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日本茶道?

時間 2021-05-08 21:11:17

1樓:喵喵愛吃魚

日本茶道中繁冗的儀式,近乎刻板的規矩,而核心步驟僅僅是品嚐大碗綠茶,還要所有人依次傳遞共享,OMG。。

我在某種程度上感受到了日本國土物質資源的匱乏,以及因此格外感恩與珍視的國民性格。或許也正是因為這份物質匱乏,日本轉而孜孜以求精神寄託,發展出了和敬清寂的茶文化。

有時候想想,日本這個狹長的島國,這個在相當長的歷史時間裡存在感低下,匱乏到為了自身生存而去偷盜與侵略的國家,不禁生出了憐憫與惋惜之情。

2樓:

個人意見,

部分觀點來自於看了日日都好日這部電影

1.茶道工藝

茶道本身的過程繁瑣

理論上似乎是茶文化的傳承

實際上是當年茶工藝出了問題

茶中有很多雜質,直接喝難以接受,

為了過濾,還有入味等目的,

不得已而為之,

從今天人來看,

算一種多餘的步驟,

為此,茶道本身比較麻煩

一套行雲流水般的做下來

花費大量時間精力

然而,熟練完成

似乎成為上層社會表明身份的象徵

因為只有上流人士才能有錢有閒

所以受人追捧

2.茶道精神

茶道講究天人合一

本質上就是讓器具,茶色,點心與氣候變化相宜從而達到自然而然的境界

這種心境的提公升

在滾滾紅塵中難能可貴

可惜中國現在失傳了

反而在日本發揚光大

總之,我很喜歡茶道精神

但是不喜歡茶道本身。

3樓:鹽選推薦

我第一次體驗茶道,是 1980 年代初在北京的大學時代。其時教授我們日語的,有一對愛知大學來的夫婦,丈夫研究《紅樓夢》,夫人則是一位富有教養、舉止嫻雅的淑女。

有一次他們叫了我們幾個學生至其下榻的友誼賓館,演繹了一番茶道,並請我們品嚐。但是那裡並無真正的榻榻公尺房間,也沒有正式烹茶的茶爐、茶壺等,因此印象有些疏淡。

1991 年初冬首次訪日,來到四國高松市,遊覽了建成於江戶時代的著名的栗林公園,其中在「掬月亭」這一茶屋風的建築內,讓我真正體會到了「風雅」的感覺。寬大的榻榻公尺房間,將隔扇和紙糊格仔窗拉開,屋外就是有山泉流入的清澈的池水,遠山近樹,雖然在初冬時分顯出了些許蕭索,依然使人感到十分的清雅,心想,在此舉行茶會,絕對是一件雅事。

後來去廣島,在海灣的宮島上,接待方讓我們去了一家僻靜的寺院(我不得記得是真光寺還是寶壽寺),在這裡第一次體驗了比較像樣的茶會,或者說是茶道表演(這樣的說法似乎有點不恭)。

那時對日本的茶文化幾乎沒有感覺,只覺得烹茶沏茶者動作遲緩,在榻榻公尺上的正坐(上身挺直、兩膝著地)實在堅持不了多久。整個茶室內,大家默不作聲,注視著烹茶者的一舉一動,空氣沉悶而有些無聊。傳遞過來的抹茶,顏色碧綠,味道則是苦苦的,還要裝模做樣地轉著茶碗慢慢欣賞茶碗的設計風格和圖案。

當時不解日本人為何要以這樣的方式來品茶。

茶道這個詞的誕生是相對比較晚近的事,它在當初被稱為「佗茶」,又被稱為「茶湯」。

4樓:閒淵

當今日本有抹茶道和煎茶道兩種大相徑庭的茶道形式。首先在日本,抹茶和煎茶完全不是一回事。

使用白茶茶粉與宋徽宗「七湯點茶法」點成的仿宋抹茶

日本的抹茶道不煮茶,是宋代"末茶"的延續,繼承其碾末、衝點、擊沫等工序,改良了種植採摘技術,因此極大地改善了口感。

日本江戶時代繪畫,描述「鬥茶」

但即便如此,這種純日式的改良並非是對宋茶的繼揚。抹茶原料是散茶,承襲宋代禪院的禪宗茶會。(這種禪宗的飲茶方式,其復原品今天還能在杭州徑山萬壽禪寺品嚐到)

當時宋代的皇族與士大夫喝的是——團茶。引宋徽宗的說法:

「古人製茶,尚龍團鳳餅,雜以香藥。蔡君謨諸公,皆精於茶理。居恆鬥茶,亦僅取上方珍品碾之,未聞新制。

若漕司所進第一綱,名北苑試新者,乃雀舌、冰芽所造。一銙之直至四十萬錢,僅供數盂之啜,何其貴也。然冰芽先以水浸,已失真味,又和以名香,益奪其氣,不知何以能佳。

不若近時制法,旋摘旋焙,香色俱全,尤蘊真味。」——《大觀茶論》

茶筅,中國宋時發明的點茶用茶具,傳至日本後經改良被廣泛使用

龍團茶製作工藝已到達爐火純青的地步。如建州北苑龍團,初造龍團茶"白勝雪」。在白露未晞時採摘鮮茶,取其陰腴:

「清明穀雨,摘茶之候也。清明太早,立夏太遲,穀雨前後,其時適中。若肯再遲一二日期,待其氣力完足,香烈尤倍,易於收藏。

梅時不蒸,雖稍長大,故是嫩枝柔葉也。杭俗喜幹盂中撮點.故貴極細。理煩散鬱,未可遽非。

吳淞人極貴吾鄉龍井,肯以重價購雨前細者,狃於故常,未解妙理。芥中之人,非夏前不摘。初試摘者,謂之開園。

採自正夏,謂之春茶。其地稍寒,故須待夏,此又不當以太遲病之。往日無有於秋日摘茶者,近乃有之。

秋七、八月,重摘一番,謂之早春。其品甚佳,不嫌少薄。他山射利,多摘梅茶。梅茶澀苦,止堪作下食,且傷秋摘,佳產戒之。」 ——《大觀茶論》

這一工藝在日本發展到了極致。宋茶使用蒸芽技術,與今天的殺青有所不同,工藝極其講究:

「過熟則色黃味淡,不熟則色青易沉,而有草木之氣。」——《北苑別錄 · 研茶》

之後還要榨茶、研茶、造茶、過黃。不深究其各種失傳手藝,僅在其對草木之氣的態度上,就能看出來宋代的好茶跟今天的日本抹茶味道有不同之處——色澤鮮綠的日本抹茶是推崇「草木之氣」的。

建盞中的一服日本抹茶盞:油滴天目盞葉禮旺作銘「浮滄」

茶:京都一保堂銘「金毛の昔」

最後,抹茶道繁文縟節多,在日本市井之中亦不流行,並非簡單地以茶筅點茶的過程便能冠以「茶道」之名。

近年復原的「徑山茶宴」所使用的茶具

順帶一提,「末茶」在中國也並非完全絕跡——末茶的變種「擂茶」,是在擂缽裡碾碎然後沖水而成的膏狀飲料,中國南方各地依稀仍有分布。雖然擂茶在世並不等同於宋茶未亡,但畢竟粉末化衝點的形式被保留流傳至今。

什麼是茶道,日本茶道源於中華,又該怎麼理解中華茶道。?

信陽毛尖鑑定師 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亦被視為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過沏茶 賞茶 聞茶 飲茶 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 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 去除雜念。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茶道被譽為...

關於日本茶道,有哪些我們很少知道的知識?

院花有點甜 茶文化最早是在中國盛行的,距今已經有4千多年的歷史了。追根溯源可以發現,在西漢時期茶文化就已經滲透當時人們的生活了,直到唐朝,茶便成了一種普遍的社交禮儀,可以說中國是茶的故鄉!但是茶文化在日本,有了日本名族自己的味道。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種儀式化的 為客人奉茶之事。原稱為 茶湯 日本茶道的...

如何看待日本人

秦彧 日本文化中有一種非常喜歡表演的基因。比如說日本餐,壽司有壽司之神,天婦羅有天婦羅之神,拉麵有拉麵之神 誤 茶道,花道,劍道,上次給普京表演的摔跤,都是表演大於實用。反正都是很厲害的樣子。 好名都被豬起了 一直流傳什麼日本人有小德無大義 感覺小德有沒有也有待考究 沒去過日本,都說日本很乾淨,去過...