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理解理解死亡的?

時間 2021-05-29 23:42:18

1樓:燈油

個人可能分很多層面吧。總的來說物質層面上,當人的心臟失去跳動這個人就死了,從稍微深層次的方面來說,乙個人失去了生活下去的信仰追求,這個人也是和死了沒什麼區別。

2樓:nicole

3樓:花窗影

大部分人都會死於某個疾病,自然壽終正寢的好像比較少。

我一度非常好奇自己將來會死於哪種病,如果能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就去提前預防,可惜不行,索性坦然等待謎底徹底揭開,閻王爺來人間提我的那一天吧。

希望自己死的時候是嘎嘣脆,別拖泥帶水,黏黏糊糊,病痛相伴,生不如死,害人害己。草民就這點懇求,還望閻王爺體恤,先謝過了。

經常調侃和鼓勵我的好朋友:咱們也別追求其它成功了,我們的目標是:幾十年後,單位的人說,跟她們同齡的人都死光光了,怎麼這倆老傢伙還硬朗朗地活著?

哈哈,反正,只要我活著,我就還在掙錢,雖然不多,但是活著就是賺到……

4樓:董月青主任

作為一名醫生經常面對病人得生死,因此從醫生角度談一下我們理解得死亡,就是醫學上定義得腦死亡。是不是存在呼吸心跳,身體尚有溫度,仍然可以診斷為臨床死亡呢?說一下醫學對死亡的認識歷史。

在歷史的長河中,心跳、呼吸停止曾被認定是人們對於肉身死亡的認定的一致標準。隨著近代醫學的發展,原來的死亡認定方法受到挑戰,對死亡的認定標準也變得複雜。腦死亡的概念因何而生,腦死亡被大多數西方國家認可,但是這一觀念為何在中國和日本等國家推行緩慢?

中國的腦死亡概念提出相對較遲。2023年,衛生部腦死亡標準起草小組最先公布腦死亡判定標準的徵求意見稿,此後經過多次修改。在死亡診斷上,目前還是以心肺標準為主,但也有患者家屬在完全知情的情況下,接受患者的腦死亡。

董月青:關於腦死亡的那點事

5樓:castle chen

未知生,焉知死。

這是孔子的生死觀。他還說,「敬鬼神而遠之」。敬,尊敬、敬重,感覺在對待活人。

死去的人雖然不在我們身邊了,但他們終歸是留下了legacy,物質上的遺產,精神上的遺贈,活著的人依然可以從中獲得饋贈。遠之,不迷信,不沉溺過往,不關心死後的世界。

我的觀點是,關注當下的生命,關心活著的人。

死亡是每個人的歸宿,路上走得怎樣,也多是身不由己。而唯一能做的是,讓生命更寬,把有限的時間投入到更有意義的事,投入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中去,投入到當下自己影響範圍內的事情中去。

父親去世後,我有遺恨。他半生操勞,半身不遂10多年,兒女外出求學打工,竟未享受過幾日天倫。他中風之後,有時候見他,會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他在我可以真正理解他之前,就離我而去了。

他是晚上去世的,當時子女不在身邊。我趕回去時,只能看到他的遺容。他躺在床上,飽經風霜的面容算不上安詳,右眼睜開一線。伸出手,想把他的眼睛合上,但怎麼都合不上。

家人一夜未睡。寒夜漫漫,天卻終於還是亮了。

6樓:小簡嘉

我經常做夢夢到自己自殺。

來了也改變不了的事情吧,不想強求,也不想拒絕。

順其自然,但又不想被很無趣的死掉,如突發車禍。

不如想想死後能做什麼吧,怎麼對遺體處理。

7樓:四月是你的謊言

我認為死亡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死亡是肉體的凋零生命的結束其實人類死亡和蚊蟲牲畜的死亡也是一樣的都是生命的結束比如揮手拍死了乙隻蒼蠅那那只蒼蠅就就經歷了死亡雖然看起來像廢話一樣但是我認為死亡就是這麼的單純和簡單。逝去後就和出生前是乙個狀態就是無沒有時間概念情緒觸感一切都化為烏有有時候很多人都會靜下來思考人生的意義人活著為了什麼思考來思考去也不會有結果因為每個人活著的意義都是不一樣的也沒有對錯真理存在於每個人的內心思考太多總是會讓自己變得壓抑我想人們應該簡單的直視死亡那只是乙個終點乙個必然發生的過程是在這浩瀚宇宙裡的一粒微塵一晃一剎那好好活下去吧享受當下的生活慢慢變老慢慢變禿最好能笑著死去。

8樓:

我自己是無所謂的態度,我甚至希望一場意外帶走我。我活的不開心,我又盡量去活得開心,面對很多事情都很消極,可是又不能不去解決。唉活著吧,盡力去活著吧。

等父母有足夠的錢養老我就可以拜拜了。

我也特別好奇人死後到底有沒有靈魂。嘻嘻。

9樓:派大星

死亡是宿命

死亡和出生一樣都是生命的過程,是我們一生必須要踏過的路程。人更多的是不想死,而不是害怕死亡,或許這麼說有點矛盾,我給舉個例子:有個老人和妻子一生平平淡淡,談不上富貴,倒也算是中產階級,兒女都早已成家,子孫滿堂。

他怕死嗎?他年逾古稀,兒成女就。一生也就這個樣子了,他告訴自己,多一天少一天無所謂了。

但他想死嗎?如果活著他還可以逗逗孫子,種點瓜果,平平淡淡的享受天倫之樂。那他是不想死掉的。

我們二十多歲來到社會上打拼,把自己明碼標價的套現到乙個公司,日日勞碌,在每個嶄新的日子,重複著同樣的工作。幹三十年、四十年,乾到幹不動了。這種一眼可以忘穿的人生 ,我認為這已經死了。

而真正讓我們活著的是期間和同事的閒談或者矛盾,是和妻子的爭吵以及彼此的關懷是對孩子的喜愛及擔憂。

就好像白色的畫布,黑色的勾邊,再加上色彩的渲染才是一幅完整的畫。正如我們出生選擇生活,畫完了,也就該落筆了。

10樓:

小時候,對死亡主要是感到很害怕,覺得它就像一道陰影,跟住大家,怎麼也擺脫不了。而且對它造成的後果,比如把乙個人帶離你的生活,除了夢裡,其他時間段都看不到和很難感受到,感到焦慮。覺得老天非常的狠,讓人有了情感和思想,又讓人來個生離死別。

到了出來工作,這個階段再回看,對死亡整體感受有些新變化。覺得躲避它,避諱它,也沒有消除掉自己內心對生死的恐慌和緊張,然後想讓自己的內心更加平和有力量,還是得主動去了解它。就這樣,看了一些相關書籍和影視作品,改善了生死觀。

也因為這些理論認知上的轉變,開始去做臨終關懷義工,走近重病和高齡老人,近距離感受他們對生死的態度、故事和智慧型。這樣做久了,從一開始的拘束緊張,到慢慢平靜,接受了更多的別離和病痛。再去看死亡,覺得它和生一樣,都是人的重大時刻,它們一起構成一次旅程,捨得捨不得,都一樣要走一遭。

未來會怎樣看死亡,會不會有的衝擊和改變,我也說不准,一切隨緣吧。

11樓:ysw200000

死亡很可怕,不是在於過程的可怕也不在於結果的可怕。而在於死亡的真相是啥?一版認為死亡就是神型俱滅,一了百了。如果不是呢?

12樓:空行

死了就死了吧,沒什麼大不了,我覺得我看的挺開的。也可能本身缺乏對生命的敬畏吧,反正就是覺得死亡於我而言,挺正常的,沒什麼過於畏懼的。

於我來說,我個人無所謂的。但是有時候有特別的恐懼親近的人離開,真的太崩潰了

13樓:

20歲的我對死亡的理解

死亡就是很正常的自然規則,無論是否自然死亡,都是一種類似命運的東西,比如體細胞癌變都是隨機性的,正如《非自然死亡》說到的,我們都是碰巧的活著罷了。

死亡對於自然很正常,只不過人類是有情感意識的,死亡意味著分離,很多人害怕死亡,其實是害怕那種突然消失、突然分離的感覺(我覺得),人總是對失去的東西有懷戀,對於人情相關的,這種感覺會更強烈,還有對自己意識和人生的留戀。

但有了死亡才有了一生的概念,在有限的一生裡,生活變得更有意義了。其實一生說短也短,說長也長,如果能好好經歷人生、認真生活,我想死亡對人來說也沒那麼可怕了,就像很多白髮老人,他們如果之前人生過的如意或經歷豐富或體會多多,對死亡自然也看淡了。

14樓:謙依lamb111

是另一種開始;其實善惡到頭終有報,不可能說做了壞事一點兒報應沒有,我們內心還是嚮往公平和良善的。而很多人做了壞事並沒有在今生有什麼損失,所以很相信死亡是一種開始。這種開始是要為今生做的事給出乙個結果,乙個審判。

15樓:啊哈

從我有意識到現在,最接近死亡的有兩次。

第一次是剛上幼兒園那會,去找同學玩,過馬路的時候被車拖著走了將近10公尺。還好那時候個頭小,掛在了車底座上,沒有硬生生的蹭地,不然啊,我可就在這回答不了了。不過那時候太小了,也沒有啥想法,我都不知道我在車底下乾啥來著,走了10來公尺居然沒啥大傷,只是有點擦傷,著實是運氣。

第二次是小學以後,兩三年紀那會。姑父帶著我和表弟表妹去大河裡游泳,那麼小哪會游泳啊,就在水裡撲騰,撲騰了兩下,姑父見勢不對,趕緊把我拉了起來,我撲騰那兩下已經快不行了,那次我真的是,記憶深刻,唯一的想法就是「救我」,我不想死,然後就撲騰撲騰。

這兩次死神的擦肩而過對我影響都挺大的,到現在過馬路都得看八百遍才敢走,也不敢下水,更別提游泳了。

我想每個人第一次面對死亡都只有乙個想法,那就是活下去。

活著,或許很累,但很美好。

16樓:木木水

死亡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旦有開始,就必須有終結。

知道總有終結的那一天,才會想方設法的過好現在的時光,才不會有遺憾。

這樣才有意義。

要是知道自己不會死,有的人剛開始會熱血沸騰,到最後也只會空虛。有的人會維持現狀,畢竟覺得自己能幹的事不多,最後也會歸於空虛。

要是那個人是我,我可能會什麼都不幹,因為我的生活會變得毫無意義。

乙個不會終結的生命,那他到底在等待什麼,要尋找什麼,等待的東西會流逝,尋找的東西會離開,到最後只會剩下時間。

所以,應該感謝自己會死亡,因為死亡,所以你才會覺得世界上很多東西很有意義。

因為你會死,你才會活著。

17樓:RYRR

死亡是一種必然、死亡是一種狀態、死亡是一種傳承、死亡也是為了更好地生。

迴避必然是愚昧,準備必然是智慧型。

沒有什麼是真正屬於你的,就像亞歷山卓大帝在離開人世時命他的部下,在他的棺材兩側各鑿乙個洞,並把他的兩個手伸向棺材外面,以此來告誡世人,曾經不可一世、擁有一切的他,離開時也是兩手空空。

珍惜眼前的一切,就算很多時候都無法做到,但一旦意識到,哪怕只有一次,請你也全身心的珍惜。共勉!

18樓:情深義重高英吾

死亡是結束,像是賬號下線。遺忘在結束之後,像是賬號登出。

對我來說,所謂「坦然面對死亡」是在它來臨之後的被迫接受,是在痛苦和不甘之後的。這還只是我面對親人的死亡,它的翅膀還沒降臨到我身上。

但是,人終有一死。在它來臨之前,在結束之前,如果曾經縱享歡樂,或者曾經創造價值,只要曾隨著自己的心意活過,在結束到來時也就沒有那麼遺憾了。

19樓:暗夜蜃

死和生,本應該平等的。乙個人出生到這個世界,也會死在這個世界。可是,死亡,總是得不到與出生一樣的尊重。

有這樣的說法,快死的時候,會走馬觀燈似的回顧自己的一生。假如恰好看到,自己快樂的那一刻,想必死也會變得不那麼害怕了。假若總是在意自己一生的遺憾或者不開心,死亡也會變得不值得。

死亡,也可說成,我們腦中的量子活動停止的那一刻。

不僅要敬畏出生帶來的生命,也要敬畏死亡帶走的生命。這樣看來,死亡,也不是那麼可怕。

請問你們是怎麼理解,理解不是縱容句話的?

斌APP 你說的對。理解跟縱容是有界限的。這個界限就是法律底線和道德底線,超過了就是縱容。孩子犯錯可以理解教育,孩子犯罪就必須交給公安機關處理,否則你包庇他本身就是犯罪。 白夜 這話應該問你們班主任,他對這理解最深了。七點到教室,你因為堵車七點五分到了教室,你向班主任說明了原因,班主任對你表示理解,...

如何理解「理性」一詞

運咎轍棉劃磋 康德說過這個問題,就是理性對於自在之物無法企及,故而需要先驗判斷。其實超理性不是乙個嚴格的名詞,因為不存在這種東西。人類思維只有理性 知性和感性之分。超理性嚴格來講其實是信仰的意思。因為關於靈魂 上帝之類的話題是有關信仰而超出理性範疇的。 慢慢變好的怡寶 理性是感性的奴隸,服務和服從感...

如何理解理財就是理生活?

DD大花 因為,生活質量的高低與你的財息息相關。以前的生活就是柴公尺油鹽醬醋茶,現在的生活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孩子教育,養老,房車貸,旅遊等。生活變了,你的財也要跟著改變。用你現有的財去最大利益的生活,這不僅是一種理財之道,更是一種智慧型。 負負得正 我以前的花銷生活就是完全沒有計畫和安排,每天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