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盧梭說的「人生而自由,卻又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時間 2021-05-10 18:15:23

1樓:輝總是大王

這句話出自《社會契約論》,可以和《愛彌兒》中的「凡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都是好的,到了人手裡就變壞了」放在一起看,為什麼「人到了社會之中就變得不再自由了」或者「為什麼人從一出生開始就踏上了敗壞的道路呢」?

在盧梭眼中存在著「好人」的一種理想狀態,即「自然人」,合乎人之本性(nature)的人,在私有制出現之後(在《論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礎》中盧梭將私有制的出現視為人性敗壞的根源),人們的慾望和虛榮心被激發,人成為慾望的奴隸。——生活在社會之中的每個人都將是敗壞的

即使如此,盧梭並不認為人類可以重新回到「自然狀態」,在《社會契約論》中盧梭指出除非一場大火或者一次戰爭將現在的社會徹底打破,否則改變在很大程度上是無望的。在《愛彌兒》中,盧梭在開始便指出這是乙個不存在的假想出來的孩子。

那麼寫作《社會契約論》和《愛彌兒》這樣兩部作品的目的是什麼呢?讓我們去反思自己的生活,但並不是將之視為模板,這是危險的。在社會生活中,變得更好是難以實現的,但可以停止敗壞的腳步,不斷地節制慾望。

2樓:八水sama

這句話濫用到,使用的人信手拈來,就是抒發一通感傷。但是這不是盧梭的自由觀啊啊啊!盧梭在這句話裡一點都沒有感傷。

這句話請同第八章一同食用「人類由於社會契約而喪失的,乃是他的天然的自由以及對於他所企圖的和所能得到的一切東西的那種無限的權利;而他所獲得的,乃是社會的自由以及對於他所享有的一切東西的所有權。」

3樓:

像機器之所以能成為機器,需要一大堆零部件那樣,人之所以能成為人,自我之所以能成為自我,所需要的東西也多到超乎想象,用來和他人區別開來的臉,平時不會意識到的聲音,醒來的時候注視的手,幼年的記憶,對未來的預感...不止如此,還有大腦連線的龐大資訊和網路的廣闊,全都是人的一部分,誕生了名為『我』的意志,同時也把『我』壓制在某一極限內,將『我』限定在自我之中,即在束縛內伸展自我.

4樓:老皮

已經有好多老哥解釋了盧梭的思想,那我就斗膽試著就這句話本身說一下我心中的自由吧

看到這句話的第一反應,有些人可能認為盧梭否定了自由的存在,因為帶著枷鎖怎麼能稱得上自由呢?非也。這句話正確的邏輯推導應該是:雖然有諸多限制(枷鎖),但並不阻礙人能自由。

人的限制是自古以來客觀存在的,處於自然狀態時,人受身體素質——比如捕食獵物能力的限制;進入社會狀態時,人們又受到法律與公序良俗的限制。然而說因此人類就沒有自由是荒謬的,同時後者中的自由相較於前者中的「不能」更傾向於「不為」,這種限制來自於社會合意形成的社會契約,是人自由意志的選擇,是一種程度更深、更高階的自由。

同時,從哲學史的角度上看,自由與限制從來也不排斥。 自由(cosmos)一詞從古希臘誕生時,其本身便具有自然規律的意思,人當然要受到自然規律的限制。黑格爾也做過類似的論述,內容是什麼記不清了。

約翰穆勒在其著作《論自由》中進一步提出:「在不涉及他人合法權益時,人就有完全的行為自由。」,這裡的限制就變成了「不涉及他人合法權益」。

總而言之,人總是有限的,行動自由不必說,意志自由受制於時代限制階級限制等因素往往也具有某種邊界,但這並不阻礙我們的自由,在這一畝三分地里我們也可以撲騰的很歡實。「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何不自由,何不快哉?以上

5樓:Uninhabited

凡是有邊界的,都能稱之為監獄。

人生亦是如此,因為人有主觀能動性,會有自己的思維,會有好奇心,生而會有慾望,所以生而自由是生而本人本身的一種嚮往,本身的一種設定。

但是框架內本身並不能推導出框架的意義,所以人也許永遠也回答不出:我是誰,我從哪來, 要到哪去這個終極問題 。這是個最大的枷鎖,每個人都好像動物園裡的猴子,把樹枝晃成這樣,晃成那樣。

另外人生來被自己的出身所限制,被時代所限制,被各種各樣的羈絆和責任所限制,被生老病死所限制,這些都是枷鎖。以上。

6樓:杪城

到底什麼是自由呢? 倒過來看由自擴充套件一下

由於自己由著自己 …… 自由這個詞意思是從某一環境中出來有可能是逃出來也可能是跳出來自由並不是一種明確的說法太抽象了我甚至沒有體會過什麼是自由我在和平年代這個物質精神都不匱乏的年代但從小到大也聽說過不少關於解脫解放自由一類的詞你考上大學就自由了你熬過這一陣就自由了就解脫了就解放了

只有這種感覺才叫真正的自由吧

隨心所欲太片面心滿意足又達不到自由永遠抽象但自由感覺不抽象自由不盡相同但自由的結果都相同自由無需尋找

7樓:

我經常在思考的問題是人為什麼活著,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人,從一出生開始就有了感知、理解、以及改變這個世界的可能。因為人有思想,思想是無界限的,因此人生而自由。

而人,也還只是基因的載體,思想可以自由,但是思想被困在肉體之內,既然有肉體,那就有限制,會生老病死,思想早已到達的事,會因為肉體而達不到。

比如很多犯罪,如果人不用維持自己動物的生存和繁衍的屬性,那可能就不會存在。

因為思想的起源可能就是這些動物屬性,所以人的思想又好像無形中被基因牢牢把控著。

一句古話:想上天?shi墜住呢!

最後,還是我一直相信的:人的存在只是智慧型的中間過度體,人工智慧才是思想智慧型的更高形態。

8樓:寧十七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好像有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約束著我們,也許是命運、責任、道義、法律……我們好像從來都不能隨心所欲,縱情任性,好像冥冥之中有一種神秘莫測的、更加高深的、人還未探明的力量在影響著我們的人生,甚至主導者人生。當乙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體會到無可奈何、有心無力、無能為力……他就會逐漸感受到身上的限制或束縛。

當人面對限制和束縛時,面對冥冥之中神秘的力量時,其實,仍然有並且始終有選擇的空間和餘地的。雖然我們見到過很多人,意味洞察到了生命的實質,屈服了、妥協了,把一切都歸因於命,從此隨波逐流。但是我們也見到不少人始終相信人的力量、自身的力量,證實著人的驕傲,創造屬於自己的榮光。

在這樣的過程中,我想還是有一些重要的事情需要做的,比如要發現、覺察到發生了什麼,還要清楚自己究竟要什麼。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所有事情,我們是否能及時發現和覺察到,事情是如何發生的、展開的以及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另外,因為清楚自己要的東西,就能有的放矢的、自主的採取行為,進行較好的處理,使其走向是有利於自身的追求的。這意味著,我們要認識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也許它會變動,分長期的和短期的、物質的和精神的……如果認真思考,這會是一件相當複雜的事情。

我們還要認識周圍的世界,自己和周圍世界的聯絡,能夠敏銳的感知到各種變化,並根據變化而調整自己。如果能做到這樣,那麼我們將是主動選擇了自己的一生!

當乙個人始終清楚自己究竟要的是什麼,記得自己的信仰和堅持時,並在生活中經常提醒自己,這意味著有了一種指引,當匪夷所思的事情發生時,當使人詫異的變化發生時,他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應對,即便不是完美的處理,但是能收穫到的是:自己有意識的、主動的選擇;自己信念的再一次堅定或有益的調整;一種掌控的感覺和力量。這就是人的力量!

在長大後的世界裡,我們會經常感受有很多的限制、約束、束縛,感受到自己的弱小和無力。我知道那是真實的,可是,我們也要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壯大自己的力量。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覺察到發生了什麼,然後以不變應萬變,我們要試著在生命中拿到主導權,去主動、去掌控,縱有遺憾,也絕無後悔

我們主動選擇的人生,會不會更有吸引力、更值得過呢。

人的一生,也許一場無休止的博弈,和自己、和他人、和周圍的世界……不死不休。無論如何,願我們每個人都能主動選擇,盡可能按照自己的心意度過一生。祝福我們每個人都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9樓:

很抱歉的是,盧梭他自己認為他不能回答這句話,因為他在這句話的後面寫了,「這個變化是怎麼發生的?我不知道。這個變化為什麼是合理的?這才是我認為我自己能夠回答的問題。」

10樓:奔奔奔奔跑跑跳

斯賓諾莎說,「 假如一塊被擲向空中的石頭有意識的話,它也會認為自己是在按自由意志而運動。我能說的就是:『石塊是對的。

拋擲力之於石塊如同動機之於我,體現在石塊中的統一性、引力和慣性在本質上與我的意志是一樣的,如果石塊能感知,就能意識到這種意志』

不管在石塊中,還是在哲學家那裡,這種意志都不是「自由的」。從整體上來看,意志是自由的,因為除了它以外,沒有別的意志能夠限制它,但普遍意志的組成部分——每個種族、機體、器官,都要收到總體的制約。

每個人起先都以為自己是完全自由的。但是經驗說明了他並不自由,而且必須服從必然性。儘管反覆考慮,痛下決心,他依然不能改變自己的行為。他必須扮演他自己詛咒的那個角色,直到劇終。

11樓:

也就是說人自身無法決定自己的生命,還是會有幾個人只是因為你活著而選擇正常生活下去。你的存在不僅僅掌握在你的手中,你還有一些逝去的人需要銘記鐫刻在心,倘若你也逝去了,還有誰會記得他們。再沒有人記得他們,他們也就經歷了最後一層死亡。

12樓:Erin

人生而自由+人生而不平等->

為了追求新的平等而放棄自由,進入社會,建立第一次契約->為了追求新的自由,建立第二次契約。

不知是否可以貿然這麼理解?

13樓:夢回白駝山

盧梭的書看過一本,《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出自《契約論》,得出如此意味深長的話,怕是和路易十五時代的法國社會現實相呼應的。我的感受卻告訴我,如果我們都接受對我們的自由一定的限制以及對我們選擇權的一定減少,我們就都能獲得更大的自由以及更多的選擇權。

交通法規不正是如此嗎?法律法規是我們分享城市道路交通的方法。假使沒有紅綠燈,沒有車輛右行,沒有行人路。。。

公共政策的強制性卻賦予我們莫大的自由。

人們的大量決策都富有外部性,自己卻渾然不覺。

ps:自由的定義是什麼?定義自由是件困難事,自由的反面些許會容易些。

康德說,自由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不想作甚就不去作甚。既不強制他人,也不受他人強制。

張愛玲說,我愛你,與你何干。

柴靜說,自由就是對真理抱有那麼一絲絲懷疑的精神。

也許自由就是公共精神下的自治,自己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吧。

你如何來理解,盧梭說 「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後把模子打碎了。」這句話?

Kiwifan 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後把模子打碎 這句話字面上看起來就是 我天生是怎樣怎樣的人,但我的生活環境卻不允許我當個怎樣怎樣的人 儒家 法家只是現實的世界。陳明的公民宗教,思想是現實的儒家,與時俱進的儒家學者。陳明的心,是黑暗的,但不骯髒,他是黝黑透明的。黃玉順的生活儒學,思想是理想的儒家,是...

可以說一下你理解的人生觀嗎?

呼呼 所謂人生觀,簡而言之就是乙個人的人生目標是什麼。具體來說就是指乙個人對人生的根本態度和看法,這其中包括對人生價值 人生目的和人生意義的基本看法和態度。乙個人的人生觀基本包括幸福觀 苦樂觀 榮辱觀 生死觀 道德觀 審美觀 公私觀戀愛觀等等。乙個人所處的社會地位,生活環境以及個人的生活經歷 文化素...

如何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態度,人生價值的關係?

夢逍遙 人生目的決定看人們對待實際生活的基本態度和人生價值的評價標準,影響著人們對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價值的評判,人生價值制約著人生態度的選擇。人生目的表明人的一生追求什麼,人生態度表示以怎樣的心態實現人生目標,人生價值判定乙個具體人生的價值和意義。三者相互區別又有著密切聯絡。 柏嶽坤鑫 你覺得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