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怎麼看待佛儒道三家對人三觀的影響

時間 2021-05-05 19:06:08

1樓:Isabella 夢行者

佛學通脫無礙,但是至高心境太難領悟,所以我認為,漸漸淪為一種戒律信條。最重要的部分反而被遺忘了。但是信佛如果信得得當,大多人會心平氣和,善良包容。

儒學平穩中正,對人性有很好的引導重塑。如果多讀,就會生出一種道德信念感,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多半是為精英準備的,號召他們勇於擔當,平亂治世。

道家是對儒家學說的小小補益。因為道家就是批判正統道德觀念存在的,沒有現存的社會架構供道家批判,道家也難以自我辯明。道法自然,是對人類文明所謂「發展」的根本反思。

道家這種學說,不太可能主流。只可能會成為一種自我安慰的平衡力。

陶淵明,典型例子。因為儒學追求的天下歸心,治亂平叛,很可能漸漸成為教條和藉口。最後那些追求,還是在道家的無為無不為里實現的。

所以歸鄉隱居,才有悅親戚之情話,在桃花園裡才徹底大同。

2樓:

以儒家處世,以道家自處;

儒家教人真誠,行善力量由內而發,所以非常快樂;

道家教人真實,萬物皆由道所生,無一不值得欣賞,什麼都是好的,所以非常自在。

3樓:

道教人超脫,儒教人做狗,佛也開脫人只不過最終會給人類帶來災難。

儒者以六藝為法。六藝經傳以千萬數,累世不能通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故曰「博而寡要,勞而少功」

4樓:Lucidmoon

世俗金錢社會,先學謀生本事和和諧社會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先,其他的事不著急。如果心靈很痛苦,你要考慮是不是太窮了害的。老師的話很有道理,但他也不能幫你買房子是吧,做人現實一點,少糾結這種言語上的爭論,畢竟有空和你別廢話的,一般不會幫你賺錢,不要太在意了。

5樓:天發殺機

看了LS幾個回答,不能苟同,遂寫此文。權謀都出來了,真是離道彌遠,佛儒道講的都是誠心正意,教的都是實用方法,解決的都是跨越千年的現實的問題。

「讀書人」最大的毛病是什麼:空談!

為讀書而讀書,還要分出個什麼流派,爭論出乙個高低上下。

如果不能解決問題,縱然你滿腹經綸又有什麼價值?

如果不敢走上講台,縱然看遍演講的技巧又有什麼卵用?

這個時代,知識越來越廉價,你用了十幾年學到的知識,遠遠比不上乙個小小的行動硬碟的儲量!

人比電腦最大的優勢在於:用知識構築的思維體系,而這些都在佛儒道裡,我們稱之為智慧型。

生活中的問題,並不是釘子,靠乙個錘子就能解決的,所以佛儒道都可以成為你的工具。「道」會讓你擁有乙個巨集大的格局,「儒」會讓你掌握方法,「佛」會讓你擁有行動力。即人生的戰略——戰術——執行力

你可能會疑惑,佛怎麼會和行動力扯到一起?因為人會有很多擔心、顧慮、煩惱,而這些情緒都有可能讓人固步自封,裹足不前。而佛即是對治情緒的良方,而後人才懂得活在每乙個當下。

該愛的時候用力去愛,沒有太多的糾結。未完結

6樓:

你老師這段話就是人云亦云的嘴炮。

你信了,然後也不願意花時間下功夫去看這些大部頭,仔細研讀。

然後現學現賣,轉而再原封不動的說給別人。

7樓:風小山

三家都學當然好。但必須以佛法為主,這樣可以使人生少走彎路。

這是本人深刻、痛切的體會。

未學佛之前,本人自以為是成功人士,學業、事業、做人感覺都很好。學佛之後,特別是認真修行數年之後,才深深感到前些年都是不值一提,不堪回首,真是虛度啦。

現在的生活才叫生活。深深地感恩佛法!

8樓:梵夫

其實古時的學者,儒釋道都繞不開,只是年輕時名利心重,想要一番作為,只能看到儒釋道中入世的部分,只是為了學識,見識,通達仕途而已。

也就是常說的,看山是山。

中年時經歷了人生的起落,漸漸從盲目的取樂中,嘗到了一切皆苦,這時候再來回味當初學過的經典,就有了另一番體會:原來聖人們的言論,是究心,而不是究事。

這就到了第二重,看山不是山。

晚年時執著心慢慢變淡。愛別離,怨嗔會,求不得,原來一切皆是無常,處處都是智慧型。而出離心生起,究竟生死大義。

這就到了第三重,看山還是山。

就像品茶,剛開始只為解渴,後而品其味品其色,再繞回到解渴以前,為什麼會渴。

這對於人來說,其實是乙個必然的次第。關鍵要明白的是,這不是儒、道、釋的次第,也不是青年、中年、老年的次第,是去我執的次第。

9樓:

年輕時,

學儒不成去學道,

學道不成改學佛,

學佛不成信上帝,

上帝不佑信阿拉,

阿拉不保去見馬克思了。。

直接一開始信馬克思就好了嘛。。

10樓:clockwork crow

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

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11樓:子允

多年以前一直都是這樣以為,現在真正拿起《易經》《道德經》《壇經》《論語》仔細閱讀時才發現以前自己是多麼的愚蠢,還是那句話,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靜下心好好去感悟!

12樓:小賊哪裡跑

現在的中中國人確實缺乏信仰,信仰是一種精神生活,有它自身的社會發展必然性。 而你老師說的也不正確,畢竟他是拿三教合為一人之身,那就不稱之為信仰了。

13樓:

說古時,年輕氣盛時儒家教你立志奮鬥,中年時道家教你醒世脫俗,晚年時佛家教你修來生,人一生充實不會迷茫。

怎麼沒信仰啊?現在人年輕氣盛時心靈雞湯教你立志奮鬥,中年時厚黑學教你醒世脫俗,晚年時,額,晚年時好像沒什麼新東西,沒關係,我們還有封建迷信呢。

如果說所謂的人生第一要務就是找東西充實自己的話,那麼我認為這樣的人生根本不值得評判價值。

我寧願一輩子抱殘守缺,我寧願

14樓:那克爾

舍爾巴茨基的《佛教邏輯》是對東方佛學思想解釋得最系統透徹的著作,建議題主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佛教哲學是乙個可以和西方哲學相媲美的體系,佛教的誕生很快就淘汰了古印度原來的實體論、有神論和數論等等教派和學派。佛教內部也有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唯名論、唯實論和虛無主義等等派別的區別,乙個有千年積澱的宗教,在幾百年間甚至是乙個國家的文化中心,裡面充滿著先賢的哲思和對世界人生的理解,怎麼會像雞湯一般,怎麼會像是大眾所理解的磕頭、念經和拜佛爺一樣,精英永遠是少數呀,但是佛教這一點做得很好,無論是精英還是大眾都能在佛教得到所需要的東西。

15樓:楊大懶人

從你老師的話中基本可以看出他沒讀過儒釋道,是個外行人的人云亦云,把這些水分很大的話拿來「教育」學生,有點欠考量

實際上就我的看法,儒釋道有相通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通的地方是都注重「人」,都注重「現生」的智慧型,都注重思辨而不是盲目信仰;但三家彼此又各有長處

儒家的長處是講了很多做人做事最基本的原則和倫理;道家(不是道教)的長處是講了很多領導的藝術,即權術;佛教的長處是把宇宙人生的方方面面講得非常圓滿,為人類開示了一條究竟解脫之路

我的看法是儒釋道三家,最好都看看都學學;這樣塑造出的人比較全面;生活中我也認識一些只看一家的賢友,他們各自都有不足

比如只信奉儒家的人往往會出現思維方式偏固執、死板的傾向,有「中二」氣息;只研究道家的人過於市儈,過於注重權謀、詭詐而缺少赤子之心;只接觸過佛教的人當中的一部分人思維有些主觀,不太懂人情世故

三者一起學,可能會塑造比較全面的人格;當然這不是一定的,比如真正學透三家中一家的人一般都精通為人處事的智慧型,但對於更多的人來說,兼學三家可能效果更好

值得注意的是三家當中並沒有所謂的先後順序,儒家不必然是年輕學的,道家不必然是中年學的,佛家也不是專給老年人修的;實際上三家當中有成就的人一般都是二十出頭就初見規模了,而不是年老才能見道

兼看三家,會有相應的妙用,這個誰學誰知道

16樓:張沐

很常見的說法,老聽人這麼說。

可見,我們中中國人很講實用主義,六經注我嘛,什麼合適拿什麼來用。

至於古人總結的這套實用主義的精神大餐,好吃不,味道對不對,你總得經歷過,嚐過,才能咂摸咂摸嘴說,好吃,又或者不好吃。。。

17樓:

儒家:儒家讓我有一顆進取的心,但是逐漸發現儒家生活的很累,有時候太假,端著很累。

因為累了所以尋找新的思想,讀老莊,開始淡然,事物都要遵循道的發展,不必太執著,不必太多餘,不必自以為是,不必先入為主,需要做的是把不符合道的讓它盡量順道而行,哪怕不能做到順道也順其所以然,不必糾結。

後來讀禪學,禪學開始讓我思考自己的心,讓我了解自己的意願,尊重自己的內心,雖然事物發展要尊重規律,但是尊重規律的同時也要尊重自己內心的意願,不要成全了道卻傷害了自己。明心見性,靜簡自知。讓我能夠靜下心來看生活,看事物變化,雖然不能說波瀾不驚吧,但是能在需要冷靜的時候冷靜下來思考!

18樓:賽博鐵犁

古時,幾乎都不識字。年輕時,羨慕地主家孩子能讀書。中年時,生病了找巫醫跳大神。沒來得及老就死了,和尚路過給念個經。

什麼,你是名士之家?您貴姓孔還是張?

不過貌似孔家講不了道佛,張家講不了儒釋吧?

19樓:

全是胡扯。

佛儒道三家修至盡頭都一樣。但如上山一樣,走的路不同。

佛以無為法而證解脫

儒以有為法而證解脫

道以有無為法而證解脫

以無為法證,求盡去三千煩惱絲而離苦得樂

以有為法證,於塵世磨心礪智而求超脫

以有無為法證,以不染於心而求逍遙

20樓:麟邪

對於儒道釋,我只有了解,沒有真正去鑽研過,但是此三者對我的影響是巨大的。

儒家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在於養德,也是修正自己的行為,齊家是處理好自己與外部的關係,尤其是家庭關係(父子,兄弟,夫妻等),治國是實現抱負,把自己所學應用於實際,乃至達到平天下。儒家追求的是一種井然有序的感覺,無論是人與人之間,還是面對自己時,都有一套[規範]一類的東西,比如孝(父母與孩子之間),義(與朋友兄弟之間),慈(長輩與晚輩之間),仁(與所有人之間)。還有乙個詞叫[慎獨],就是說在自己乙個人獨處的時候更要注意自己的行為。

而做到這些[規範]的人,稱之為【君子】,是儒家所倡導的一種較為完美的人格典型,也是為人民大眾所尊崇的一類人。當今社會的道德觀念,很多都來自於儒家。儒家是入世的思想,教導你怎樣與他人相處,怎麼提高自己的言行,做好這兩方面,是儒家對我最大的影響。

手機碼字不容易,先寫到這裡吧。。。

21樓:談無語

不邀自來。老師的觀點對一般人來說沒有問題,畢竟大眾就是這麼看待儒釋道的。

只是作為乙個能問這個問題的人,我覺得你應該有必要再了解深入一點。舉個例子說比如你老師說的信佛修來生,這個觀點我不是很贊同。

學佛修道,不是做生意,不是搞投資回報,如果把學佛修道搞成,我花1塊錢,以後收10塊錢,100塊錢利益這樣,我的看法是不妥。

鄉下老太天天念經,希望死後托生西方極樂世界,你可以認為這是一種自我的信念,但是這世界上有光說不練就能榮華富貴的好事嗎?

如果現世都沒有這種好事,憑什麼你死了就能中大樂透,得億萬大獎?

佛教說涅磐,道教說清淨無為,是一種向內求的,自性自覺的圓滿,喜悅,無有煩惱。

而儒家倡導的是仁義禮儀,追求人和人之間的和睦相處,你可以把這個看成是「生命的大和諧」。

立志奮鬥,儒釋道三家都講,儒家說擇善固執,佛教說勇猛精進,道教說坐進此道,只不過大家的落腳點不同,但目的卻是相同的。

你們怎麼看待三人行

泠然 我看了一下問題的補充回答,如果你是寫這個信的人,我會告訴你,遵從自己的內心選擇,覺得累覺得難受就不繼續了,如果你是剩下兩個人中的乙個,我建議是尊重對方的選擇 對三人行的看法 我覺得三人行可以是鐵三角,也可以是併排走,鐵三角最為穩定,彼此相連關係也最好,不會拆散,但三人併排卻是需要時時看顧,容易...

怎麼看待「喜劇無所謂三觀」這種觀點?

FppID 看喜劇不要用苛刻的三觀來加以指責,因為完全沒有必要,大多喜劇作品都是通過一些荒誕的故事情節或反轉來製造笑點,情節為包袱服務 比如你看 賣拐 三部曲,非要指責其宣揚坑蒙拐騙,三觀不正 看個 不差錢 就要指責人家佔小便宜,走後門,三觀不正 看個 大錘80 還要指責其中包含了黃段子,三觀不正 ...

如何看待某大學為了網路安全問題,統一對三家網路運營商網路賬戶進行乙個賬戶乙個登入設定。

良哥 作為乙個初級網安工作人員,我來說下我的理解。按照通知所說,大家可以使用任何裝置連線校內網,但是乙個賬號僅能連線兩個裝置。換而言之,對接入的裝置無限制,但對接入裝置的數量有限制。從安全角度講,我們主要是把控安全邊界,顯而易見的是,限制數量是起不到保護作用的。你可以這樣理解,例如乘坐地鐵,我們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