯定不同於上一輩人戰爭年代的思維.

他們只要生存和溫飽,而我們還要追求自由與平等.

向未來敞開即人面向未來具有無窮潛力,哪怕階級難以逾越,也存在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的可能性,

這是矛盾運動的特殊性賦予人的自由空間.

其實異化視角無處不在,無處不有,也是啟蒙(祛魅)難以實現的原因.

不管是哲學,還是文學,或說藝術,他們的生成,轉換與發展,多半是視角的變化,研究的物件依舊是那個物件而已.

比如從近代哲學到現代哲學就是主體性視角轉為主體間性視角,

比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就是經濟基礎作為外部權力,規定了上層建築的視角,

上層建築又能反作用於經濟基礎,則是在上層建築的視角下對思維的反思或強化,作用到實踐中,影響了經濟基礎.

比如畢卡索對繪畫的革新就是從寫實\印象的視角轉為重構的視角,

藝術訓練規範了人的藝術審美,藝術審美反過來又強化了藝術理論,視角逐漸被固化(闡釋與闡釋物件共存).

不同藝術學習水平的人彼此不能理解對方的審美視角,最終,以權威性,將一批人的審美視角冠為高位,排斥其他人的審美,美其名曰:境界

等等理解存在各種不同層級的權力所製造的視角,對思維的限制與塑造,是理解很多問題的關鍵,

關於CSGO中的NT你是如何理解的?

JMchang 首先吧,nt一般來說是nice try 並且,從絕大多數時候來說nice try 只是人家單純禮貌 嘲諷的話很少,因為他們要嘲諷會直接噴你,作為5年留學狗來說起碼是這樣的,csgo嘛,不高不低小 MooN是只羊 nice try,字面意思,你盡力了,我們盡力了。一般幾乎所有的殘局 e...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關於命運你是如何理解的?

楊敬堯 很抱歉,對於人生的意義我也在尋找,這個問題沒辦法回答您。但是對於後乙個問題,我可以談談現在的想法。一 我認為命,是人控制不了的東西。之前不是有個雞湯文,說人手掌裡的生命線 事業線 愛情線 智慧型線,只要一握拳都能攥在手裡,這意味著人生是自主的,命運在每乙個人手裡。我前幾天才發現,握上拳頭,這...

關於說唱你怎麼理解的?

不會說唱,下面隨便搞的 耶耶,是否感到內心澎湃,想要尋找你的存在。那不如放手一搏去尋找新的自我。不要管歲月多麼蹉跎。天氣多麼炎熱,你只管做啊,認真的去做。犯下的錯誤,只是一次失誤,我不會去認輸。面對未來,我還有很長的路需要我去留下我的腳步。不要再頑固讓歲月虛度,不要再光顧去增加你的收入。耶,耶,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