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保護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時間 2021-05-11 15:14:40

1樓:離渚

保護主要是靠各省市文化廳下單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局負責,每年有一定名額申報,大多時候是只要是舊的玩意就能很容易申報,總情況供過於求。

(因為那些以前賣幾毛錢幾塊錢的東西一旦被申報為非遺,馬上身價百倍,為了利益會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東西申報,造假的也不少)

題主之所以認為傳統文化少,是因為並不是所有專案都是適合商業推廣的,而且還有很大一部分是跟不上時代、並不適合推廣的,比如火塘啊,刀耕火種啥的,在人們能用電用煤氣灶用更好的方式生產生活的今天,誰還會用那種低效能高汙染的東西呢?

還有一部分,推廣出來就變味了,為了更加迎合商業,做的已經不是原來的東西了。

真正做大甚至國際性的非遺也不少,靠信眾的出錢出力,恰當的統籌規劃以及地方的支援(睜乙隻眼閉乙隻眼的官方是最好的官方【滑稽)。只是有地域或是其他什麼限制,不大(方便)上電視,大家不那麼知道罷了。

而且說保護……

不管是民俗學人也好,人類學人也好,宗教學人也好,說實話都不能妄言談保護,連傳承人自己都不願意展示或延續的東西,我們何德何能談保護?而自身順應時代或是傳承人一族視為神聖的東西,自然會傳承下去,長此以往。

而我們學者能做的只是記錄,記錄它的起源、發展、輝煌、消亡,記錄下它在這片土地上存在的痕跡。

沒有東西能萬古長存,勉強不得。

至於zf,發布的有些保護措施可笑至極不談也罷。

emmmm,我也不敢談,只是內部聊天聽到的笑話罷了。

痛心疾首的笑話。

2樓:九二

補充一句,非遺並非僅限於某種手藝。維基對其的定義是:

非物質文化遺產(英語: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中文又譯無形文化遺產),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所以說,其實例如瀕危語言,各種民俗,傳統節日,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個人覺得,非遺的日漸式微,跟全球化現代化的生活方式有密切的關係。現代化帶來的便捷,全球統一化的大勢,加速了很多文化的消亡速度。比如,瀕危語言和一些特定的民俗民風文化消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現代生活對原始生活方式的衝擊。

學習外語的用處遠大於本土語言,開展民俗活動的場所逐漸被現代化城市設施取代,傳統節日的慶祝方式不再適合與現代化的生活方式,有些傳統手藝在工業化時代有了更便捷更便宜的取代方式等等,使得維持傳統的代價越來越高,實用價值和意義卻越來越小。比如世界非遺中的篆刻,現在生活中用的到的地方已經越來越少了,我父母那輩尚且還有自己的名章,現在的年輕人,除了學書畫的自身感興趣的可能會用以外,還有幾個會有這種東西呢?人都是趨利的生物,這種行為本身也不可厚非,但是這對於文化遺產的繼承卻是致命的。

另外,部分文化之所以難以傳播,個人覺得並非都是曲高和寡,其中很多也跟地域性過強,對外知名度不高,難以推廣有關。舉幾個中國現有的幾個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例,古琴可能尚且有人要拿曲高和寡來說一說,可是例如貴州侗族大歌,福建南音,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之類, 這些可不能算是「曲高和寡」了吧? 除了本地人熟識並且能聽懂,像我這樣的北方中原人怕是聽不懂也沒有機會知道。

有些文化的地域性和固定的欣賞群體(這裡指的並不一定是特定階級,而是特定的文化群體)也導致了很多的文化遺產注定難以被人熟知,更不要說推廣跟繼承了。

當然,我們也得承認,有些文化遺產難以傳播,也有其自身的限制因素,比如很多語言只有語言但沒有發展出相應的記錄方式,有些文化形式,比如一些地方戲曲的內容已經跟不上現在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熱點,這也是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的侷限性導致的。

我個人認為,無法被傳播下去的文化,不管是因為自身的問題還是社會的原因,都注定會消亡。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的不是誰來保護,而是如何能「推出去」,進而把新生力量「引進來」。有些答案提到了故宮,我覺得就是個不錯的例子。

個人見解,非專業人士,如有錯誤望告知斧正。

3樓:月下花錢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並且越來越快,一旦跟不上步伐,注定被時代的巨輪碾壓,那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只能說適合的留下,不適合的淘汰吧,不過應該將其核心保留在網上,總會有人有興趣的

4樓:

從自然選擇到人文選擇,被人類無情淘汰的東西太多太多了,人類根本保護不過來,也保護不起,所以順其自然吧,有些東西被淘汰掉是有原因的,不要想著保護乙個是乙個,即使你勉強保護了幾十年,早晚也是會被淘汰的。

人們缺乏娛樂的時候誕生了很多的小劇種,那時候有人看是因為沒得幹,現在人們的娛樂太多了,多到根本看不過來,所以誰還去看那些沒有意思的東西,哦你覺得有意思?那你就去看唄。

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策略?

Tari 目前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策略主要有以下幾種 1.搶救性保護。這一保護策略主要是針對處於瀕危狀態的非遺專案,或是尚未被列入遺產名錄中的專案。搶救性保護主要是通過 調查 採集 整理 建檔等方式進行遺產原真資訊的記錄 儲存和研究。因為這一儲存環節中涉及到對許多非遺資訊的記錄 存檔和管理,因此...

如何區別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呢?

gghskevin 簡單點說,物質文化遺產就是有實體看得見的,比如各地的老房子 寺廟 道觀 橋 古墓葬等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無形的,比如各種節日習俗 各種手工藝人的技術的傳承等等 鑑於你提問的重點在於區分,我就預設你知道文化遺產的定義了。物質文化遺產 Tangible Cultural Herit...

為什麼要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小犬者 先從非遺的概念理解來說。不搬法條的定義,而是從我乙個小白的角度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首先是遺產,遺產是說明了它具有承續力,由歷史時期傳承凝練下來,在歷經時代的蹉跎承續下,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其次它的內涵是非物質的,但載體卻離不開物質。為何這麼說呢?因為物質實體繼承下來,是文物是物質文化遺產,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