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時間 2021-05-11 23:49:09

1樓:小犬者

先從非遺的概念理解來說。

不搬法條的定義,而是從我乙個小白的角度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首先是遺產,遺產是說明了它具有承續力,由歷史時期傳承凝練下來,在歷經時代的蹉跎承續下,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其次它的內涵是非物質的,但載體卻離不開物質。為何這麼說呢?

因為物質實體繼承下來,是文物是物質文化遺產,但這些物質承載的東西,卻是非物質形態,是人類適應自然、創造力下的產物。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其實是保護遺產背後的人,也就是所說的傳承人。因為這些個體和群體的存在,才使得中華民族的文化淵源流傳,發揚創新。

其次分享一下我認為保護非遺的原因。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首要目的是為了保護中華民族的民族文化之基。我們的民族擁有五千年不中斷的歷史,想要保護這份文化遺產,不僅需要博物館收集保管文物,還需要現代人承襲傳統。如何承襲的關鍵在於我們要有意識保護非遺,保護承襲非遺的人。

其次,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我們需要深刻的文化自信、文化自強。但文化自信的前提是要認識本民族的文化,樹立文化自覺,自發形成保護傳統文化的高度自覺性。在文化霸權的時代,擁有清醒的文化認識,是樹立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保護本民族的文化不被侵略。

日漸普世的非遺保護意識,其實是在經濟基礎發展的過程中形成對工業化和資訊化的反思。或許保護非遺的方法隱藏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它不僅是脫離生活的藝術或是情懷,更是一種日常和習俗。

2樓:葉底藏花

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物質文化遺產

都是中華文化的載體和表現形式

是中華先輩的智慧型結晶

是中華文化的根

如果這些沒有了

中華文化也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將逐漸枯竭

中華文化也就逐漸散了

隨之而來的就是民族意識的消散

特別是在這個文化意識多元且變化極快的時代

3樓:華夏故里

以下回答為【華夏故里文化街區】非遺人士提供:

非遺文化是傳統文化精髓,保護非遺文化就是在儲存民族文化的基因,儲存一種價值觀,儲存和延續民族認同感,說遠了這是民族文化影響力,文化戰略的舉措。

—— 中華女子學院中國女性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秘書白永芳

4樓:白鹿物戀

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所以是非物質,在於它的精神性和文化性,我們所要傳承的,更多的是這項遺產本身所蘊含的精神文化價值。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民族在才得以在它們的薰陶浸潤下成為今天的模樣。

非遺涵蓋的範圍是非常廣泛的,包括民間文學、傳統歌舞、民間美術、手工技藝、傳統醫藥、體育雜技和民俗節日幾類。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華夏大地因著不同的地理氣候條件,孕育了諸多具有豐富文化價值的獨特民族風情的精神寶藏,如果我們任由它們消亡,乙個都不去傳承,那麼試想一下,國粹京劇沒有人唱,中醫藥無人精通,中中國人不再過中秋節春節,景德鎮、刺繡技藝、嗩吶二胡,我們全部讓他們消失,那麼中華民族還有靈魂嗎?

每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有它自己獨特的傳承保護方式,誰說商業化就一定變味了呢?將它再設計、市場化、融入到現代人的日常生活當中去,才是對非遺最好的傳承方式,而不是任由其泯然沉睡於博物館的保護罩裡。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乙個民族的靈魂,是全體炎黃子孫的共同財富。非遺君深信,所有具備精神文化價值的美好事物,一定會在創新中找到自己獨特的方式延續下去,超越生死和時空,代代傳承,生生不息。

5樓:特拉羅的當家的

我的觀點

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的形成和存在,是歷史的沉澱,體現的是前人對生活的一種理解和態度。

當親身親歷去體驗其過程我們收穫的會是內心的滿足,愉悅,感受到的或許還有各個非遺其特有的思維方式,文化形式。

我們呼籲保護它不是僅僅因為非遺中那些曲藝,美術,雜技類含有的觀賞的特性,更重要的是它確確實實可以帶給我們前述的人類精神層次的感受,一種文化以人的作用。

以上就是目前的我認為的非遺流傳的意義。

不太想用「保護」一詞,顯得非遺奄奄一息,毫無生命力( 。 )

6樓:遠近山

很多東西都是息息相關的,生態環境一樣,文化環境也一樣,就拿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節日來說,如果沒有端午節,那麼粽子只剩下果腹的意味,而隨著快消時代的推動,這種食物或許只能停留在人們的記憶中;再比如說春節,如果沒有它,那麼中中國人這種團圓精神就不能很好體現,很多非遺技藝,如書法(春聯)、祭拜食品(各地有不同)等都沒有了承載的寄託,也會慢慢的走向衰亡。而文化衰亡又會引起人類社會甚至人類程序的變更,就好比很多年前美中國人補狼護羊,後來羊群氾濫質量下降又不得引狼入羊一樣

7樓:赫威

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個假期我們去了河南考察了7,8個,但是給我們的感覺就是,奄奄一息,傳承人基本都很老,也沒有小孩願意學,即使家族傳承也很難推廣出去。

總覺得這個地步了,是不是應該考慮一下非遺的本身,是否真的已經不能符合社會潮流了?如何去改進,這才是重點,一味的去保留傳統的非遺我個人覺得有意義,但是對於遺產本身的發展一定是窮途末路的。

如何區別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呢?

gghskevin 簡單點說,物質文化遺產就是有實體看得見的,比如各地的老房子 寺廟 道觀 橋 古墓葬等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無形的,比如各種節日習俗 各種手工藝人的技術的傳承等等 鑑於你提問的重點在於區分,我就預設你知道文化遺產的定義了。物質文化遺產 Tangible Cultural Herit...

誰來保護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離渚 保護主要是靠各省市文化廳下單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局負責,每年有一定名額申報,大多時候是只要是舊的玩意就能很容易申報,總情況供過於求。因為那些以前賣幾毛錢幾塊錢的東西一旦被申報為非遺,馬上身價百倍,為了利益會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東西申報,造假的也不少 題主之所以認為傳統文化少,是因為並不是所有專案都是適...

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策略?

Tari 目前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策略主要有以下幾種 1.搶救性保護。這一保護策略主要是針對處於瀕危狀態的非遺專案,或是尚未被列入遺產名錄中的專案。搶救性保護主要是通過 調查 採集 整理 建檔等方式進行遺產原真資訊的記錄 儲存和研究。因為這一儲存環節中涉及到對許多非遺資訊的記錄 存檔和管理,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