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桃花源記》能入選課本?

時間 2021-05-11 19:28:02

1樓:LWY098

我感覺《桃花源記》和《禮記大同篇》相對,其中,後者大同社會描述了中國古代政治家的最高理想,而前者桃花源則描繪了古人的最低理想。窮則獨善其身(桃花源),達則兼濟天下(大同社會)

2樓:LZTNN

桃花源記真的寫的非常好,高中畢業幾年了我才明白,它描繪了乙個與世無爭,沒有利益角逐的理想境地,一種絕對純潔的品質; 對於當今也是適用的。

3樓:「已登出」

到底是要乙個鐵血帝國,還是要乙個自家花園?

漢武帝的上林苑,陶淵明的桃花源,唐玄宗的華清池,宋徽宗的艮嶽,清王室歷代修建的圓明園,都是中中國人心中關於美與愛的理想。

自古英雄配美人,美是如此脆弱,需要用鐵血護衛。

4樓:

小透明不邀自答。

《桃花源記》為什麼能入選課本,要分兩個方面分析,一是看該作品是不是自古以來認可的名篇,因為能入選中學課本的古文基本上都是古文大家認可的,《桃花源記》入選了考核甚嚴的清代古文選本《古文觀止》,《古文觀止》蒐羅了自週至明兩千餘年的經典古文,不可謂不是古文裡的專業選本,由此可見《桃花源記》是被古文大家所認可的;二是看該作品是不是適合中學生的古文學習,在這個方面《桃花源記》無疑是十分適合的,《桃花源記》相對於先秦古文十分易懂,適合剛學習古文沒多久的初中生,但是其中的古文基礎知識也不少,比如說省略、動詞的使動用法、古今異義、各種通見字及片語的意義用法,這些對於初學者的古文學習頗有裨益。另外《桃花源記》在陶淵明的作品中比較具有代表性,不僅反映了元亮心中的一部分理想,還隱約透露出了對晉朝對現實的厭惡。

5樓:伍謙仁

大概因為《桃花源記》有太多解讀了吧。可以給中學生講陶淵明其人,知識分子精神家園,烏托邦。可以給大學生講漁人之路和問津者之路。

甚至還可以讀出鬼故事的感覺

桃花源裡的住民其實是秦末死於戰亂的人,外面的桃林是高人害怕這些冤魂跑出去布置下來鎮邪的。漁人誤入桃花源後發覺了這些,小心翼翼與這些人周旋,離開時留下標記,準備稟報太守,帶人講此處剿滅。結果太守一行人沒有找到,只能封鎖了訊息,所以「後遂無問津者」,再想想「高尚士」劉子驥為什麼「尋病終」了,嘖嘖嘖

6樓:宇文血

說說自己的感受吧!

記得《桃花源記》是在十來年前的初二課本上。很清楚記得裡面有兩個成語典故——尋向所誌、無論魏晉。

在沒學《桃花源記》之前,生活和學習中一直會聽到桃花源這三個字,可是卻不知道它的來龍去脈和真實意義。直到學了文章後,才知道桃花源的源頭在哪?這也是是乙個文化之旅了。

7樓:Kimi

結局龍點睛

若是武陵山重尋桃花源,那就是談笑之資。

可他沒找到,所以桃花源存乎?不存焉?

只不過是捕魚人抓魚過程,為何能橫奪諾貝爾?

8樓:

拜託回答問題的朋友們看看題主的描述,題主明明是在說「快來打我的臉吧,快來羞辱我,這樣我說不定能火。」你們乙個二個的費勁的分析課文,剖析時代的,真當題主是來這學知識的???直接動手打臉不就好了嗎???

9樓:漫步

《桃花源記》闡釋的是中華文化中的一種境界、一種追求、一種生活方式。

中中國人在儒家思想的薰陶裡,生活在修身、齊家、志國、平天下奮鬥之路上,在實現人生理想的奔跑中有一部分人累了……自然悟道,走進了到道家的懷抱裡,撫慰自己心靈,我想這就是《桃花源記》存在的意義。

給人生乙個出口,可以說《桃花源記》:當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

10樓:「已登出」

人的意志力只在共產國際時達到高峰

其餘時候則疲憊無力,難與現實一戰。

前面答主都說陶淵明時代黑暗,何不率天下俊傑,起兵討之?

難道當時全天下都是庸碌之才?

這不行那不行,這個擔心事情敗露,那個擔心被少民奪權。

乙個個就是怕,直說好了,真是懂得越多越怕死,陳勝吳廣兩個瞎眼農民也只得面對現實不公,那麼多酸腐讀書人嘴上振振有詞。

心底還不是怕?世上哪有那麼多好事百分百確定?

看到某些人的嘴臉就想流淚。

讀書人,真軟。

應該是骨子硬的都被殺完了吧?

11樓:江上白首

你寫一篇志怪,讓他成為中國文化中烏托邦一樣的存在?

還飯前便後的談資?你飯前便後的談資只能是姑婆八卦,不會是桃花源,烏托邦。

12樓:李豐材

桃花源是乙個民族的夢。人靠希望活著,文明靠夢想延續。一篇小短文,造了乙個夢,養育了乙個民族的心靈。雞犬之聲裡,它比「大同世界」更具體可感。

13樓:

桃花源記不是怪力亂神,是古文中少見的烏托邦的記敘,文章寫的那樣典型,前人想不出,後人說不得,文筆自然優美,簡潔明淨,而又表達了一種亂世中人普遍的願望,它的意義還可以擴大化,囊括更多更大的境界,經常被後人各種引用。怎麼不是經典的好文章?

14樓:多喝熱水少說話

桃花源只是那個時代陶淵明的理想鄉,不是那個時代的,也不會是這個時代的。學這篇課文只是啟發孩子們去思考內心的理想鄉而已,畢竟我們心裡不能只掛念著「家鄉」。

15樓:姚金竺可楨

兒時讀不懂文言 ,只知機械性記憶。 如今已至桃李年華,卻念這世上倘真有桃花源可好。 那就像義務教育階段在你的記憶力種下一顆朦朧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之後才恍然大悟,那桃花源與桃源人的千姿百態,就是我們逃避現實紛擾的精神聖地。

16樓:

桃花源處處埋伏筆,細思極恐。

此地黃髮垂髫,悉如外人。而村人自云避秦時亂,來此絕境。此時已是東晉了。

村人叮嚀漁人,不足為外人道。

漁人走時,背信棄義,處處志之,標記得很清晰。而再尋找時,便找不到了。

高尚士劉子驥,也尋找無果。最終卻病死了。

從頭到尾,桃花源都是不存在的。陶淵明已經給了許多暗示。

那些企圖尋到桃源獲得功利的普通人,如漁人的,無法尋得。那些畢生追逐理想的如劉子驥的,無法尋得。

那麼,誰能尋得呢?無人。為何呢?因為根本不存在。

陶淵明的厲害在此吧,看透世事卻偏要固執地將這個夢做完。

多麼後現代主義,憑這一點,這篇文章也應該流芳千古。

17樓:

怪力亂神、文筆淺白,為什麼《桃花源記》能入選課本?

師徒對話、一問一答,為什麼《論語》能入選課本?

行文假空、以孝代忠,為什麼《陳情表》能入選課本?

辭藻虛浮、台閣頌聖,為什麼《登泰山記》能入選課本?

言之無物、敘事不實,為什麼《伶官傳序》能入選課本?

文字太古、讀它不懂,為什麼《季氏將伐顓臾》能入選課本?

憑空想象、毫無依據,為什麼《逍遙遊》能入選課本?

情懷難測、文章簡單,為什麼《黃岡竹樓記》能入選課本?

行文冗長、多生僻字,為什麼《滕王閣序並詩》能入選課本?

飯前便後的談資一笑?厲害了我的題主。

分割線沒注意成了這題的最高贊。覺得有必要修改一下了。2018.02.03改

了解過魏晉一段的歷史,也讀過《陶淵明集》。題主提出這個問題,我覺得還是有其一定道理的。《桃花源記》作為陶淵明的代表作,是一篇敘事性質的散文。

整篇文章可以分為四個部分:從「晉太元中」到「復前行,欲窮其林。」為第一部分,為事出之緣起;從「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到「不足為外人道也」為主幹部分,描述了桃花源的主要景象和桃花源人的風貌;從「既出,得其船」到「不復得路」為第三部分,為事情之轉折;從「南陽劉子驥」到「後遂無問津者」是事情之結局。

可以說是一篇中規中矩的記敘文。

對於《桃花源記》的文學批評,最早見於鍾嶸的《詩品》,「文體省淨,殆無長語。篤意真古,辭興婉愜,每觀其文,想其人德。」這個評價已經是很到位的了。

考量到兩漢魏晉敘事抒情的大賦的修辭和誇張手法,可以看到《桃花源記》是很簡樸而雋永的。在兩漢魏晉流傳下來的雄文中,最重辭藻,其次重氣勢。在昭明太子《文選序》中已經提到「述邑居則有「憑虛」「亡是」之作,戒畋游則有《長楊》《羽獵》之制」「退傅有「在鄒」之作,降將著河梁之篇」,可以說如果在氣勢和辭藻上和《洛神賦》(子建)、《登樓賦》(王粲)、《蕪城賦》(明遠)、《過秦論》(賈誼)等比較的話,是很有不足的。

我猜題主應該是這個意思。 @李苦禪 我起初背《陶淵明集》也有這個感受。陶淵明集第一首《停雲》,「停雲藹藹,時雨濛濛」,整首詩也並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

但是在劉宋的時候,本來詩的體制就沒有明確,四言五言,皆可以成詩。當然,文是不一樣的,文在西漢時已經成熟了。

1.開啟了文章乙個新的體制的風水嶺。總所周知,陶淵明是遠古和中古文學的分水嶺,這篇文章開啟了乙個想象文學或者寓言文學或者神話文學。後來在唐代有王績的《醉鄉記》。

2.代表了陶淵明的樸實文筆。這個可以從五柳先生記、歸去來兮辭中明顯可以看出來。

3.第一次構建出了烏托邦的理想世界。

4.由於陶淵明是隱逸的宗師,所以桃源這個意象在後世影響極大。

不知 @李苦禪 ,題主這樣的解釋你滿意嗎?

另外歪個樓:

1.有人說文章中的「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中的秦指的是苻堅的前秦,而不是嬴秦。我認為這是不對的。如果秦指的是苻秦,那麼漢指的是什麼?

劉淵的後漢嗎?可是劉淵在苻堅之前啊。魏晉指的是什麼?

若是避苻秦之亂,那麼怎麼可能不知道有兩晉呢?何況拓跋魏(北魏)在之後啊。不過確實可能有隱含的意思。

2.照我的觀點看,《桃花源記》並不是陶淵明最傑出的作品。我吹《歸去來兮辭》。

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桃花源指現在哪兒?

漾漾你好呀 由原文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可知桃源之境隱於,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區桃源縣。辛丑年踏青祭祖 到了桃源縣,我坐在車上緩緩搖下車窗,第一次仔細觀察了一下路上的行人。婦人們揹著大竹簍子,買菜趕集聊天,乙隻手牽著娃,乙隻手磕著瓜子和旁邊的婦人扯家常裡短。這些婦人們都才三十出頭的年紀,就已青絲夾...

《桃花源記》這個故事是鬼故事嗎?

1986 東晉年間,武陵有個漁夫,有天他沿著溪水划船,結果忘記了走了多遠,忽然,前面出現了一片長在溪水兩岸的桃花林,沒有其他樹木,花草鮮豔美麗,漁夫感到很奇怪,於是又繼續往前走,想走出去。桃花林的盡頭也是溪水的盡頭,漁夫發現了一座小山,山上有個洞,洞口隱約有光亮,漁夫便下船走進去,剛開始很狹窄只能通...

《桃花源記》有哪些細思極恐的地方?

酥騍皮皮蝦 聽我媽嗦門票現在要200塊一張,以前中學每年春天都要背起我時尚時尚最時尚巨包參加學校組織的一年一度 步行桃花源 活動噠本地人 我 表示已經去不起鳥 好貴鴨 但我媽和一眾阿姨們挖得巨筍還是好吃,今年媽咪沒趕上時候,沒給我寄 黃玉佩 笑了,人家作者寫桃花源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讓你們用來意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